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5日 · 這句香港變了的話筆者在這欄也多次提及——如果以2020年中訂立港區國安法為分界線這3年多以來香港出現了什麼改變令一些離開的港人認為香港不一樣筆者把聽來的整理一下從經濟社會和政治3個角度分析看看他們所講的改變是什麼意思或許有助了解他們的離港原因。 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並非自毁長城. 首先要討論的,是經濟方面的改變。 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有改變嗎? 相信包括離港的港人在內,一般都認為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並沒有實質改變;如果有改變,是香港經濟愈來愈與國家經濟連在一起,特別是近兩三年,本港經濟發展路向離不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而融入大灣區、掌握國家發展機遇,更是政府與商界對香港經濟前途的共識和願望。 香港與內地經濟愈來愈緊密,有什麼問題?

  2. 3 天前 · 另一方面,俄羅斯在2022年初引發能源危機之後,部分歐洲民眾亦養成節約用電習慣。於是,一來一回之下,便令到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在某些季節和時段出現了過剩。以德國為例,截至2023年底,該國太陽能總裝機量飈升至81.7GW,比平均需求52.2GW

  3. 2023年6月23日 · 2023年6月23日星期五. 港人移民潮 情况是否有改變? (文:周永新) (09:00) 圖1之1. 本月初,香港總商會發表一份名為《人才短缺調查2023》的報告,當中指出︰在收到的196份會員公司的問卷中,有74%稱有人才短缺問題,其中61%聲稱人才短缺持續了1至3年。 香港出現人才短缺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但報告令人矚目的是在有人才短缺的會員公司中有70%表示人才短缺是因為員工為了移民而離職。 讀了這個報道,相信不少人都會覺得,香港人才所以這麼短缺,原因是他們都移民走了! 人才短缺 是否因為移民? 香港真的有這麼多人才因移民而離開工作崗位? 首先,香港總商會的報告是根據收回的問卷作分析。

  4. 2024年5月5日 · jck笑言:「其實我們很無聊只是在街上看到很多事物覺得有趣不停把它們拍下漸漸發現這些文字民體字在城市的出現率太高了。 」他們嘗試從民體字的一撇一捺一筆一畫研究其字型設計並有系統地分析。 jck強調他們不是從教科書的角度去理解「民體字」,而是從「我們自己個人感受出發」,主要從視覺感受「民體字」,就像去博物館看藝術品一樣,各人有各自的解讀,沒分誰對誰錯,亦不是要定義文字。 他續說:「純粹是想用不同方法去看我們平常說的錯字,『民體字』有趣之處在於它不是老師教,或者官方寫法,我們卻看得懂。 jck和團隊成員參考類型學(typology),試為他們蒐集的民體字分類,他們大致以構圖、筆劃和字義來解釋「民體字」的演化。

  5. 2024年3月15日 · 這句香港變了的話筆者在這欄也多次提及——如果以2020年中訂立港區國安法為分界線這3年多以來香港出現了什麼改變令一些離開的港人認為香港不一樣筆者把聽來的整理一下從經濟社會和政治3個角度分析看看他們所講的改變是什麼意思或許有助了解他們的離港原因。 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並非自毁長城. 首先要討論的,是經濟方面的改變。 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有改變嗎? 相信包括離港的港人在內,一般都認為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並沒有實質改變;如果有改變,是香港經濟愈來愈與國家經濟連在一起,特別是近兩三年,本港經濟發展路向離不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而融入大灣區、掌握國家發展機遇,更是政府與商界對香港經濟前途的共識和願望。 香港與內地經濟愈來愈緊密,有什麼問題?

  6. 2021年7月30日 · 這10萬港人的數字是從過去一年港人出境和入境數字的相差得出來的。 但港人出境後不回來,不一定代表移民,實際情况如何,還得深入探討。 報道另一較確實的消息,是今年1月31日到3月,共有3.4萬港人持BNO申請移民(作為入籍途徑),簽證批出的有5600個。 移民實情雖然有待確定,但過去一年,多了港人申請移民是不爭的事實,以「移民潮」來形容也不為過。 這次移民潮,多少港人會最終離開香港? 看來很難有正式的統計。 首先,香港居民中,大約有50、60萬人持有外國護照或居留權,他們可以隨時離開香港到外國定居,所以他們走了,也不算是移民。 其次,港人到外地旅遊多不用簽證,可以隨時以遊客身分到外地,入境後才申請長期居留,最終能否成為移民,視乎當地的要求和限制。

  7. 2024年2月21日 · 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 香港已玩完? (文:張炳良) (09:00) 圖1之1. 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現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羅奇(Stephen Roach),2月12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以香港股市表現為切入點,指「香港已玩完」(Hong Kong is over),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去年底,一些內地網民炒作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已成「遺址」,那時尚可說只是網上常見無限誇張戲言諷語,又或只反映少數「小粉紅」但求踩低香港情結。 但羅奇不是一般評論員,他曾長期駐港,熟悉內地和香港財經金融情况,自中國內地改革開放起,代表着華爾街大力鼓吹投資中國並從中獲得巨利樂觀派,今卻對中國未來轉調,並進而對香港作出如此刻薄而決絕結論,港人情何以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