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7日 · 最新消息指出知名公共衛生專家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因胰腺癌於2023年10月27日不幸去世享年60歲。. 數位吳尊友的同事生前好友向內媒證實了這一消息。. 據內媒報道吳尊友是在疫情期間患上胰腺癌他病逝消息傳開後立刻衝 ...

  2. 吴尊友 (1963年6月24日—2023年10月27日 [1] ),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学 首席 专家 , 中国民主促进会 会员、中央常委 [2] 。 简历. 1980年吳尊友通過高考考入 安徽医科大学 卫生系。 1988年获 安徽医科大学 流行病学 硕士学位。 同年進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 1995年获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流行病学博士学位。 1995至1997年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是曾毅。 [3] 2003年参与 非典 防治工作。 2005年,吴尊友任中国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從事與 艾滋病 防治有關的工作 [4] 。 2017年4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3. 吳尊友 (1963年6月24日—2023年10月27日 [1] ), 安徽省 黃山市 黃山區 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學 首席 專家 , 中國民主促進會 會員、中央常委 [2] 。 簡歷 [ 編輯] 1980年吳尊友通過高考考入 安徽醫科大學 衛生系。 1988年獲 安徽醫科大學 流行病學 碩士學位。 同年進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 1995年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流行病學博士學位。 1995至1997年在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是曾毅。 [3] 2003年參與 非典 防治工作。 2005年,吳尊友任中國疾控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從事與 愛滋病 防治有關的工作 [4] 。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 个人生活
    • 人物评价
    • 人物争议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1963年6月-2023年10月27日),男,汉族,安徽黄山人,民进会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流行病学博士,公共卫生专家 ;主要从事艾滋病流行病学、高危人群行为干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项目评估等。 。生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预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吴尊友于1995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专业; 1988年毕业后进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 ;1995至1997年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是曾毅 ;2003年—2007年任民进中央社会法制分委会,副主任;2005年任中国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2006年6月任民进宣武区工委主任;2017年4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2022年12月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2023年1月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

    2023年10月27日,吴尊友因胰腺癌不幸去世,享年60岁 。

    1963年6月,吴尊友出生在安徽省黄山市的农村。

    1980年,参加高考,考上了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系。

    1980年—1985年,本科就读于安徽医科大学。

    1985年—1988年,硕士就读于安徽医科大学。

    1988年,毕业后进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

    1989年,通过安徽省防疫站选拔,并在两年后拿到了名额,去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博士学位。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尊友在预防策略、阻断高危人群艾滋病传播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1、现并报告单采浆献血员中出现艾滋病流行,提出了应急措施建议,避免了很多人因单采浆而感染艾滋病 (Lancet 1995)。随后他在该人群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了这次暴发流行,科学描述了该人群的流行特征(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 2001); 2、提出检测发现感染者作为艾滋病防治首要策略。艾滋病潜伏期长达8-10年,其传播流行静悄悄,早检查、早发现、早管理,就成为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他提出的检测发现感染者策略,已被广泛接受 (Science 2006a; Science 2006b;Lancet 2007);3、将科学引进高危人群行为干预,预防艾滋病在这些人群中传播以及向其他人群扩散。探索并形成适合中国国情针对卖淫妇女、吸毒人群、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的干预方法,并作为国家策略纳入《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控制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Lancet 200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2007); 4、大规模推广成熟防治技术,减少新发感染和艾滋病危害。在2006年,使中国美沙酮门诊由不到60个增加到了320个,治疗人数从不到5000人增加到4.6万人;抗病毒治疗由2万人增加到3万人。减少了吸毒引发的社会犯罪和巨大资源浪费,延长了艾滋病病人生命,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术论著 据2022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显示,吴尊友发表学术论文450多篇,包括在《科学》《柳叶刀》等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250多篇,论文他引198次,单篇他引最高33次,影响因子总计超150。 主编中国艾滋病防治英文学术专著两本,撰写英文专著章节5章、中文专著章节29章,作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JAIDS》、《AIDS》和《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杂志客座编辑主编中国专辑4本,是《Oxford Textbook of Public Health》(此书誉为全球公共卫生“圣经”)第四、第五、第六版编写人。 •科研项目 据2022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显示,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课题等研究课题40多项。 •科研成果奖励

