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5日 · 朱國鳳分享了她為子女建立成長基金方法,也闡述了給子女的財務禮物要秉持三大原則,才會令父母支援更具意義。 開兒童帳戶 確保專款專用. 朱國鳳表示,從孩子出生第一年開始,便把他收到利是錢集中起來,點算出總金額後,再提撥相同金額,一起存入用孩子名字開銀行帳戶作以留學費用為本 成長基金 。 例如利是收到3萬元新台幣,朱國鳳再加上3萬元總共6萬元存入。 因此她孩子帳戶每年都會新增一筆存款,從他1歲開始持續到大學畢業。 在台灣銀行開設兒童帳戶程序複雜,但朱國鳳仍堅持要開,原因是︰. 透過這道繁瑣機制,確保孩子帳戶未來都能「專款專用」。 如果是「暫存」在父母帳戶,在20多年日子裡,難保不會想以各種理由先挪作他用,例如出國旅遊、購車、購屋……等。

  2. 2024年4月30日 ·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 2024全球家族辦公室報告 》指,全球有近四分之一超富裕家庭向繼承人隱瞞了資產規模,相當多富豪沒為下一代繼任做準備。 23%富裕家庭對子女隱瞞財富規模. 29%辦沒為下一代繼任做準備. 調查揭露家族辦公室如何為富豪管理金錢. 報告於去年10月至12月調查了全球19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其中四分之三位於美國。 受訪辦監管資產至少為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平均為8.646億美元(約67.44億港元)。 受訪辦所服務富裕家庭平均總資產為14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 23%富裕家庭對子女隱瞞財富規模.

  3. 2019年4月26日 · 曾有一名剛踏入職場的20多歲年輕人不時即興購買平價機票外遊致卡數債務纍纍建議父母不應溺愛子女需要求一定數目的家用培養其責任感。 欄名 : 理財快訊.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新一代父母對養兒防老這個傳統觀念似乎有所改變一項調查發現67%受訪者認為養兒防老觀念已不合時宜四分之一家長更仍在供養成年非在學子女。 同時,約40%的70或80後年輕人,其資產總值低於25萬港.

  4. 2024年3月14日 · 在職父母每月支援成年子女的費用,是其 退休帳戶每月供款2.4倍 。 無獨有偶,Pew Research於1月份發表研究發現:36%父母認為,在經濟上支援子女會損害他們自身財務狀況,當中一些父母會推遲退休。 不過Savings.com調查指出,儘管負擔不細,父母仍然願意幫助任何年齡的子女︰. 61%受訪父母表示,願意過「更節儉生活方式」來繼續撫養成年子女; 46%則稱,甚至願意從退休帳戶中提取資金。 通脹貴租令年輕成年人叫苦.

  5. 2019年4月26日 · 三招建立子女財商. 教小孩理財,方法很多,先介紹以下能幫助建立基礎觀念三招: 1.認識「錢和購買力」關係. 從帶著小朋友去購物和結帳開始,逐步解釋錢和購買力意義,先讓孩子明白買任何東西或服務都要用錢,東西有便宜也有昂貴,能買甚麼就看自己手上錢有多少。 此外,亦要教導「需要」及「想要」分別。 2.解釋「錢是珍貴」觀念. Scarcity (缺乏) 是經濟學軸心原則之一,小孩必須明白世界上資源是有限,而金錢也是一樣。 每個人都想要很多錢,但這是不可能,人需要透過努力及才智來賺錢。 這點非常重要,孩子不能覺得甚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錢。 他們需要明白要付出才有回報。 3.教導子女管理兒童戶口. 很多父母都會幫子女開兒童儲蓄戶口,但只限於幫孩子存放利是錢。

  6. 2024年3月8日 · 發布時間: 2024/03/08 07:55. 最後更新: 2024/03/08 07:55. 分享:. 子女成年仍同住 父母就該做後盾?. 半數父母撐「啃老」蒙損 專家5招劃分財務界限. 父母是你最堅實後盾——但當子女「啃老」,無限索取時,這句話還有道理嗎?. 經濟蕭條、失業潮流 ...

  7. 2020年9月17日 · 認可理財策劃師林昶恆Alvin指出父母要求子女畀家用通常可以分為兩種心態其一是父母認為為子女供書教學多年子女投身職場後應貢獻家庭另一種心態就是幫子女儲錢。 對於家用的金額,林昶恆表示須視乎子女的收入而定。 假如月入8,000元,每月給2,000元家用就很多。 他表示,可把應屆畢業生的開支分為3部分,分別是個人開支、家用以及儲蓄。 若月入2萬元,時下畢業生個人開支約為1至1.5萬元,將6,000至8,000元用作家用,亦尚餘2,000至4,000元可用作儲蓄,情況尚算可以接受。 不過,假如當收入有所增加時,家人又要求要按比例增加家用,他則建議需要與家人商討一下家用問題。 與家人同住 畀家用屬責任. 他更指,如果與家人同住,其實給家用是一種責任,因為在家中居住及用膳亦涉及開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