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雅各布·杜布斯(Jakob Dubs,1822年7月26日-1879年1月13日)是一位瑞士政治家,瑞士联邦委员会委员(1861-1872年)。 他于1861年7月30日当选为联邦委员会委员,任职至1872年5月28日卸任。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个人生活
    • 主要作品
    • 主要贡献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美国记者、社会活动家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1916年5月4日—2006年4月25日),本名简·布兹纳(Jane Butzner) ,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美国记者、社会活动家。

    1952年起,在建筑类期刊《建筑论坛》担任专栏作家。1958年至1961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完成研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1968年,参与反对拆除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活动,后因反对越南战争而移居加拿大安享晚年。 2000年,获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颁发文森特·斯卡利奖。

    简·雅各布斯被认为是新城市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反对建造大规模的高层建筑群,也抵制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是重视城市社区的构建。

    1929年2月,简·雅各布斯完成在乔治·华盛顿学校的学习,并入读市中心的斯克兰顿中央高中。在校期间,她常把自己创作的诗歌发表到学校的刊物上,并在文学科目(尤其是英语文学)中保持着比较优异的成绩。1932年12月,发表她的小说作品,并将此刊登于校刊《印象》。1933年1月,高中毕业后,在该年的夏天开始无薪地为地方报社《斯克兰顿共和报》(即日后的《斯克兰顿论坛报》)工作,并正式开始她的记者生涯。

    1935年,简·雅各布斯从《斯克兰顿共和报》离职,成为自由记者,并移居到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在高失业率的情况下,她依然会为纽约的报社无偿撰稿,但之后接受时尚杂志《Vogue》的有薪稿约。因其在曼哈顿工作与生活的所见所闻,简逐渐对有关城市生活的议题产生兴趣。

    1936年11月,简·雅各布斯到糖果厂“霍尔斯的厨房”工作,主要监督流水生产线上的巧克力甜度。1937年5月,她因一起盗窃案的发生受到怀疑而被开除。由于这一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社会的经济大萧条所导致,让其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功能主义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对于社会的运作模式的思考。

    1938年,简·雅各布斯入读哥伦比亚大学,起初以地质学为主修方向。1940年,她把古生物学注册为她的专业课程,也有修读法律课程;同年,开始为商贸杂志《石器时代》从事撰稿工作,期间也为《先驱论坛报》等撰文。

    1942年,简·雅各布斯察觉到战争时期的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加入到“美国国际办公室专业人士联合会”,为女性文员发声。1943年,在取得“战时工程学与管理训练”证书之后,在其杂志发表长达15页的文稿,来揭示工业内幕;同年,为她的家乡斯克兰顿撰文,把当地失业人群视为战时工业的潜力,而该文的发表也得到战时生产委员会的关注。

    1945年,简·雅各布斯与丈夫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置业,在战后继续从事她的写作,但遭到麦卡锡主义人士的调查。

    •家庭生活

    1944年,简·雅各布斯与建筑师罗伯特·海德·雅各布斯在格林威治村的一次公寓派对相识 ,两人在成婚后育有一个女儿与两个儿子 。实际上,简·雅各布斯晚年迁居加拿大也是出于家庭的考虑,避免她的两个儿子被征兵参与越南战争 。

    •影视艺术

    1971年,简·雅各布斯与导演劳伦斯·海德合作,共同拍摄纪录片《城市极限》,透过该片阐述其城市哲学。

    出版书籍

    *以上列表整理参考来源:The Center for the Living City

    论文发表

    *以上列表整理参考来源:The Center for the Living City

    •批判现代主义

    费城更新改造后,简·雅各布斯意识到现代主义所建构出的“戏剧性场面和壮丽景观”,都只属于狭隘的美学范畴。当时盛行的现代城市规划思路犹如机器对个人生活的摧毁一样,将很多杂乱但充满活力的城市片区定义为无可救药的贫民窟,进而将它们整体清除,但是简·雅各布斯发现新的街区并没有在牺牲旧事物之后获益,反而是失去了城市的活力。 特别是对于盛行百年的城市美化运动,简·雅各布斯揭露出其结果导致中心周围城市的普通区域不断衰败,更反对通过城市的视觉美化和形象改进来掩盖繁华背后复杂的城市痼疾。

    于是,简·雅各布斯从城市使用者的角度对城市运转进行探讨,把“正统的规划理念”归为谬论,凭借其对于城市生活的观察和直觉,从普通的城市元素逐步分析城市视觉或是城市规划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简·雅各布斯对现代城市规划展开彻底的批判,推动高密度、功能混合等概念的回归。

    一方面,简·雅各布斯注意到城市空间对犯罪模式的影响,继而强调街道在内的城市空间设计必须划分公共与私人领域。 另一方面,她把城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揭示这种活力来自于“混乱”的状态 ,因此提出“城市生态学”,以非专业化的语言勾画人们各种复杂的社交活动,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城市中错综复杂且相互支持的功能,推崇城市的多样性。另外,简·雅各布斯也使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街道空间的“安全感”,发展“街道眼”概念,由此作为阐述街坊“自我防卫”机制的理论基础,更进一步地批判田园城市运动与勒·柯布西耶的国际主义学说,对后现代主义有所启发。