    艾滋病防控

    吴尊友研究员将国际艾滋病防治工作理论与中国防治工作实践相结合,针对静脉吸毒人群、失足妇女、流动人口、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配偶和性病等艾滋病高危和重点人群开展了大量的防治科学研究和现场实践工作。针对中国艾滋病流行初期吸毒人群感染率高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开展对静脉吸毒成瘾者的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并有计划地实施清洁针具交换和安全套推广等其它有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了艾滋病在吸毒人群流行。做为课题负责人,他牵头负责的控制单阳家庭HIV传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发现,通过抗病毒治疗可减少66%的配偶间传播。该成果转化为国家防治策略,通过2011-2016年间对全国12万HIV单阳家庭实施该措施,夫妻间HIV传播率从2.61%下降到0.78%。他牵头负责的优化诊断与治疗结构性干预研究课题,简称“一站式服务研究”,使诊断到治疗时间从3个月缩短到约12天,新诊断感染者年病死率下降62%。该成果作为国家艾滋病防治策略之一。

    新冠疫情防控

    •综述 2020年伊始,吴尊友就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科学研判全国及重点地区新冠疫情趋势。通过多种媒体及时宣传新冠疫情及防控知识,阐述新冠肺炎在流行和传播特征方面显著特点。对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他及时给予权威回应,将科技界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及时通过科普方式传给民众,转化为人民抗疫力量。 他带领团队描述了新冠肺炎临床疾病谱、流行病学特征,与“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比较,阐述新冠肺炎在流行和传播特征方面显著特点。追踪新冠肺炎临床疾病谱变化,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有明显增加趋势,深入分析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规模及其对防控策略影响。充分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比对等多种技术,发现海产品及外包装污染、冬季国际物流等,成为中国输入新冠病毒引发疫情的新方式。此外,还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艾滋病和新冠肺炎等预防知识。 •新冠肺炎不是“大号流感” 2022年3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有研究对有关国家在2021年8月至10月与11月至2022年1月两个时间段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作了比较分析,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确实下降了,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等却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可以说,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严重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流感化。这也提示,新冠肺炎不是“大号流感”。 •解读时空伴随者 吴尊友介绍,“时空伴随”又叫“时空交集”,一般是指14天内,与新冠确诊患者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网格内,共同停留过一段时间的人。比如感染者14天内到过某地,而某人在这14天的轨迹与他有过交集,就可能被认定为时空伴随者。筛查“时空伴随者”可以最大程度发现潜在感染人群,将更多存在“时空重合”而有可能感染的人群纳入到重点排查中,做到早期发现和防控关口前移。 •疫情预判 2022年1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参加第20届《财经》年会时,谈及2022年冬疫情形势时,他研判,2022年冬疫情可概括为“一峰三波”。从2022年12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逐渐会上升起来。第二波是2023年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023年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这三波疫情构成了2022年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续约三个月时间。他强调,要守住“疫情要防控”这道底线,重点保护好脆弱人群。同时,他建议,民众在做好日常防护的同时,要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面对不实信息时,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新冠全球大流行趋于结束

    •三年白头

    新冠疫情发生三年以来,因为随时都会有任务,吴尊友时刻都处于待命状态,除了高强度的工作,他内心也承受着压力。观众发现,经历三年疫情,吴尊友的样貌悄然发生着改变,头发从黑变白,身体变得日渐消瘦。吴尊友回应:“应该说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们在一线工作,有些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的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头发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过媒体的宣传,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经历。实际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压力更大,他们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贡献得更多。” •兼职博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吴尊友兼职做起了博主。他希望向公众传递一些关于新冠疫情的防控信息,让大家能够理解,也能够采取适当的防疫措施,减少感染风险。此外,也能更理解国家政策。 •亲力亲为

    2020年6月24日,吴尊友前往位于朝阳区的一处隔离点做流调,访了三个刚出院到隔离点康复观察的关键病例,每个病例都需要访谈约一个小时。尽管他们已经对病例间的关系都很清楚,但仍然怕有信息遗漏。因此,吴尊友详细询问了这三个病例的相关信息,比如卖什么货物,进货的渠道是什么,进货渠道有无变更过,“甚至细到比如他们平常都在里面坐哪部电梯”等问题。 •坚持锻炼

