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2月2日 · 明報專訊已故慈善伶王新馬師曾(鄧永祥)逝世18年近日遺孀祥嫂(洪金梅)跟子女又爆家庭紛爭昨日祥嫂向傳媒發放五條錄音聲帶再形容她的子女是紅衛兵並向他們放話要萬事以和為貴其間她傷心哭了

  2. 2024年5月10日 · 【明報專訊】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1936) 在散文〈我的第一個師父〉,記下他第一個「師父」的故事。有趣的是,魯迅父母怕嬰孩時期的他長不大,基於傳統風俗決定讓魯迅拜師。 節錄 還有一個避鬼的法子,是拜和尚為師,也就是捨給寺院了的意思,然而並不放在寺院裏。

  3. 2021年10月15日 · 內容分析. 用今天的話,「與」就是付出,「取」就是回報。 「與」「取」,「付出」與「回報」之間,有着密切的因果關係,正如要領取薪酬要先幹活,要獲得上司信任賞識要先做好份內工作,要得到下屬敬重必先恩禮有加。 沒有付出,又何來回報? 只「取」而不「與」,看似得益最大,其實卻在不斷消耗本身的能量。 例如錦衣玉食的紈絝子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最後坐吃山空,活不下去了。 不過,桓譚這句話所講的付出,主要針對「給與別人」: (表) 應用與感悟.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有付出才有回報。 劉備三顧草廬、孔明鞠躬盡瘁、王祥卧冰求鯉、孔融讓梨、梁鴻夫婦舉案齊眉,都是感情上,以至物質上的付出,故忠孝之名、兄友弟恭的關係、夫妻間的恩愛,就是隨之而來的得着。

  4. 2020年10月27日 · 總結. 〈魚我所欲也〉主旨是:人皆有仁義高於生命的善心,因此能捨生取義;當失去這種善良本心,惡因此而生。 圖示之: (圖c) 必須一提,本章沒有直接證論人性本善,而是承接前文人性本善的辯論,再者,儒家論述最擅長直指對方本心,讓人反省自己的生命經驗,體認內在的善良心性,整部《孟子》,孺子將入於井的故事最見儒家真理與方法的本色,宜一併與本章對讀。 至於本篇,則見孟子氣勢勝 (pathos),並人格感召打動人心 (ethos) 的雄辯風格。 ?原文與論辯結構圖表:link.mingpao.com/65512.htm. 文:林葦葉,四年級學生何嘉雯、馬芷晴、吳嘉茵、黃文巧.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範圍包括中文閱讀教學與評估、香港少數族裔學生中文學習、中文教育網絡分析應用等。

  5. 2022年11月29日 · 寫作邏輯. 季子禮舉債飾廬遭受非議. 季子禮在陡峭的山上築房子,並且借錢裝飾房子,此地為安身之所,並為房子命名為「吾廬」。 其他人批評季子禮,說:「房子既築在陡峭的山上,能遮風擋雨便足夠,沒必要借錢裝飾它。 季子禮借債遠遊令家人憂恐. 季子禮借債獨自冒險外遊,經歷颶風吹塌屋子,只得睡在星光露天底下;又遇到兩次兵變,看見士兵殺人;後又遇上饑荒,災民人肉為食。 家人得知這些事後憂懼得流下淚來,作者身為哥哥卻毫不擔心,還像平日一樣談笑吃喝。 作者反駁客人的責備. 客人責備作者身為兄長,卻沒有制止季子禮冒險外遊。 作者卻認為「人各得行其志為適」,每人也有自己的志趣,若弟弟樂於去做這些事,自己又何必禁止。 能實踐自己的志趣並不容易,他自己也未能做到。 季子禮樂在其中.

  6. 2021年11月19日 · 2021.11.19. 星期五. 明報 > 新聞 > 港聞. 閱讀篇章.卷二實戰:嚴律己,寬待人. [2021.11.19] 發表 推文. (mustafahacalak@iStockphoto)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 題目. 他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能展現「嚴律己,寬待人」這美德。 試撰寫文章一篇,描寫這位人物的言行。 (2020文憑試) 學生姓名:陳奕琳 (沙田培英中學,中六級) 學生示例. (第1段)結束了一場聚會,我又匆忙奔赴下一個約會。 這次,我提早到達目的地,靜候友人。 到了約定的時間,咖啡廳裏只有寥寥數人,我又見證了一場遲到的約會。 大家開始埋怨遲到的同學,不停傳送信息,催促路途中的同學。

  7. 2023年1月17日 · 「完璧歸趙」發生於公元前283年,是秦昭王在位第二十四年,當時秦國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雖然對毗連的趙國虎視眈眈,卻只能蠶食欺壓。 秦昭王向趙國提出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的建議,其實只是存心欺騙,充見他奸詐狡猾。 原文講述楚國人和氏把珍貴的璧玉奉獻給楚厲王,但楚厲王認為那只是普通的石頭,憤而懲罰和氏,下令斬其左腳。 後來楚武王繼位,和氏又前往奉獻璧玉,可是楚武王派工匠檢驗後也認為那只是石頭,斬其右腳示懲戒。 楚武王逝世,文王繼位,和氏抱玉於楚山下痛哭,哭至淚盡流血。 文王知悉後派人去查問為何他哭得如此悲哀,和氏回答他並非因被斬腳而哭,而是因為珍貴的璞玉被當作石頭,忠貞誠實的人被當成騙子。 於是文王再派工匠雕琢一下,果然從璞玉中得到珍貴的寶玉,取名為「和氏之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