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51年,30岁的Henrietta Lacks发现自己的腹部出现一个肿块,于是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接受治疗。 诊断结果显示,她患上了子宫颈癌。 当时,其主治医生在Lacks不知情的情况下,采集了其身上的癌组织标本。 当年10月,Lacks去世了,但是从她身上采集的细胞非但没有死亡,反而出现了生长迹象,且每隔24小时细胞数量就增加1倍,这被称为“不死”细胞。

  2. 2020年10月26日 · 莎士比亚笔下,被女儿们驱逐的李尔王疯狂而暴躁,被后世揣测为具有阿尔茨海默病症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 可怜、衰弱、无力、遭人贱视,从这一古典文学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精神疾病患者当时的大致处境。 在精神病学诞生之前,包括老年痴呆症患者在内的精神病患者,不仅面临着身体上的折磨,同时也面临道德上的污名。 人们将这些“疯子”囚禁在牲口棚里,有些地方还专门修建了疯人院。 直到法国医师、现代精神医学之父菲利普•皮内尔(Philippe Pinel)出现,精神疾病患者的境况才开始有所好转。 1785年,皮内尔的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朋友,在疾病发作时从精神病院逃出,最后自杀。 朋友的死让皮内尔倍感震惊,他由此决心从事精神病学研究,并在一所私人精神病疗养院里谋到一个职位。

  3. 2021年7月10日 · 1986年,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巴尔的摩因其论文合作者被指涉嫌数据造假而接受调查。 后来,官司一路打到了美国国会。 10年之后,案件才正式宣告结束,涉事科学家洗脱了罪名。 “巴尔的摩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推动了美国科研不端相关调查原则、制度、程序的出台与建立。 1986年7月,在“巴尔的摩案”第一阶段两次非规范性调查结束的一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明确了“保密原则”在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程序中的重要性,确定了科研机构在科研不端行为调查中的首要责任,并强调调查应由专家进行,以保证证据评价的权威性。 1989年,NIH设立了专门负责科学诚信的独立机构——美国科学诚信办公室,同时设立了美国科学诚信复核办公室。

  4. 2016年9月14日 · 经过大量研究,埃尔利希将染料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血液细胞的颗粒也被分为对应的三类,今天临床上仍在沿用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名称就来源于此。 1891年,埃利希来到了著名细菌学家Robert Koch的传染病研究所。 一开始,他研究的是如何用不同的染料让不同的细胞着色,包括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分辨出入侵人体的病原体,用以诊断疾病。 长期的科学研究塑造了他敏锐的思维。 很快,他就想到染料或许有更为直接的医疗用途。 他设想,假如染料能够特定地附着在病原体上染色,而不附着于人体细胞,那么是否可以从染料中发现攻击病原体,而不攻击人体细胞,同时又对人体无副作用的“魔弹”呢? 他很清楚,由于在感染处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魔弹”来同“入侵者”独立作战,所以他必须要找到化学药剂来治疗感染。

  5. 2017年1月3日 · 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Sir Andre Geim)与同事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在二维材料石墨烯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继今年8月记者有幸专访到来中国推广石墨烯新产品的海姆后,在不久之后举办的2016年“浦江创新论坛”上,记者再次巧遇诺沃肖洛夫。 在这一对师徒身上,都能找寻到一种化腐朽为神奇、化苦难为乐趣的“科学顽童”精神。 苦中作乐. 1974年,诺沃肖洛夫出生在前苏联乌拉尔山脉的一座中型工业城市——下塔吉尔。 他的母亲是一名英语老师,父亲是当地工厂的一名工程师。 这座工厂规模十分庞大,几乎覆盖了整座城市。 在那时的小诺沃肖洛夫眼中,工厂几乎是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中心。

  6.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快捷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科学信息服务以及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目标是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7. 2018年6月26日 · 奇点本是天体物理学术语,是指“时空中的一个普通物理规则不适用的点”。 而著名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则认为,奇点是机器超越人类的临界点,在这以后,人类甚至将与机器融为一体。 2045年则被库兹韦尔预测为“奇点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在网络报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不仅普通公众,就连许多知名人物也被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所震撼,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恐惧。 比如,已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曾在不同公开场合多次表达“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担忧。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坚持认为:“人类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 有观点认为,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可以用“恐怖谷”理论来解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