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4日 · 文言遷移:蘇洵宇宙的平行歷史——〈六國論〉的內容與論證結構. 【明報專訊】背景. 唐亡之後,中國歷史進入最紛亂的時代之一:五代。. 後唐軍閥石敬瑭叛變,向契丹 (後稱遼國)借兵,滅了後唐,做了後晉的開國皇帝。. 作為回報,石敬瑭竟割讓燕雲十六州 ...

  2. 2017年5月26日 · 歷史翻案:「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暴君?. 【明報專訊】小四S班將參加遊學團到萬里長城一遊!. 秦始皇統一六國,把各國城牆修築連接,是為萬里長城的前身。. 為了讓小四S班於出發前認識秦始皇,老師先請同學蒐集相關史料及文學作品,熊貓博士和豬 ...

  3. 2019年1月4日 · 康熙皇帝孩提之齡便登上皇位,與當時世界上最恐怖的傳染病「天花」有莫大關連。 相傳他的父親順治皇帝22歲時因染上天花而英年早逝,但是玄燁在2歲時已患過天花並且痊癒,自此對天花病毒有免疫力。

  4. 2018年11月23日 · 歷史小課堂:宋末英雄文天祥. 【明報專訊】「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這首《正氣歌》由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所作,表達對正義和真理的執著。. 宋末適逢戰亂,文天祥率兵保衛國家,卻兵敗被俘。. 但無論文天祥受到 ...

  5. 2020年12月15日 · 這個故事說明了孔子創造性地以仁——即人關懷他人的內心情感,尤其對親人生命消逝的悲慟,來解釋禮——即對行為的外在規範,「把原來是外在的強制性的規範,改變而為主動性的內在欲求」 (李澤厚《美的歷程》)。 以生活為例,交通工具上見老弱或孕婦站立,不忍心他們辛苦,主動讓座,放棄一時舒適,乃內心情感表現在外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合理的規範,而不是沒有道理的強制律令。 仁內禮外,孔子把二者鑄成一個錢幣的兩面。 孔子回答宰我問喪,是從仁到禮;回答愛徒顏淵問仁,則是從禮返仁。 禮是關懷別人有諸內而形諸外的行為表現,人只要遵循禮的規範 (復禮),便能克制自己對享樂物慾的追求 (克己),盡情呈現和發揮對他人由衷的關懷,達至仁的境界 (為仁)。

  6. 2022年11月15日 · 金宣兒主演《The Empire:法之帝國》結局收視4%,成為開播以來新高,但整體成績未如理想。

  7. 2021年5月11日 · 貴族遭遇了階級流動,成為下流世代,很多士沒落為庶民 (如生活在貧窮線下的顏淵,祖先是魯國卿大夫,比士更高級),也有庶民上升成為士或以上的貴族 (如藺相如)。 到了戰國,士終於徹底失去貴族身分,成為地位最高的一般百姓,即四民 (士、農、工、商)之首,觀念延至後世 (見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 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知識隨同士流落民間,也從貴族壟斷的局面解放出來。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代 (雖然未必是第一個)創辦民間教育 (私學)的人,從此平民不受限於階級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即有教無類)。 而且,禮樂既崩壞,諸侯相征、卿大夫弒君,貴族無道失義,禮失求諸野,士再非貴族,反而接手承擔了實踐和實現知識和理想的責任,「志於道」 (志向在道)成為士的新身分認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