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弗朗西斯·裴頓·勞斯英語: Francis Peyton Rous,1879年10月5日—1970年2月16日),美國 生物學家,出生於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他在1911年發現一種的雞癌症是由一種病毒(後來被命名為勞氏肉瘤病毒)所引起的,這也促成了後續對於病毒在某些類型癌症

  2. 弗朗西斯·裴頓·勞斯 (英語: Francis Peyton Rous ,1879年10月5日—1970年2月16日), 美國 生物學家 ,出生於 馬里蘭州 的 巴爾的摩 ,他在1911年發現一種的雞癌症是由一種病毒(後來被命名為 勞氏肉瘤病毒 )所引起的,這也促成了後續對於病毒在某些類型癌症發展中的作用之發現及理解,因而獲得1966年的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外部連結. Nobel Lectures,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3-1970,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1972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 分类 : . 1879年出生. 1970年逝世. 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奖者.

    • 反轉錄病毒的發現
    • Src 基因的發現
    • Src基因的細胞生理機能
    • 核苷酸序列的改變―另一種致癌的機制
    • 為了攻克癌症這個難題

    既然先前觀察到從癌細胞表面出芽生長的是以 RNA 為遺傳因子的病毒,很直觀的就會認定造成垂直遺傳的致癌因子就是該病毒的 RNA,但科學家發現這種 RNA 病毒的生活史當中存在著合成的病毒 DNA,那麼致癌的因子到底是病毒的 RNA 還是 DNA,就需要進一步的驗證了。 威斯康辛大學的霍華德.特明(Howard Temin)教授提出了一個可能: 1. 這種 RNA 病毒會先以 RNA 為模板合成互補的 DNA 序列 2. 合成的病毒 DNA 會嵌入宿主的 DNA 中 3. 嵌入後的病毒 DNA 成為 RNA 合成的模板並進行病毒複製 雖然看起來合理,但這樣的假說在當時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以 RNA 作為模板合成 DNA」在整個生物界中是前所未聞,也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

    了解了病毒如何將致癌基因帶給宿主後,科學家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要研究到底反轉錄病毒中的哪一段基因具有致癌性。1970年代,某些突變後的致癌性反轉錄病毒被發現,這種突變的反轉錄病毒雖然可以感染宿主,卻沒有致癌能力,顯示致癌與否的關鍵就存在於變種與原病毒株之間的基因體差異。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哈羅德.瓦慕斯(Harold Varmus)、米高.畢曉普(J.Michael Bishop)和多明尼克.施特赫林(Dominique Stehelin)教授設計了以下的實驗,用鳥類白血病性肉瘤性病毒(avian leukosis-sarcoma virus)找出了一種致癌基因 src(命名由來為肉瘤 sarcoma): 1. 分離出基因突變後不具致癌性的反轉錄病毒並取其 RNA,經基因分析和比對,發現其亡失...

    科羅拉多大學的雷蒙.艾瑞克森(Raymond Erikson)教授率先找出 src 基因的功能。 他從感染勞斯肉瘤病毒(RSV)的實驗動物中萃取出專一的抗體,並使用免疫沉澱法分離出 src 基因轉譯出的蛋白質,經過分析,這種蛋白質的分子量約為 60,000 道爾頓,故稱之為 pp60src;又將受感染的動物細胞進行固定和組織切片後,再用鐵蛋白(ferritin)標定與 pp60src 結合的抗體,發現 pp60src 皆附著於細胞膜的內側面,尤其集中在細胞的隙型連結(gap junction)。 艾瑞克森教授接著將 pp60src 與抗體的複合物加入含有 [32P]ATP 的培養液中,放置一段時間後,發現 ATP 上帶有放射性的磷酸根被轉移到與 pp60src 複合的抗體的重鏈(heavy ...

