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5日 · 香港電影1970年代的長足進步,80 年代的輝煌,實始自鄒文懷創辦嘉禾公司。 爭取特級電影人才. 在鄒文懷之前,李翰祥已曾試過扮演由邵氏出來挑戰邵氏的角色,以李翰祥當時名氣之大,票房號召力之強,在台灣搞國聯公司結果還是免不了焦頭爛額。 70年代初鄒文懷為首組織嘉禾公司與邵氏對抗,形勢絕不樂觀。 結果鄒卻成功了。 當中自有機遇的原因——在嘉禾經濟最困難的時候,竟然遇上了李小龍,《唐山大兄》(1971)、《精武門》(1972)連續兩部打破香港票房紀錄的影片便把一切都解決了。 但當中亦有性格和才能的因素,李翰祥是名導演,在公司組織上很多問題都沒有很好面對。 倒是鄒文懷專長於電影行政,嘉禾財困一過去,公司便開始上軌道,由電影製作到發行每個環節都有長足發展,這就是一個企業家和一個藝術家成敗之間的分別。

  2. 2021年1月15日 · 鄒文懷的辦公室位於邵逸夫的隔鄰,雖然未至於門禁森嚴,也不是任何人可以自出自入。 女孩被鄒的秘書攔下來,她卻什麼也不怕,說想親自見見鄒,請鄒簽名談兩句。

  3. 2015年6月30日 · 可惜,其時台灣電影的根基較為薄弱,特別是有背景的中影以外的電影公司,都充斥着不少粗製濫造的作品,令這股氣勢無法持續發展;而香港方面,鄒文懷、何冠昌等離開邵氏創立嘉禾,成功發掘李小龍、成龍、許冠文等,為香港電影露出一線生機。

  4. 2022年1月24日 · 鄒文懷的謝幕辭中,多多少少看得出他對嘉禾成敗的定位,始終以是否能夠打開國際市場(尤其是荷里活)為中心焦點,此所以1980年的《炮彈飛車》及1990年的《忍者龜》,正是盤旋在腦際揮之不去的核心作品。

  5. 2017年6月22日 · 在電影之中出現的大量串星,都是來自動作片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連鄒文懷這個級數的人物都上了鏡,實在有點意外。 其熱鬧程度,比有大量獨立電影人做串星的《點對點》更甚。

  6. 鄒文懷 2014 第二十一屆 最佳電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最佳導演:陳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最佳編劇:韋家輝、陳偉斌、余曦(《單身男女2》)、張冀(《親愛的》) 最佳男演員:劉青雲(《竊聽

  7. www.filmcritics.org.hk › film-review › author蒲鋒 | 香港影評庫

    鄒文懷在香港殺出一條血路. 我們如不進入當年香港影業的狀况,我們便無法領略到剛逝世的鄒文懷所創立的嘉禾公司,對香港電影貢獻之巨:1970年的香港影壇,粵語片已衰落到奄奄一息,一年後停產。 左派電影公司長城、鳳凰在文革影響下生產和影響都已銳挫。 出品國語片的大公司國泰又無心戀戰,產量不少,質素卻普遍平庸。 獨有邵氏兄弟公司,坐落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有12個影棚,每年生產三四十部電影,頻以其帶動風潮的武俠片創出過百萬的票房佳績。 邵氏公司不單佔盡上風,幾乎已獨霸影壇。 打破香港影業一家獨大的局面. 刊物: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