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伯禮 (1948年2月26日 — ) [1] , 河北 寧晉 人, 漢族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醫人士, 中國工程院 醫藥衛生學部院士, 中國共產黨 黨員, 第十一屆 、 第十二屆 、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天津地區代表,現任 天津中醫藥大學 名譽校長 [2] 。 2020年9月8日獲得「人民英雄」 國家榮譽稱號 。 個人經歷 [ 編輯] 張伯禮祖籍河北 寧晉縣 張家莊村(今屬 大陸村鎮 ) [3] ,出生地今屬天津市 南開區 。 [4] 1964年,他考入 天津市衛生學校 [註 1] 。 1968年,張伯禮畢業,被分配到天津大港漁鄉衛生院 [6] (有資料稱上古林醫院 [4] )。 這是一家鄉村衛生院。 在大港工作期間,張伯禮接觸了中醫,產生了興趣 [7] 。

  2. 2024年5月16日 · 希望香港能夠為中醫藥走向國際插上飛翔的翅膀引發世界認識並接受中醫的熱潮我帶著這個專題任務從香港一路北上天津專訪張伯禮院士提到中醫藥國際化」,張院士第一時間更正我應該是中醫藥走向國際而不是中醫藥國際化。 區別是什麽呢? 張院士解釋道國際化指的是國際已經有標準我們向其靠攏比如人工智能汽車這些國外先發展起來的要走國際化路子我們稱之為國際化」。 但,作為中醫藥宗主國,我們應當定標準,更要站在宗主國的角度推廣中醫藥,所以叫中醫藥走向國際,你看中央文件也好、業內術語也罷,從來不提中醫藥國際化,而提中醫藥走向國際。 這個指正對於吾輩非常重要,關係到是以何標準引領中醫藥的發展。 張院士說道,中醫藥走向國際,我主人隨,我們引領世界,這是前提。

  3. 張伯禮1982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獲得中醫內科學碩士學位1992年任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工程研究所所長1999年任 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副院長2002年任天津中醫學院院長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2007年被文化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醫傳統制劑方法代表性傳承人2010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2011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4年獲得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2016年獲得 吳階平醫學獎 ;2017年被授予“全國名中醫”稱號;2019年獲得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並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2020年8月被授予“ 人民英雄 ”國家榮譽稱號,同年11月獲得第十三屆 光華工程科技獎 。

  4. 1 天前 · 張伯禮院士:科技賦能,讓老百姓用上放心藥-" 在此背景下,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品質評估創新聯盟發起“中國中藥材品質提升工程”,旨在傳承和發展中醫藥,結合現代科技提升中藥材和藥品的品質,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健康需求,同時推動中醫藥産業的發展。

  5. 张伯礼.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天津市. 出生日期. 1948年2月26日. 毕业院校. 天津中医药大学. 职 业.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展开. 主要成就.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22年7月获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71]

  6. 2021年12月31日 ·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線上參加本次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的貢獻與思考」。 中西醫結合是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 張伯禮院士首先表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的可及性最值得肯定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中醫藥為病人爭生機也為民族爭生機。 」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張伯禮稱,新冠疫情現仍處於大流行狀態,通過實際研究找到了其中的基本規律,新冠病毒在第一個星期是病毒感染最活躍,也是傳染性最強的時期,恰恰也是治療的最好時期。 80%的病人在第一個星期病情可得到控制,到第二個星期就基本康復了,只有那些有基礎病或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人轉為了重症,才會有了第二個階段。

  7. 2020年12月28日 · 2020年9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掌聲如潮,中

  8. 其他人也問了

  1. 相關搜尋

    張伯禮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