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2日 · 其經文時正是觀生等之時 :(世尊宣說)這段經文的 時機,正是觀察思惟「生」等的時候。消文者按,依照《思益梵 所問經》卷第二〈問談品第六〉:「爾時思益梵白佛言:『世尊!菩薩以何行,諸佛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 ...

  2. 廣論消文155 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毗缽舍那或其隨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155 155頁8行-156頁11行. 第二,正修苦分二:一、思惟生死總苦;二、思惟別苦。. 1.總苦的特徵是只要在生死輪迴當中,不管在哪一道,都有這些苦。. 2 ...

  3. 2020年7月13日 · 【此等雖是思而修,然除應修諸所緣外,餘善不善無等上,悉不應散。當於所緣遮心掉等,亦莫令隨昏睡沈沒增上而轉,當令其識極為明淨,漸次修習。

  4. (一)是「遍護正念」,指一切時處要牢記防護根門的方法,時時串習,令自己不忘失正念。 二者謂於正念,常恆委重而修習之。 (二)是「於正念起常委行」,指恆常認真的修習正念。 二何所防護者,謂六種根。 三從何防護者,謂從可愛及非可愛六種境界。 二、防護什麼? 護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三、從哪裡防護? 從六根接觸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後,產生悅意和不悅意的境界去防護。 (喜歡的就起貪,不喜歡的就起嗔心) 四如何防護,其中有二,守護根者,謂根境合,起六識後,意識便於六可愛境六非愛境,發生貪瞋,應當勵力,從彼諸境護令不生。 四、如何防護? 可分為二項,(一)守護根。 當六根緣到六境時,六識就跟著生起來,緊接著意識就會對六種可愛境界(悅意)生貪,於六種非可愛境界(不悅意)生瞋。

  5. 2021年2月3日 · 這是從根本上杜絕瞋心,破除大乘道上最嚴重的障礙,是在即將墮入惡趣時懸崖勒馬,調整心態與大悲菩提心相應,重歸大乘道。 如云:“為樂諸有情,而發菩提心,有情自獲樂,何故反瞋彼?

  6. 2020年7月18日 · 斫裂殺害苦者,謂與非鬥諍之時,受斷支節破裂,其身及殺害苦,若斷其頭,即便殞歿,傷身斷節,續還如故。 驅擯者,謂諸具足強力諸,纔一發憤,諸劣天子便被驅擯出其自宮。

  7. 2021年3月7日 · 是故聖道最勝命根,謂擇法慧;慧無上因,謂於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以諸教理善為成立。 “ 無上 ”,即對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不僅是開慧之因,而且是無上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