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1日 · 亞太菁英財富管理學院院長羅立群首先以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破題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指數對全球140個經濟體進行評估評估標準包含以下4大類別有利環境市場人力資本與創新生態系統。 而根據評估,二 一八年臺灣的競爭力排名全球第13名、亞洲第4名。 臺灣現況:缺乏商業活力. 在「創新生態系統」的評估類別項目中,臺灣的「商業活力」僅排名全球第21名(見圖一),略顯疲態的經濟,成為無法帶動臺灣競爭力的原因之一。 原因出在臺灣的人口老化趨勢。 羅立群認為,臺灣人口結構已經從低金字塔轉向縮減型金字塔,65歲以上高齡人口占比達到14.36%,從高齡化社會邁向高齡社會;扶老比也在二 一七年首次超過扶幼比,達到18.99%(見圖二與圖三)。

  2. 2020年8月1日 · 2030. 0. 家族財富傳承一直是高淨值族群所關切的議題,而到底家族傳承在傳承些什麼? 傳承時又會面臨到什麼樣的挑戰? 臺灣的企業家對於傳承議題又有什麼看法? 讓亞太菁英財富管理學院院長香港)、普羅財經執行長臺灣),同時也是香港恆生大學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羅立群教授來提供解答。 家族傳承的內涵. 家族傳承面臨的挑戰及因應. 因此,家族傳承所面臨到的挑戰就是如何訂立機制,使家族企業得以長久經營,家族的財富及成員人才能夠同步增長。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6期.

  3. 2022年11月3日 · 本次每月特輯邀請到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暨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立群,以及3位擅長經營高資產客戶的績優業務員, 透過數據分析、縝密脈絡的論點,結合優秀業務員實務上的經營模式, 帶你一探成功經營高資產客戶的關鍵。 洞悉——高資產客戶的經營機會. 確實掌握高資產客戶的「在乎」,以免掉入行銷誤區陷阱. 用「3心」貫串從業核心,打動高資產客戶的心. 建構高資產客戶「安全感」,是業務員勝出的關鍵. 關鍵10特質,讓高資產客戶看見你的與眾不同.

  4. 2018年9月1日 · 創辦人介紹. 緣起與使命. 訂閱本期. 特輯內文. 用身、心、財3大財富, 讓退休生活更圓滿. 文 崔浩風.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8 年 9 月 1 日. 1. 799. 我們總有退休的一天,但是退休之後想過什麼樣的日子? 我們能夠過那樣的日子嗎? 如果沒有充足的退休準備與規劃,恐怕不但無法享受晚年,更有可能必須面對窮困潦倒的悲涼晚景。 面對沉重的退休壓力,為何不讓保險成為最大的助力? 無論軍公教勞工,對於退休之後的生活多少會有想像。 是悠閒的在家帶孫子? 還是忙碌於公益事業發揮餘熱? 或者與老伴攜手出行環遊世界? 也可能是獨居孤苦單身在家? 抑或是住進老人院與同年齡的人們過完人生最後一程?

  5. 2019年11月1日 · ★專長是為資產高淨值富豪個人或超級富豪家庭提供投資及理財規劃服務,客戶遍布53個國家. ★擁有2個學士學位、3個碩士學位,2018年拿到金融保險博士學位. 我們身為保險業務人員,身為財務顧問,經常接觸高資產客戶。 這些客戶對保險的期許往往不是為了預防意外與傷病花費,因為他們有充足的資產能夠應對,但是他們擁有的財富該如何傳承下去,或者當忽然離世時如何不讓後代造成經濟危機,是保險能夠帶給他們莫大幫助的功能。 要制定高資產客戶的財富傳承規劃,需考量哪一些因素及原則? 先後順序的步驟又應怎麼安排? 在討論與規劃財富傳承的過程中,哪一些背景與細節需要深入瞭解? 如何正確為高資產客戶規劃財富傳承,考驗著財務顧問的能力。 財務比法律與稅務方面更值得重視.

  6. 2022年11月3日 · 羅立群表示業務員可將重心鎖定在65歲以上的富裕人士高資產客群因為這個族群已開始邁入退休重心與關注會從企業層面轉為家庭層面可能開始擔心孫子女輩的理財能力或是擔心下一代是否會把財產敗光導致富不過三代這時候保險能提供的財產保值」,以及保險加上信託的保全功能就可脫穎而出羅立群進一步解釋在財富管理中有3個重點──保全保值增值。 保險業務員不需要將重心放在增值,因為高資產人群對於財富增值已有相當的能力,保險業務員應關注的是——透過保險,來協助客戶達到財富保全及保值。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3期.

  7. 2022年3月1日 · 要成為自律的人,第一步就是要認知哪些是該做的事,對該做的事要列為第一順位,不論這件事有多麼困難,或這件事自己有多麼討厭去做,都要勉強自己去完成。 不只要勉強自己去做,而且還要設定完成的時間。 因為對自己不喜歡或不想做的事,雖然會勉強自己去做,但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拖延,不斷的「等一下」或者「明天再做」,又或者「以後再說」,想要完成就是遙遙無期。 沒有成功者不是自律嚴謹的人,想成功先學會自律吧! 後記. 自律就是要有自制力,要有自制力通常要靠自己的意志力,設定目標,下定決心,去完成該做的事。 自律如果不從,就需要靠外界的他律,遵守外界的社會規範,遵守組織設定的要求,他律通常有懲罰機制,迫使我們遵守。 (本專欄文章已受何飛鵬先生授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