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8月下旬,一项刚刚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称,研究人员开发出的外骨骼机器人已经成功帮助绝大多数实验参与者伸直双腿,减轻了“蹲伏步态”的永久性膝盖弯曲。 不仅如此,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这些患儿甚至还能够控制自己的步伐。 “全世界的众多患儿都将从这项技术中获益。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Sunil Agrawal表示。 神奇的“骨骼” 脑瘫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虽然病变部位在脑部,但却会累及四肢,引发运动与协调问题。 因脑瘫而伴有蹲伏步态的儿童,虽然能够自行行走,但行走过程中会出现膝盖过度弯曲的情况。 可怕的是,即便在儿童时期能够行走,但伴随着患儿的成长和体重的增加,肌肉渐渐无法负荷,也会导致很多人在成年后完全丧失运动能力。

  2. 欢迎您浏览科学网电子杂志。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专业性网站。 目前,科学网电子杂志用户数量近一百万人,主要来源于国内各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以及近五万名海外华人科学家。

  3. 2017年8月11日 · 此次会议是世界胃肠病大会55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来自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消化疾病工作者参加,我国在消化内镜领域的工作和努力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在国际前沿平台上唱响“中国好声音”。 探索不止 创新无穷. 在消化内镜领域有这样一种说法:胃镜是胃癌诊断的关键手段。 这是因为胃镜不仅可以直接观察上消化道黏膜病变,还可以获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有数据显示,胃镜筛查胃癌的敏感性为60%~80%,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在东亚地区,韩国和日本已普遍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应用于大规模临床筛查,经过多年努力,其早期胃癌内镜检出率已达到50%~70%。 而在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几乎占到全世界新发病例数的一半,而早期胃癌诊断率仅为10%。 造成这一现状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4. 2017年8月11日 · 胶囊胃镜机器人作为中国自主创新项目,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胃疾病检查和内镜发展的革命性创新”,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更荣膺“中国2016十大医学进展奖”。 可以预见,磁控胶囊胃镜将改变人们以往体检不查胃的惯例,成为常规体检项目,相信随着这项全新胃镜技术的逐步普及,我国胃病高发的现状也将获得有效控制。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在未来的发展蓝图中,科研人员还将开发出多种具有特殊功能、更加智能的系列产品。 例如将于2017年投入临床的振动胶囊机器人(用于治疗肠道疾病)、检测幽门螺杆菌胶囊胃镜、显微胶囊内镜(用于观察细胞是否癌变)、胃肠动力检测胶囊(用于评估病人胃肠动力)…… 临床应用 让患者摆脱胃癌魔影. 1. 拒不做胃镜的老太太查出胃癌.

  5. 科学新闻-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破除愚昧. 作者:记者 唐琳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2 18:55:27. 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破除愚昧. ——2017全国科普日纪实. 就如同每年一到10月各大媒体的报道主题都聚焦于“国庆”一样,9月也有这样一个特别的主题词——“科普”。 “科普”的霸屏,源自一个特殊的节日:由中国科协发起,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和系统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各类科普活动的“全国科普日”,正是定在每年9月的第3个公休日。 9月16日~22日,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的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大幕开启。 话说科普日. 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

  6. 如果说常设 是一间博物馆的灵魂,那么“香港故事”就是香港历史博物馆的灵魂。 对于以保存及发扬香港历史文化为使命的香港历史博物馆来说,“香港故事”常设是博物馆自1975年成立以来辛勤搜集、保存及研究工作的总展示。整个展览占地约7000 ...

  7. 2002年6月20日,美国《科学日报》向外公布,中国天文工作者在一个遥远的超新星遗迹中发现一颗自转周期为137毫秒、年龄约为3000年的年轻脉冲星,因为脉冲星及其周围的X射线环呈牛眼形,该脉冲星被命名为“牛眼”脉冲星。 随后,各国科学杂志和网站纷纷对该发现给予重点介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将这一研究作为重要成果向公众和媒体发布。 十多年过去,如今,“牛眼”脉冲星的发现者、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卢方军却从事着和当初截然不同的工作。 放弃已经小有成绩的高能天体物理观测领域,一头扎进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的管理、协调工作中,这在旁人眼里不仅难以理解,更是十分惋惜。 对于毅然决然的“转行”,卢方军自己并没有太多“纠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