    •体现人文价值

    在文化方面,简·雅各布斯主张一个区域内的建筑应各色各样,保留适当比例的老建筑,以维持城市的活力。

    综合评价

    自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出版之后,简·雅各布斯就被当成城市文明的“教母”而逐渐被“神格化”,她关于城市多样性的主张被反复讨论,甚至有一丝政治正确或者至少学术正确的意味。人们崇拜简·雅各布斯不畏强权的勇气和充满智识的言谈,渐渐地,她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更像是城市规划专业必须记住的词条。而真实的简·雅各布斯并不具备任何令人引以为傲、足以提高公众声望的表面优势,她不漂亮,也不爱打扮。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准备餐点、照顾小孩、组装复活节提篮,还有打理花园之间拨空进行的,她写的每一封信、锤炼出来的每一本书、在每一场公开集会上的发言,都发生在她身为女孩、女人、妻子和母亲的生活背景下。简·雅各布斯不是家庭主妇,但过的也不是男人的生活,她是截然不同的类型,应该被刮目相看。当简·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此改变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她在书中深情描绘纽约哈德逊街上邻里小商店主人们充满人情味的“人行道芭蕾”,借此告诉大家,这才是城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简·雅各布斯最突出的贡献,是改变人们观察城市的思维和策略,其对日常生活的考察依旧是理解城市、反思城市的绝好路径。(《新京报》评) 终其一生,简·雅各布斯保持着对大型建筑项目的怀疑;她对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模式的反对,始终未曾后退一步。作为思想家,雅各布斯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城市街头日复一日上演着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的重要性,批评破坏性的规划威胁城市生活的根基。(澎湃新闻评)

    正面评价

    每当简·雅各布斯的理论遭受批评,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归咎于她是一个没有大学学位的女性。尽管在男性所主导的城市规划领域遭遇诋毁,她会依旧不断地去反击,甚至以怀疑的态度去反抗他们。(建筑评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评) 虽然反对拆迁纽约格林威治村一事以失败告终,但人们见识到简·雅各布斯不畏惧所谓的权威,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依旧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简·雅各布斯开创女性社会活动家改变城市的先河。(导演马特·蒂瑙尔评) 简·雅各布斯的作品中最富启发性的是更人文的自由主义,她把城市看作有机的生命体,像是一棵植物从土地上生长出来一样,其中的人类有其发展轨迹,人们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政府当然有时要进行宏观规划,但更主要的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阳光和营养,确保良性的环境。(作家道格·桑德斯评)

    负面评价

    简·雅各布斯忽略带来生命力或者导致枯燥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使她无视于城市问题更深层的根源,其她以中产阶级的身份,对以工人阶级为主的西村予以浪漫的投射,也忽略中低收入者生活中的黑暗面。这是因为其不接纳不像她理想中的其他城市风格的存在,也不认同它们值得向往,因而落入她自己经常谴责的那种单一思考模式。(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评)

    •设立“简·雅各布奖”

    1997年,“Ideas that Matter”主席 艾伦·布罗德本特宣布设立“简·雅各布斯奖”来表彰以独特方式为多伦多城市生活做出贡献的个人,以此体现简·雅各布斯所倡导的观念。 •人物传记的撰写

    2006年,因简·雅各布斯去世,记者爱丽斯·斯帕伯格·阿历克休出版首部有关简·雅各布斯的传记《简·雅各布斯:预见城市未来之人》,而该书透过简所发表的文章、专著以及关于她的新闻报道,意在展示其在城市规划史上的角色。同年,她的儿子吉姆·雅各布斯为把她母亲的一生更加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意将她的个人资料用于传记书写,披露更多资料来反映简早年生活和定居多伦多之后的情况。

    2016年,为纪念简·雅各布斯的百年诞辰,彼得·劳伦斯出版有关简·雅各布斯的传记《成为简·雅各布斯》;与此同时,罗伯特·卡尼格尔也出版传记《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 •谷歌标题纪念百年诞辰

  2. 雅各布森是第一位将 现代主义设计 观念导入丹麦的建筑师,他将丹麦的 传统材料 与 国际风格 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建筑作品,奠定了其在 北欧 建筑师中的领袖地位。 尤其是他把家具、陈设、地板、 墙饰 、灯具、门窗等细部看成和建筑总体及外观设计一样重要,使其浑然一体。

  3. 罗曼·雅各布(Roman Jakobson,1896—1982),俄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诗学家,莫斯科语言小组的领袖。 雅各布森出生在莫斯科,开始在拉扎列夫东方语言专科学校学习,后转入莫斯科大学。

  4. 雅各布·里斯(Jacob Riis,1849年5月3日–1914年5月26日)是一名丹麦裔美国籍的社会改革家,揭发社会腐败现象的新闻工作者以及社会纪实摄影家。. 21岁时移民美国,干过不同的职业,亲身体会了城市贫民的生活。. 1873年任纽约下东区警局报道员,发现一些经济 ...

  5. 雅各布·劳克斯·德弗斯(General Jacob Loucks Devers1887.9.8-1979.10.15),男,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二战时期的盟军地中海战区副司令,第六集团军群司令。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资讯 采购 百科

  6. 雅各布·埃文斯(Jacob Evans),1997年6月18日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 (Baton Rouge, Louisiana),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得分后卫,现为自由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