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因而德國的思想家狄奧多阿多諾 (Theodor Ludwig Wiesengrund Adorno) 把馬勒定位為「貝多芬之後,最形而上的作曲家。 馬勒的藝術,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被別人理解,但他的作曲技法,在 19 世紀末的音樂史中,擔任很有意義的角色,並給 20 世紀的音樂很大的影響。 馬勒在 1901 ~ 02 年間,與聯篇歌曲集「 悼念亡兒之歌 」之製作並行,也依據呂克特的詩歌寫了 5 首歌曲,並在 1905 年 1 月,於維也納的小音樂廳首演。 這些歌曲分別完成管弦樂譜,與鋼琴譜。 因此,鋼琴譜並非由管弦樂譜改編而來。 不過,馬勒自己只寫了 4 首管弦樂譜,「你的愛如果只是為了美」的管弦樂譜是別人寫的。 首演時只演奏其中的 4 首( 1 ~ 4 首),由馬勒親自指揮管弦樂團。

  2. 其劇情如下: 第1幕.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0年左右,地點是現在的法國附近高盧地區。 這時期,高盧地區被羅馬征服,民眾受苦。 民眾希望抗戰,正在等待女官諾宣示神之旨意。 諾卻私通治理高盧地區的羅馬總督波利歐尼,兩人之間,還有兩個小孩。 然而,現在波利歐尼之心已離開諾,愛上年輕的女僧阿達爾吉莎。 這時總督波利歐尼受命回羅馬,他要阿達爾吉莎一起走。 阿達爾吉莎不知波利歐尼與諾的關係,找諾商量這件事,於是知道了他們兩人之事。 波利歐尼知道阿達爾吉莎找諾,趕來要把她強行帶走,阿達爾吉莎知道諾的事情後,猶豫不前,諾責備波利歐尼之不實。 第2幕. 諾想殺死睡夢中的兩個小孩,卻下不了手,乃召阿達爾吉莎,要她帶兩個孩子跟波利歐尼一起去羅馬。

  3. 一八九三年的冬天,他向捷克作曲家好友弗斯特(Joseph Bohuslav Foerster)透露:「我已經開始在寫一首新的交響曲,第一樂章就是您所知道的送葬進行曲,三個樂章已經完成了第二樂章是行板,第三樂章是很活潑的詼諧曲,祇要您趕快過來我這邊,您就有機會聽到這三個樂章。 因為第一樂章是如此地有力,他們倆人都同意很難寫出同樣有力的終樂章,馬勒苦思一年,就是找不到終樂章的靈感後來還是畢羅提供機會,讓馬勒獲得靈感,完成他生平最偉大的傑作之一:第二交響曲「復活」。 畢羅(Hans Von Bulow)是馬勒一生最崇拜的指揮大師,但是他跟布拉姆斯一樣只欣賞馬勒的指揮才華,並不新賞他的作曲才華,一八九一年九月,馬勒親自用鋼琴演奏他的【送葬進行曲】給畢羅聽,畢羅說:「你這首曲子還算是音樂嗎?

  4. 先介紹一下如何訂船票~ https://www.positano.com/en/ferry-schedule. (建議要事前訂票喔) 我當時都是在這的網址查詢,然後輸入起訖地點,就會出現航班資訊。 但不要看到航班資訊就覺得安心,一定要點Buy now到船班公司網站確認一下~因為很可能其實沒票了! 然後要留意,蘇連多到阿菲海岸的班次很少! 一天只有兩班~我坐時幾乎整船都是人,也要提早去排隊換票。 連到船公司網站後,完成訂購就要把訂購代碼起來(我那時候沒列印)。 然後到碼頭找船公司的名字,去櫃台換票。 我們都是去回票一起拿(避免回程太多人)。 拿到票很開心,請阿香展示一下。 碼頭的樹有穿衣服,覺得有趣~ 去卡布里島這天搭早上七點多的車,碼頭幾乎沒什麼人~很寧靜很好!

  5. 總之,今天我們熟悉的西方歌劇Opera這個字,是從拉丁語的「作品」(Opus)的複數演變而,是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眾多被復活、重新賦予生命的許多藝術中的一種表演形式。 之後,快速發展,襲捲以羅馬為首的義大利各城市,甚至風靡法國、德國、英國等地。 對於歌劇這個戲劇與音樂一樣重要的表演形式說,能夠誕生問世與觀眾見面,當然不能缺少劇作家與作曲者這兩個角色,他們一個就像是歌劇的「父親」、一個則是歌劇的「母親」。 歌劇的黎明 (圖為Jacopo Peri) 歌劇史上第一個大家還記得名字的嬰兒,是誕生於1597年佛羅倫斯的巴爾第伯爵家裡的《達孚尼》(Dafne),它的「父親」是詩人劇作家李努契尼,「母親」則是雅可波裴里(Jacopo Peri,1561-1633)。

  6. 正因她是國王的女兒、國王的妹妹、國王的妻子,又是正逢宗教血腥革命之下,夾在舊教 [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犧牲品又加上亂世中不該有的傾城美貌瑪歌這個名稱在歷史上留下足跡令後代文人騷客為紅顏掬把同情之淚也讓大文豪大仲瑪為她量身訂作經典文學大作瑪歌皇后》... 這部片是我第一部接觸的法文片, 那時我正當國二, 正是瘋狂看電影的時期, 看了一堆好萊塢電影, 反而突顯法語電影的驚艷感! 而這部片裡女性的角色相當重要, 除了瑪歌, 就屬她母親凱薩琳太后獨挑大樑, 或許我也是女性之故, 看了女性介於女兒、母親、妻子、妹妹與情人之間的複雜情感, 心有戚戚焉呵..... 以歷史的角度, 女性往往不被重視, 但是作為孕育者, 往往散發持續且恆久的影響, 相對男性劍拔弩張,

  7. 「韃靼人之舞」是出現在俄國作曲家亞歷山大‧玻羅定(Alexander Porfir'evich Borodin,1833~ 1887)的歌劇「伊果王子」第2幕的音樂,是玻羅定最有名之音樂之一,也是古典音樂當中,幾首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這首音樂,常常在管弦樂演奏會上單獨提出演奏。 在歌劇中,此曲要帶有合唱,但在演奏會中常省略合唱部分。 有時再選其他音樂而組成「伊果王子組曲」。 「伊果王子」是有序幕的4幕歌劇。 序幕:烏克蘭Putyvl市內。 伊果王子為抵抗波洛韋茨人欽察汗的侵入,不顧妻子雅羅絲拉夫娜的懇求,也不顧日食惡兆,決定遠征欽察汗國。 第1幕:第1景:迦利基公館。 伊果王子遠征的Putyvl市,有迦利基公者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