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肌肉強化活動 (Muscle-strengthening Activity) 是指增强骨骼. 肌的力量、爆發力、耐力和體積的身體活動。. 肌肉力量 (Muscle Strength):. 指肌肉在一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 肌肉耐力 (Muscle Endurance):. 指肌肉能夠持續用力的最長時間或最高反覆次數。. 肌肉強化 ...

  2. 最初我每星期抽兩天來參加健體班,我的目標是增加至每星期3天。 以下循序漸進的方法可供參考: 1. 增加每次體能活動的時間: 您現在是否每星期3次,每次步行30分鐘?您可考慮把每次步行的時間增加至50分鐘,但維持每星期3次的活動次數。 2. 增加體能活動

  3. 您應做多少運動? 所有心臟病病人應在開展運動計劃前徵詢醫生的意見,看看是否適合增加現時的運動量,並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運動計劃。 適當的運動計劃應涵蓋運動類別、次數、劇烈程度和持續的時間等方面。 醫生建議的運動量會因應病人的個別臨床狀況,例如心肺功能、肌肉發達程度和心血管病的各風險因素等作出調整。 心臟疾病患者運動須知. 如果您已經很久沒有做運動,應循序漸進,先做較為輕鬆的運動。 在數個星期甚至數個月之後,才開始增加運動量。 確保有足夠的運動前熱身時段(時間約十至十五分鐘)和運動後緩和時段(與熱身時間相同),這可減少運動期間或運動後冠心病發作的機會。 運動時須特別留意心臟病的病徵,如心悸、心翳和胸部不適等。 這些病徵一旦出現,便應立即停止運動並盡快求醫。

    • 急 步 行 的 好 处
    • 如 有 以 下 情 况 , 开 始 运 动 计 划 前 应 先 请 教 医 生
    • 注 意 事 项
    燃 烧 卡 路 里 , 有 助 保 持 健 康 的 体 重 。
    减 低 患 上 心 脏 病 、 高 血 压 及 糖 尿 病 的 机 会 。
    改 善 心 肺 功 能 。
    降 低 血 液 的 胆 固 醇 水 平 。
    患 有 慢 性 疾 病 , 例 如 心 脏 病 、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
    运 动 时 或 运 动 后 感 到 胸 部 疼 痛 或 不 适 。
    容 易 因 头 晕 而 失 去 知 觉 。
    稍 费 力 气 已 觉 呼 吸 困 难 。
    急 步 行 是 中 等 强 度 的 体 能 活 动 。 每 天 进 行 3 0 分 钟 可 以 促 进 健 康 。 您 可 以 持 续 进 行 3 0 分 钟 , 也 可 以 分 开 几 段 时 间 进 行 , 但 每 次 应 不 少 于 1 0 分 钟 。 以 中 等 速 度 步 行 3 0 分 钟 , 你 可 以 累 积 3 0 0 0 至 4 0 0 0 步 。 另 外 , 你 亦 可...
    计 步 器 是 一 件 小 巧 的 仪 器 , 能 让 你 轻 松 地 检 视 每 天 所 走 的 步 数 。 请 根 据 供 应 商 的 指 示 佩 带 和 使 用 计 步 器 。 订 立 个 人 目 标 , 并 每 天 查 看 计 步 器 。 这 有 助 你 建 立 一 个 恒 常 步 行 运 动 的 好 习 惯 。
    进 行 急 步 行 时 要 穿 袜 子 , 而 选 择 鞋 子 时 :
    选 择 的 路 径 要 安 全 , 例 如 路 面 要 干 爽 。 另 外 , 路 径 要 光 线 充 足 , 畅 通 无 阻 。
  4. 採取健康的生活模式亦可增強人體免疫力,從而降低感染嚴重冠狀病毒病 的 風 險。 ※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健康生活的資訊,請瀏覽衞生署「活出健康新方向」網站(www.change4health.gov.hk)。 讓 我 們 保 持 健 康,同 心 抗 疫。 本份刊物由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非傳染病處出版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 號胡忠大廈18樓 http://www.chp.gov.hk 版權所有. 非傳染病直擊 二零二零年 十月. 健康風險行為同時出現的概況. 慢性非傳染病是全球最大的疾病負擔, 影 響 。 結 果顯示有全部四類健康風險 . 惟大多可以預防。 據世界衞生組織(下稱 行 為 的 人 士與沒有的相比,前者死於 .

  5. 我們要為帶菌院友提供專用醫療用具,例如血壓計臂帶、探熱針。 如有需要,亦應提供一些專用或指定設施,例如:便椅、沐浴、厠所設施、輪椅等,予帶菌院友。 要避免與易受感染的非帶菌院友共用此類設施,例如院友有內置導管、皮膚破損,如壓瘡和有外露傷口等等。 如需共用這些設施和用品,應安排帶菌院友於最後使用;每次用完後,立即徹底消毒。 員工: 除以上措施外,還有甚麼地方要多加注意呢? 主持: 首先要注意的是必須要評估院友的狀況。 無感染徵狀、較為健康及能夠自我照顧的帶菌院友,可以施行標準防護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包括在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傷口時,必須戴上手套。 如果有可能接觸濺出的血液或體液時,必須戴上口罩、眼罩或全面罩及穿上保護衣。 用過的針咀,千萬不要再套上。

  6. 中風是導致本港市民發病和死亡的主因之一。政府統計處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發現, 經西醫診斷患有中風的人數由二零零九年 至二零一零年度的 37 800 人上升至二零一八年 至二零一九年度的 57 500. 人,升幅達52%10, 11。 在二零二零年,中風是本港第四大常見 死因,有. 3 164. 宗登記死亡個案,按每十萬名人 口 計 的 粗 死 亡 率 則 為 42.312。 更重要的是,中風的風險因素在本港人口 . 在 50 歲及以上人士中,中風是導致患病、 殘 障 和 早 逝 的 第 二 大 原 因。 中 風 的 風 險 因 素. 有些風險因素會令中風的機會增加。 這些 風險因素大多可以預防及改變,只有部分 例外(例如年齡增長以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