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巴菲特便經常將自己和巴郡成就歸功於 避免重大錯誤 。. 為此,他在2023年會上建議:「寫下你的訃告,看看讀起來觀感如何,並嘗試找出如何實現這一(晚年)目標。. 」以下是他關於追求人生無悔三個建議。. 想像一下自己訃聞再逆向思考:. 死後 ...

  2. 2021年6月22日 · 在我求學的年代,社會總是意圖塑造你走向「正確」的方向,在學校如果被問到「我的志願」,只要回答「大個想好似爸爸媽媽咁」,總能叫父母開心,但這未必是你真實想做的事。

  3. 2023年6月9日 · 如果正閱讀這篇文章的碰巧有負債狀況,那懇請你多用一點時間閱讀下去。 如果你從沒欠債,理財有道,也邀請你繼續觀賞,理解負債背後的種種因果。

  4.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已經過完了自己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5. 2023年1月26日 · 總結2022年「財策劃師」專欄,有兩個是由我的學生提供個案,讓他們嘗試將實戰經驗用文字表達出來。其餘23個個案,都是由親自負責,當中讀者背景都很不同,年齡由30歲至74歲,平均51歲。

  6. 2019年10月2日 · 放眼現時的香港,究竟年輕人們是否能夠真正掌握屬於他們的年代、屬於他們自己的未來? 我們就找來幾位年輕人,請他們分享一下,他們如何鋪路去實踐那一個在時代狹縫

  7. 2024年3月6日 · 成長於大蕭條和二戰的動蕩時代,Orthmann在生活困窘下小小年紀已迫於謀生糊口,他沒有現代上班族那種精打細算職涯規劃,深信「活在當下」︰. 我不會做太多計劃,也不太關心明天。 我只關心明天又是醒來、起床、運動、上班的一日; 你需要忙於現在,而不是過去或未來。 此時此地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讓我們去工作吧! Orthmann相信當下的力量,沒有刻意經營下卻取得破紀錄的職業生涯,創造了不少難忘時刻。 4大理由保持工作熱情. Walter Orthmann認為,工作最大的好處是能帶給人目標、承諾和規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