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www.gnci.org.hk › testimony › 信靠的祝福信靠的祝福

    香港人的拼搏精神舉世聞名,鍾強發(Thomas)也是成功例子之一,年紀輕輕便白手興家創立事業,以為錢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甚至抗拒太太信主,幸好鍾太(Fanny)未有放棄兼種下主的愛,直至生意遇上危機而陷迷茫和憂慮之際,卻成為Thomas基督信仰的起步,並靠主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20年過去,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再一次衝擊他的業務,他卻先祝福別人,並從容地說:「因為我行在主當中,上帝祝福我」。 埋怨伴侶返教會. Thomas在15歲跟隨母親從內地移居香港,和父親團聚。 當時生活艱苦,一家三口只能住在地庫不足100平方呎板間房,且一住長達10年時間。

  2. 司徒一生熱愛教會,他認識的聖公會不是完美的,甚至在神學思想與制度權力是與個人信念有衝突的;他看有形的教會必然是麥子與稗子共存,然而不是視之為理所當然,乃竭力建造成熟而有深度的教會。 華人教會領袖需要有「我們共信一體聖而公之教會」的道統,不是實用性的事工主義。 在追求教會增長的浪潮中,司徒見証是不為了所謂數目式增長,而去掉了整全的教會觀。 這為何陳喜謙的「只有事工、沒有教會」一語中的,說明了當今福音派教會的亂象。 我們需要更多如司徒一樣的「教會人」(churchman),一生熱愛與服侍教會。 (待續)

  3. 超娣 活著有使命 失明天使愛美麗 「這位神應該讓我看到東西,可以自由活動,我才要感恩,怎麼我幾經艱難才能坐下來? 善良、堅毅、樂天、愛美,無腿無眼的快樂天使—愛麗絲。

  4. 筆者嘗試在此釐對「使命教會」常有三方面的誤解,期望引發更多討論,從而讓「使命教會」能根植華人教會土壤。 1.使命的範圍 中文「宣教」﹙Mission﹚有宣示教令、宣導教化的基本意思,而「差傳」此字是教會內部用詞,有差遣宣教士外出傳揚福音的意義。

  5. caced1a2-4b62-4966-99f7-72892d704850

  6. 1b0bcfc8-ce4f-491d-8b73-8e52a90f45ad

  7. 一,信仰救國? 然而,或可先談「信仰救國」。 為何要「信仰」救國? 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傳教成功,國民變成信奉基督教,但這似乎已被大部份教會社關分子所拒絕的想法。 他們說,就算做到這個,也有一些問題會被忽略。 那麼,就要把基督教信仰視作為一個文化精神資源,尤其在道德和人生願景方面對人民思想作出指導。 然而,類似的文化精神資源還有別的──在中國自然就是儒、釋、道。 必沒要想像基督教要與各教競爭吧,否則那所謂愛國只不過是愛教而已。 另外,為甚麼要信仰「救國」? 華人基督教信仰真是那麼強大,在思想或人力方面足以救國? (有關這點下文會再談。 )若突然把整個政權交在教會手裡,由他們中間最聰明和最有道德的人去作出各種國家政策,其實未必帶來很好的後果。 或有讀者反駁說:「我們沒要求政教合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