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3日 · 主持旅遊節目起家的洪永城,近年拍攝不少電視劇,更以《張保仔劇成功入屋。 他近日接受imoney訪問時指,自己曾欠下10數萬元卡數,連最低還款額也還不起,更收過討債電話。

  2. 2019年5月29日 · 撰文 : 張琛 註冊中醫師. 欄名 : 危疾知多啲. 俗稱「通波」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並非做了一次便一勞永逸。 事實上,病人本身血管栓塞的風險並沒有減少,仍屬高危一族,如果手術後仍不嚴加控制壞膽固醇及其他危險因素,就容易一塞再塞。 針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研.

  3. 2023年3月2日 · 以本港頭號殺手癌症為例,大約一成癌症與遺傳性致癌基因有關1,子女可能從父母身上遺傳了致癌基因,引起癌變,因此若父母不幸患癌,在壯年(六十歲前)發病,其子女日後投公司核時會更謹慎,有機會增設不保事項或是大幅增加費,甚至是 ...

  4. 2019年1月28日 · 1. 受保人? 投保人? 受益人? 究竟有甚麼分別? 購買保險產品時,會涉及不同的持份者,一般可分為投保人,受保人及受益人。 投保人(Policyholder),亦稱保單持有人,是跟保險公司訂立保單的人。 投保人擁有保單的最大權力,包括退保、提取現金價值和更改資料等. 在香港,必須滿18歲或以上,才可以成為保單投保人. 如果父母為子女購買保單,可以在子女長大滿18歲後將持有人的身份轉給子女. 受保人(Policy Insured),是受保單所保護的人。 投保人可以同時是受保人,或者投保人跟受保人是分別兩個人. 舉例,媽媽為孩子買了一份人壽保險:媽媽就是投保人,孩子就是受保人. 換言之,假如孩子符合理賠條件,保單就會支付額及紅利.

  5. 2019年5月8日 · 消費者可以留意產品宣傳單張內此選項。 各大保險公司「靈活計劃」就冠心病(需通波)的保障率比較 除了自願醫保外,大家在投保前,應同時考慮非自願醫保產品,市場上部分醫保產品採取不分細項的全數賠償結構,或能提供更大保障。

  6. 2023年4月2日 · 滙豐保險香港產品業務主管張家俊接受本網專訪,認為這些見解主要是大家對「儲蓄」的看法不同所導致。 他強調定期存款跟儲蓄保險不是「apple-to-apple」(不能互相比較),「對普羅大眾而言,儲蓄就是數個月至一年的定期存款,大家多數也是這樣想。 儲蓄保險則是較長線規劃、有著較長遠的目標,例如為剛出生的小朋友準備升讀大學的基金、為十多年後的退休生活作準備等等。 張家俊續說,不時也會收到客戶的反饋問道:「市面上也有不少高息定存計劃,為甚麼要買一份長期的儲蓄保險呢? 」他解釋指,由於定存存期有限,資金解凍後還是要找個停泊之處;即使短期處於高息環境,但長遠而言難以鎖定高息回報。 「你能否於未來二、三十年維持一個穩定的回報,你未必得。

  7. 2020年4月23日 · 採用「實報實銷」的方式進行賠償,主要包括住院及手術費用。大部分的醫療保險需按年續,直至達到特定年齡。而一般來說,投保之前已患的疾病將不受保障。 【延伸閱讀】「 傳統醫VS自願醫前你需要考慮的3個因素 危疾保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