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8日 · 翰森近9成收入來自13種核心產品當中分別有一種1.1類創新藥11種首仿藥及一種仿制藥可見首仿藥對翰森的重要性其中4大首仿藥中樞神經類的歐蘭寧以及抗腫瘤類的普來樂澤菲合計佔翰森銷售收入近6成。 歐蘭寧是專治精神分裂症的長期用 ...

  2. 2021年8月5日 · 石藥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升勢2018-2020年及今年首季的毛利率分別為 66.3%、72%、74.9%及 77%,經營利潤率於近期亦有顯著上升,今年首季同比升7.6個百分點至 26.6%,反映集團銷售費用以及行政費用的控制能力。 石藥的研發力度日益增強,目前在研項目約300個,並不亞於中生製藥(SEHK:1177),另外石藥預計未來3年推出市場的新藥當中,市場空間超過10億元的重磅品種將不少於15個。 而且石藥積極引進創新研發技術,其採用的納米技術遞送核酸藥物及核酸疫苗已逐漸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正研發新的遞送技術。 石藥目前營收盈利規模均大於中生,研發實力不遜,創新藥市場空間甚至可望比中生看高一線。

  3. 2020年9月7日 · 中生業務覆蓋醫藥研發、生產和銷售全產業鏈,其產品包括多種生物、化學及中藥現代化製劑,主要治療領域包括肝病、抗腫瘤、心腦血管、骨科、抗感染、呼吸系統等用。 中生於2000年上市,上市價為1.2元,股價已升至8月31日收市價8.95元,連同過去派息、送紅股及曾一拆四,升值了51倍。 不過,中生的高增長似乎有見頂跡象,除非將來有新產品帶來爆發點。 「帶量採購」政策影響浮現. 集團業務的基本面一直不俗,於肝病、心腦血管等疾病的藥物銷售有一定市場,近期以抗腫瘤用銷售尤其強勁。 由於公司擁有不少專利,以及不少領域獲得內地官方GMP認證,令其有品牌效應刺激銷售。

  4. www.hkmoneyclub.com › 2019/11/27 › 2隻待爆發的中國優質2隻待爆發的中國優質藥股

    2019年11月27日 · 百濟神州與賽基在2017年聯姻,由一家癌症研發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業務全面的綜合製藥公司。 作為協議一部分,百濟神州收購賽基在中國的業務,並獲得銷售抗癌藥Abraxane、Revlimid和Vidaza的專利權。 賽基向百濟神州預付巨額2.63億美元和作出1.5億美元投資,從而獲得百濟神州極具潛力的PD-1抑制BGB-A317在亞洲以外國際地區的專利權。 這類稱為疫檢查點抑制劑 (checkpoint inhibitor),可阻截癌細胞對免疫系統的抑制,刺激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

  5. 2020年7月15日 · 不可不知兩隻仍有望追落後的醫藥潛力股 - HK MoneyClub. 2020-07-15 Jack Yip. 醫藥板塊持續強勢,藍籌股中生製藥(SEHK:1177)更是屢創新高,相比之下,三生製藥(SEHK:1530)及綠葉製藥(SEHK:2186)的股價表現則落後了許多。 尤其是綠葉,今年以來股價跌幅達15%。 它們有追落後的可能嗎? *截至 7月14日收市. 為何兩股總是跑輸給中生? 要說三家企業的主要分別,相信就是規模。 中生市值逾 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營收規模240億元;三生次之,市值逾200億元,營收規模53億元;最後才是綠葉,市值逾100億元,營收規模63億元。 三生與綠葉的市值加起來,也只及中生的五分之一。

  6. 2022年11月7日 · 信達深惡在研新共34種,多數為市場需求廣闊的腫瘤產品,當中4種進入臨床3期/關鍵性臨床研究階段,20個新藥品種進入臨床研究。 信達生物今年中期總收入22.4億人民幣,按年增長15.3%,產品收入佔比達91%到20.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0%,期內虧損減少5%至9.5億元人民幣。 據悉,公司收入增長主要得益於旗下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在去年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後持續放量,推動銷售收入穩健增長。 因此市場對信達生物將有新納入名錄,對公司增長亦寄予厚望。 更多內容: 一隻值得進場的10厘息港股. 港股受刺激 呢個水平進場仍值博. 美息或在5厘見頂 吼三隻股息率逾6厘的高息ETF作防守. 降價政策趨緩 3間創新藥企重拾升勢. 中成藥等納醫保藥品名錄 中國中藥可高追?

  7. 2021年2月22日 · 綠葉低估值的原因. 投資者都希望「平價買靚貨」,低估值代表著平價,但我們必須先理解其估值長期低企的原因,才能分辨其是否靚貨。 醫藥是市場熱炒的板塊,綠葉製藥卻一直都沒有受資金關注。 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就是業績增長並不出彩。 2016至2019年,集團業績雖然保持漲勢,但盈利增長速度卻跟不上營收增長,反映盈利能力的滯退。 加上集團在去年疫情期間業績倒退幅度大於同業,更讓人對其基本實力抱有質疑。 另一方面,綠葉製藥主要從事仿製製造及分銷,業績受集采影響較。 雖然近年努力透過併購加快涉足創新領域,但仍不屬於生物科技股,大多創新預期要到2023至2024年始推出市場,面對愈來愈多較大規模且具增長概念的生科股在港上市,綠葉難享較高估值。 綠葉近期的基本面變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