    正當科學家們高興找到的 src 的致癌機轉,以為克服了癌症的難關,麻省理工學院的羅伯特.溫伯格(Robert Weinberg)教授提出另一種不同於病毒感染的致癌機制: 其實實驗過程簡單整理如下: 1. 用 3-MC、BP 等致癌化學物使得實驗鼠細胞癌化,產生15種不同的細胞株(cell line) 2. 萃取出不同細胞株的 DNA 並轉染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NIH3T3) 3. 觀察轉染後的 NIH3T3 是否有癌化的徵兆,產生凝塊(clump) 4. 萃取一般動物細胞 DNA 作為對照組,轉染 NIH3T3 觀察是否造成細胞癌化 結果在 15 種細胞株當中,有 5 種萃取出的 DNA 在轉染後會造成 NIH3T3 的癌化,而一般動物細胞則沒有造成癌化的能力,顯然一開始的化學...

    為了攻克癌症這個難解的疾病,科學家們從癌症的起源著手,發現了有致癌性的反轉錄病毒,之後又了解到許多致癌基因本來就存在於人類的 DNA,像 src 和 ras,所以又將它們稱做原致癌基因(proto-oncogene),當不正常表現時會造成細胞的癌化。 但癌症的發生機轉非常複雜,每當科學家找出一種致癌途徑卻總發現沒能窮盡所有可能,於是即使研究向前了一步也不得停下追尋答案的腳步,也是在研究癌症的過程中,漸漸拼湊出細胞內各種訊息活化的途徑,當我們現在看著一張張清楚的細胞機制圖時,可別忘了科學家們努力不懈的斑斑足跡啊! 1. 翻譯並改寫自 Cell Biology, Gerald Karp 7thedition P.694-697 The Discovery of Oncogenes 2. 本篇文章...

  3. 弗朗西斯·裴頓·勞斯 (英語: Francis Peyton Rous ,1879年10月5日—1970年2月16日), 美國 生物學家 ,出生於 馬里蘭州 的 巴爾的摩 ,他在1911年發現一種的雞癌症是由一種病毒(後來被命名為 勞氏肉瘤病毒 )所引起的,這也促成了後續對於病毒在某些類型癌症發展中的作用之發現及理解,因而獲得1966年的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外部連結 [ 编辑] Nobel Lectures,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3-1970,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1972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 分类 : . 1879年出生. 1970年逝世. 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奖者.

  4. 2017年10月17日 · 裴頓勞斯Peyton Rous教授。 圖/wikimedia commons. 但勞斯教授的論文當時並沒有立即在學界引起廣大的迴響,一直要到 1960 年代,科學家才終於發現和鼠類乳癌與白血病(血癌)息息相關的 RNA 病毒。 特定品系的實驗鼠有很高的比例會罹患相同的癌症,而且還能在電子顯微鏡中觀察到 RNA 病毒從癌細胞表面出芽生長;很顯然的,這種 RNA 病毒會經由垂直傳染,而致癌因子在不妨礙細胞基本機能的情況下由親代傳給子代,如此造就了高比例的同品系實驗鼠產生相同的癌症。 但究竟癌症傳染的機制為何? 致癌的機轉又是怎麼一回事? 是否了解了致癌的病毒就可以一勞永逸地治療癌症? 本文將帶領讀者看看科學家們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回答這些問題。 反轉錄病毒的發現.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2年8月29日 · 裴頓·勞斯 ( (Francis) Peyton Rous ,1870年10月5日-1970年2月16日)是一位 美國 生物學家 ,出生於 馬里蘭州 的 巴爾的摩 。 中文名. 裴頓·勞斯. 外文名. Peyton Rous. 出生日期. 1870年10月5日. 逝世日期. 1970年2月16日. 他發現了 病毒 在某些 癌症 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獲得1966年的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1] 參考資料. 1. 參考文獻:Nobel Lectures,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3-1970,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1972.

  7. www.wikiwand.com › zh-hk › 裴頓·勞斯裴頓·勞斯 - Wikiwand

    弗朗西斯·裴頓·勞斯美國生物學家出生於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他在1911年發現一種的雞癌症是由一種病毒後來被命名為勞氏肉瘤病毒所引起的這也促成了後續對於病毒在某些類型癌症發展中的作用之發現及理解因而獲得196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