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1日 · 磊山保險經紀人董事長佳蓉從自身加入壽險業的經歷開始說起,彼時她曾認識一位建築師客戶,在考量貸款與多方因素後,他們決定將壽險保額設定在1,000萬元,客戶也相當認同她的規劃,說會回去請太太開支票。 沒想到佳蓉接到電話,客戶的太太在電話另一頭生氣地質問她:「妳怎麼那麼貪心啊? 別人保單頂多50萬,妳竟然要賣1,000萬? 」佳蓉苦口婆心解釋受益人正是妻子,而且1,000萬元是保額並不是保費,但對方當下卻一句話也聽不進去。 雖然後續幾經周旋仍有成功簽單,但在從業初期的這通電話以及客戶妻子的拒絕,令佳蓉心中萌生了一個疑問:「保險這麼好,為什麼懂得人這麼少? 」這個困惑便伴隨她一路持續展業。

  2. 2023年9月1日 ·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9 月 1 日. 0. 467. 國際龍獎IDA自1998年設立,2000年首度頒發,至今已走過24個年頭,榮獲全球華人保險行業的重視與肯定,每年申請獎項者與日俱增,是世界華人保險業的榮譽殿堂,今年更頒發首屆IDA名人堂,為榮譽寫下全新一頁。 掌聲綿延,彩帶飛揚,伴隨〈龍的傳人〉的旋律,國際龍獎IDA得主沿著會場正中央的紅毯,魚貫走入會場,臉上的笑容無非代表著:一年的辛勞與付出,換來這一輝煌的時刻是值得的。 國際龍獎IDA會員透過追求世界級的獎項與標準,為自我與團隊寫下卓越,為客戶及其家人送出保障,更創造出優秀的個人品牌,並成為推動保險行業進步的一份子。 IDA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情懷與信仰.

  3. 2023年3月1日 · 香港友邦保險區域總監容瀚從2012年入行開始,已經連續10年獲得國際龍獎IDA,並且從最初的傑出業務銅龍獎一路成長到傑出業務金龍獎。 容瀚表示,若要整理出一個堅持10年獲獎的關鍵,他認為在於信念。 Why、What、How,決定從業的3大觀念. 容瀚認為,信念並不只是一句話,而是一個理念、一份價值觀,他從3個方面進行詮釋: Why──為什麼要從事保險業? 為了什麼而努力成長? 容瀚笑說,自己的目標說起來並不是多麼高大上,也不是為了達成什麼遠大的目標,而是很單純想要成為一個「年輕有為」的人,但是既要年輕又要有為,這就要求他必須在短時間內就邁向成功。

  4. 2020年10月1日 · 傑克認為,身為一位保險顧問要思考的是,我們能為客戶解決哪一些錢所不能處理的問題,幫助與教導客戶在風險來臨時,如何牢牢抓住最珍貴的幸福? 這才是最有價值的部分,也是保險顧問肩負的社會教育責任。 就好比,稅務一直都是客戶關心的議題,但一位優秀的保險顧問需要理解並引導客戶思考,當人生走到最後一哩路,你在擔心什麼? 我們能否提前準備與處理那些擔憂? 人生的價值、財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其實到了最終,健康、資產的保全、家庭的溫度等,都比稅務來得更為重要。

  5. 2019年8月1日 · 1. 業務人員要將保險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必須倚靠大量的學習,因需要學習的內容多不勝數,學習的吸收與運用亦影響著最終成果。 因此,「學習敏銳度」程度的高低對於有志將保險事業當成終身事業的業務人員至關重要。 本文訪問3位在保險業成績斐然、表現卓越的業務人員,敘述學習敏銳度的運用及呈現。 現今的環境變化速度比起過往快上許多,已經不能夠用同一種思維或技能,來長時間維持個人行銷或組織發展的榮景。 也由於變化速度快,過往的經驗也不一定完全適用於眼前的新挑戰,因為保險業務人員面對的,可能是一種新的需求呈現方式、新的客戶族群,甚至是新的市場模式。 能靈活運用想像力、具備彈性思維的業務人員,才能從現今延伸到未來的環境中,具備有效率應對問題的能力,甚至能夠開創新局。

  6. 2021年4月1日 · 管理講堂. 學習沒有捷徑,真正領悟才能開拓視野. 企劃、撰文 賴春香、陳茜.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4 月 1 日. 0. 859. 現代科技對學習來說猶如一把雙面刃,如果運用得當,它帶來的便利性能讓學習效果翻倍;但若陷入誤區中,不但不能學有所得,還有可能帶來反效果。 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有一句千古流傳的詩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無論是對學子,還是已步入工作崗位的人而言,這句至理名言皆提醒著我們:在讀書、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順風船可駛,如果想在廣博的書山、學海中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勤奮」和「刻苦」是2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的確,自古以來,學習就是一件苦差事。 常言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7. 2022年7月1日 · 雨郿指出,從事保險業要永續經營,專業是根本,專心致志是基礎,「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極致」,就是專業價值的體現。 再者,保險是人的事業,本質是愛與責任,保險從業人員每日就是要敬業樂業地把保險保障價值傳遞給客戶,讓客戶與家人們都能得到保障;投入組織發展後,更要把保險的意義、功能與價值傳遞給團隊夥伴,發揮眾人的力量持續傳遞保險的價值,將保障帶進千家萬戶。 同時,她也不諱言,大多數人從事保險事業,初始目的都是想要創造較無上限的收入,以提升家庭經濟與生活品質,但一旦達到了當初的期待,保險從業人員必須要再思考,又有什麼可以持續推動自身致力於保險事業的投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