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日 · 退休規劃. 發布時間: 2024/02/02 13:35. 最後更新: 2024/02/02 15:24. 分享: 私立大學教授小山太(化名)在退休4年内「敗」光了自己2000萬日圓退休儲蓄(約106萬元)的四分之三,瀕臨破產。 高校教師,本應是高收入人群,風光無限,卻能在退休後瀕臨破產? 近日,日本媒體「THE GOLD ONLINE」報道,私立大學教授小山太(化名)在退休4年内「敗」光了自己2000萬日圓退休儲蓄(約106萬元)的四分之三,瀕臨破產。 太太看不下去了開始執掌財政,夫妻倆為了彌補財務缺口慳錢慳到淚崩。 年薪900萬日圓的小山,退休儲蓄僅2000萬日圓. 退休四年,2000萬日圓僅剩500萬日圓. 月領28萬日圓退休金,依然入不敷出,最多3年破產.

  2. 2023年12月19日 · 博客. 撰文: 家達. 發布時間: 2023/12/19 12:45. 最後更新: 2024/04/11 18:25. 分享: 備戰2024: 利率到頂 定存以外的好選擇. 一年容易又聖誕。 回顧2023,高息環境主導環球投資市場。 美國聯儲局自去年3月以來已連續加息11次。 雖然近月維持利率不變,但其利率仍維持在22年最高點。 雖然再加息的機會不高,但市場普遍預料息口將在短期內繼續高位橫行,為投資氣氛構成壓力。 不過高息環境不代表無寶可尋。 相信不少讀者都過去一年感受過高息定期吸引力,多間銀行年息超過5厘,偶爾更出現雙位數利率的快閃定期。 再者,現時做定期亦只需手機掃幾掃就能完成,自然成為大眾爭取高回報的大熱之選。 2024將至,除了繼續做定期賺高息,市場還有甚麼選擇?

  3. 2020年4月3日 · 美國傳媒USA TODAY曾於去年報道根據2018年4月的資料比較全球各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薪金當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以年薪161萬美元約1255萬港元登上榜首年薪約是當地人均GDP的18倍

  4. 2024年2月21日 · 華僑銀行今日宣佈將向全球超過14,000名初級員工發放總額近900萬坡元的一次性資助——香港員工人均將獲得5400元。 集團人才資源總監斐雯 表示:這筆資助也許並不算大,但希望能幫助員工應對生活成本上升的需要。 初級員工剛入職場,老細有心幫扶已經很不錯,但5400元在香港,真的夠用嗎? 網民:自住樓不揸車 月薪2萬仍不夠用. 此前,關於在港多少人工才夠用,已經引起網民熱話,甚至有網民表示,月薪1萬已經夠用。 相關文章: 躺平時代|香港月薪1萬多已經夠用? 網民紛列慳錢大法︰憑2大條件可維持生活... 但亦有網民表示,自住樓,月薪2萬元依然不夠用,並曬出了自己的每月開銷。

  5. 2018年12月19日 · 宏利財富及資產管理(亞洲)零售財富分銷區域主管錦榮認為,這缺口的出現是因為本港房地產的負擔重,不少港人的收入主要用於供樓,令可儲蓄的收入減少。 另外,對於要儲蓄多少金額才足夠退休,25%受訪者認為要300萬至500萬,22%認為是500萬至1,000萬,總體受訪者的平均數是約650萬。 另外,根據調查,接近3成的受訪者儲蓄100萬以上,但當中主要是50歲以上的人士(佔57%)。 【延伸閱讀】收入唔夠退休用 5成人投身數碼化工作賺外快. 撰文 : 陳啟昌 hket記者. 究竟要幾多錢先足夠退休用? 這問題一直受到熱烈討論。 有調查發現,香港人正面對的退休儲蓄差額相當於12.5年的現時個人收入,為亞洲區內第二。 宏利公布最新投資者意向指數(MISI),訪問了503名香港人,

  6. 2023年1月3日 · 林樵基認為雖然全球經濟有衰退機會但在內地通關可期再加上寬鬆的財政政策下中港兩地的經濟表現可望較為樂觀。 另外,鄧聲興指息口有望在第一季見頂,將有利股市的表現。 不過, 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師陳偉聰則表示,在內地初期全面放寬防控政策時,要有心理準備會在短期內出現大規模爆發的情況,不排除港股在一開局的時候會因而出現調整。 但參考其他地方,例如韓國及台灣的情況,在放寬防疫政策的2至3個月後就會出現群體免疫,再加上在中央「穩經濟」的論調下料新一年的GDP目標不會定得太低,相信2023年中國經濟表現會較2022年好,估計上半年恒指有望重回21,800點。 專家2023年港股進取保守之選 . 點擊圖片放大. 進取型投資策略.

  7. 2024年2月27日 · 撰文: 家達. 發布時間: 2024/02/27 08:00. 最後更新: 2024/04/11 18:24. 分享: 年投資三宜一忌! 忌孤注一擲 宜留意板塊的長期價值. 年伊始,環球股市繼續造好,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突破5,000點水平,日經平均指數衝上歷史新高。 雖然投資市場氣氛整體良好,但亦存在不確定因素,包括減息時間表、全球經濟表現及各地政治因素等。 若希望今年投資能飛龍在天,筆者認為與其靠運程指點迷津, 倒不如在制訂投資計劃時緊記「三宜一忌」,在市場中尋找潛藏機遇。 宜:留意債券及相關基金產品. 當減息周期於今年稍後來臨,優質的債券產品將能提供相對穩定的收益來源,而且存續期較短,違約風險相對較低,能在投資組合中起風險對沖作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