    镜头前,他(吴尊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回应群众关切;镜头外,他奋战在疫情防控和溯源一线,遍访武汉、北京、喀什、绥化……从事传染病防控30多年,吴尊友数次直面病毒和危险,只为当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吴尊友为中国艾滋病防治作出重大贡献。吴尊友及时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将科技界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及时科普给民众,转化为人民的抗疫力量。(《团结报》评)

    吴尊友作为人民生命健康的忠诚卫士,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视作崇高理念,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认真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吴尊友研究员胸怀祖国、情系人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践行了将科研论文写在人民健康上的初心和使命,为传染病防控工作者将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树立了榜样。他直面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新冠肺炎和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深入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实践,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关键技术核心专家作用。他是新时代疾控人的楷模和典范,是疾控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不懈拼搏的爱岗敬业精神、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不断提高业务本领,不断强化将科学理论知识与防治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做好艾滋病、丙肝和性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党群办厉成梅评)

    吴尊友为中国禁毒和控制吸毒引发艾滋病问题作出了贡献。(国家禁毒办评)

    “他在21世纪初就成为中国艾滋病防控的关键人物,其后几乎从不缺席任何一场传染病防控战役。新冠疫情暴发两年多以来,他背负着重担,为决策层提供科学参考,为大众科普知识。新冠疫情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但他期待着和疫情退出公众视线的那一天,彼时当是疫情散去,岁月静好。”(“中国慈善家2021年度人物”颁奖词)

    吴尊友在上学时学习成绩算不上拔尖,但是他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很执著。吴尊友也赶潮流,在20世纪80年代刚刚时兴的喇叭裤,就买了来穿。(大学室友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承业评)

    吴尊友是好同志,真正的流行病学家,是一个学者,我们应该学习他带病工作的革命精神。(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 评价)

    2022年3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称,为了做到及时、全部,有一些新的技术来帮助发现感染者。一是大数据的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来协助把整个传播链梳理清楚,最大可能地发现传播链上的所有可能的感染人员。二是核酸检测,所谓的“全员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非常重要的,一是及时、二是全面。在确定的局部范围内开展全员检测时,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最好是1-3天完成一轮检测,一定要快。每一轮检测一定要完成确定的局部范围内全部人群的筛查,不能筛查一部分漏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做到及时全员筛查,一般来说,3-4轮核酸筛查基本能达到社会层面病例清零,千万要注意防止有遗漏。如果每一轮都有遗漏的话,可能会出现做了7、8轮或者...

  4. 2023年10月27日 · 香港時間. 2023年10月27日 (五) 17:03. Tweet.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周五27日下午因胰腺癌逝世終年60歲中國疾控中心前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當日發表訃告指吳尊友於周五中午12時56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將尊重本人生前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吳尊友是安徽省黃山人他在1980年考入安徽醫科大學衞生系期間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 1990年代,他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讀公共衞生專業,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再於同校攻讀流行病學,獲得博士學位。 他回中國後從事防治愛滋病工作,並於2003年參與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3年10月27日 · 吳尊友因新冠疫情而走進公眾視野在此之前的20餘年他所專注的其實是愛滋病防控領域並頗有建樹在中疾控的官網上關於吳尊友的最新一條消息是在2023年2月27日他參與了愛滋病丙肝防治高層專家研討會1988年吳尊友就職於安徽省防疫站安徽疾控前身)。 那是在中國確診愛滋病的第四年他認為愛滋病將在未來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後加入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培訓項目研究愛滋病防治成為當時唯一一名中國學員。 1995年,吳尊友獲得流行病學博士學位回國。 彼時,愛滋病在國內出現了蔓延態勢。

  7. 2023年10月27日 · (取自中新社) 大陸知名公共衛生專家中國疾管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因胰臟癌於10月27日病逝享壽60歲吳尊友在2020年新冠 疫情 爆發後即投入疫情防控一線工作時常透過官方記者會或個人微博發表疫情知識與防控見解為大眾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