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留學跳板. 如果你有意留學,先成為交換學生能讓你先熟悉環境。 藉著交換學生期間與教授建立關係,為留學鋪路。 你在交換學生期間所修的課,也能抵免之後入學的學分。 獎學金補助. 交換姊妹校通常有學費減免,母校與教育部也提供許多獎學金給交換學生,會在後面詳細介紹。 如何準備申請資料. 如何在眾多的申請書中脫穎而出? 你的申請書一定要與眾不同,最好做得像故事書一樣,圖文並茂。 可以請影印店裝訂成冊,讓你的申請書看起來更專業。 我的申請書包括下列幾項重點: 封面 (Cover) 第一印象很重要,吸引人的封面能大大地加分。 我是用該校校園與活動的圖片,藉此拉近彼此的距離。

  2. Pay Check上的OASDI就是社會安全稅. 401 (k) / 401 (a) / 403 (b) 退休計畫. 除了社會安全福利,401K是最普遍的退休金計畫,如果是在私營公司工作,公司都會提供此計畫。 如果在非營利組織,例如學校或教會工作,則是403 (b),政府機關則用401 (a),但運作方式大致相同。 這個退休帳戶是由員工與公司共同存入,員工每月從薪水提撥百分比至帳戶,公司依照員工的百分比給予配比 (Match),存入的退休金可以延緩課稅 (Tax-deferred)。 退休金無法於在職中領出,除非離職或是退休,但可以用來貸款。 公司配比 (Match) 公司配比如何運作?

  3. 聯邦貧窮標線 (Federal Poverty Level),簡稱FPL,是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每年用來提供福利之參考標準。 貧窮標線是以貧窮門檻 (Poverty Thresholds)為基礎的調整值,詳細的計算方式請參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的 美國貧窮線簡介 。 美國政府用FPL來評估家庭是否符合申請社會福利,包括健康保險市場 (Health Insurance Marketplace)、醫療補助 (Medicaid)、兒童健康保險計劃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 CHIP),以及其他非醫療相關的協助方案。

  4. 我在美國讀的是Computer Science,一直對網頁設計有興趣,想成為網頁設計師。 直到畢業前接觸到系統管理員的工作,發現幫人們解決電腦問題很有成就感,於是改變了我對職涯的規劃。 在我即將畢業的那年3月,開始密集的求職過程,總共丟了156封履歷,終於在5月底找到了工作。 以下是我找工作的心得: 工作方向. 能把興趣當工作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所以首先要找到工作的方向,也就是自己想做什麼。 我在畢業的半年前,才決定自己要做什麼。 建議你在學校期間嘗試不同的工作,或是到企業實習 (即使沒有薪水),實際體會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 如果你還沒找到方向,可以參考 StrengthsFinder 2.0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 (talent),他把這些天賦歸類成34個主題 (theme)。

  5. 以下是常見的華人移民方式: 依親移民 (Family-based Immigrant) 透過親屬方式申請綠卡,是移民中最多的,又分為下面幾類,依照優先順序排列: IR – 公民的直系親屬: 最快取得身分. 子女: 未滿21歲未婚子女. 配偶: 例如跟美國公民結婚. 父母: 滿21歲的美國公民可以幫父母申請綠卡,所以很多人來美國生寶寶。 F1 – 公民的未婚子女 (滿21歲) F2A – 永久居民的配偶、未滿21歲未婚子女.

  6. 在美國打電話是門學問,尤其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我將與你分享如何挑選適合的電信公司與方案。 我剛到美國時,第一代的iPhone剛問世,行動網路還沒很發達,所以我們只需要撥打電話的功能。 我上網很快地搜尋美國的電信公司,找到了AT&T,因為我在台灣有聽過這間公司,所以就到AT&T通信行申請了門號。 我們自己有帶手機,所以只需要插入AT&T的SIM卡就能使用,每個月費用$29.99,可以打300分鐘,打不完的時間可以累積到下個月 (Rollover)。 當時我很怕接電話,因為聽不懂,就會一直”哈喽!哈喽…” ( 聽不懂千萬別說OK或YES ),然後對方以為收訊不好就會掛掉了。 電話英文要進步,除了多打電話,還是多打電話。

  7. 我才發現原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好康的福利。 早在UMSL工作時,我就注意到醫療保險有這個福利,但每間保險公司的福利不同,在UMSL服務時,健康獎勵是每年$450的現金回饋。 而在UChicago,則是像信用卡的點數制,可以用點數換商品。 什麼是醫療保險獎勵制度? 美國的醫療費用非常昂貴,如果保戶常常生病,保險公司大概就不賺錢了。 為了讓保戶維持健康,保險公司提供了獎勵制度,鼓勵你多運動並追蹤身體狀況。 獎勵制度也可能來自於公司內部,因為員工如果常生病並使用保險,保費可能會被調漲。 例如 UM的人力資源 提供兩階段的健康獎勵金,第一階段只要完成個人健康檢查就有$50,完成第二階段可以獲得$400。 從員工的角度,如果這些課程能幫助你 維持健康又有獎勵可以拿 ,何樂而不為呢? 如何積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