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1日 · 2014年播映的古裝劇食為奴》,有一場戲張繼聰手抱小演員但鏡頭遠處突然有一輛汽車駛過再次出現穿越時空2019年播出的包青天再起風雲》,飾演公孫策的曹永廉手持的地圖上面寫上北宋」,與史實明顯不同遭網民嘲笑是玩穿越

  2. 2023年6月20日 · 2人走訪東京不同特色大小餐廳,除深入廚房重地,直擊各店招牌菜獨門烹調方法,亦會與各店老闆詳談,了解經營理念,及職工們安坐店內飯堂用膳,透過各有特色的員工餐,體驗東京店的人‧情‧味。 本周兩位主持先後走訪了米芝蓮燒鳥串燒店、家族壽司店、港式點心餐廳、法式鴨肉拉麵及台式餐廳,分別品嘗CP值高且各具風味的員工餐,包括麻婆豆腐炒飯、味道一流的「剩菜」手捲、靚湯不可或缺的廣東菜、法式鴨肉拉麵等。 2位主持除大騷流利日語,Venus還同場加映韓語、英語、普通話,以及簡單的德語等。 問到Venus為何這麼犀利,她自爆日語是自學:「從小喜歡看日本動畫,咁就慢慢學識咗。 韓語係因為我喜歡音樂,大部分都係韓語,同埋我17﹑18歲嗰陣,想做練習生,所以上過幾堂。

    • 吃肉的道德問題
    • 效益主義與動物權益
    • 動物擁有自身權利
    • 吃急凍肉vs.宰殺活雞
    • 素食與環保
    • 「弱肉強食」 自然規律與道德原則
    • 鑑賞食物有原則?
    • 工人被剝削 都與食物有關

    說到食物的哲學問題,人們大多馬上想起吃肉的道德問題,書中第一、二章率先討論了吃肉與戒殺護生。卡通裏綠油油的草地和自由奔放的大牧場,滿足不到現代人對肉類的龐大需求,畜牧業採用工業化的養殖模式,為求方便和降低成本,動物生產力耗盡後就屠宰,居住環境擠迫,動物缺乏人道照顧,例如不用麻醉藥下閹割公豬、剪斷幼豬的牙齒和尾巴;不能生蛋的小公雞活生生地放進高速攪碎機攪成肉醬。

    從動物權益的角度,哲學家開始提倡不吃肉,其中最著名之一是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辛格在《動物解放》一書中,呼籲人類停止殺害動物和動物實驗,並以效益主義解釋其哲學主張。效益主義判斷一個行為是否道德的基準,在於衡量行為帶來的效益和傷害,如果行為帶來的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影響,快樂多於痛苦,這就是一個道德的行為。而辛格相信,人類不吃肉雖然會失去一些口腹之慾的快樂,但遠不及動物所承受的痛苦。原本用作放牧的土地可以耕作,增加糧食供應,所以人類放棄吃肉能夠帶來最大效益。以效益衡量道德是否正確仍有爭議,因為效益主義並非原則地尊重動物權利,反對吃肉、傷害動物、殺人等行為,一切只視乎計算,如果殺死一個身體健康、卻無親無故、無甚建樹的人,移植其器官拯救5個病危的社會賢達,是否就可以接受?

    另一名哲學家雷根(Tom Regan)就提倡我們應該肯定動物擁有自身權利,他在《論證動物權利》(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一書中,提出「生命主體」的概念,意指任何有思想、意識、情緒和選擇能力的生物,包括動物、嬰兒、心智不正常的人,他們能夠感受到痛苦和快樂,因而應該享有同等的「內在價值」。任何擁有內在價值的生物,都應該受尊重,不應被當成別人的工具或手段,而享有生存和不被傷害的權利。在這個哲學觀下,人們就不能傷害動物,把動物當成人類的所有物、食物。人和動物擁有同等內在價值的觀點,惹來極大爭議,但雷根回應,如果人類認為我們有智慧、道德,就比動物優勝,可以食用動物,那麼沒有知識、理性的初生嬰兒,難道也可以食用?

    劉彥方在書中介紹了這些觀點和回應,儘管學術界對以上的理論仍議論紛紛,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看到待宰的牛眼淚汪汪會不忍心,但對冰箱一排排的急凍肉毫無感覺。「我們的道德責任當然有輕重分別,譬如有事在你面前發生,看到有人遇險,我們可以幫助,你可以說我們的責任是比較明顯。」近在咫尺有人受苦,比遙遠的非洲有兒童捱餓,自然更容易牽動情緒,吃急凍肉比直接宰殺活雞,對動物的直接傷害感覺也較少。但劉彥方強調感受的誤導,不足以證明我們沒有責任去改變,任由傷害發生,「雖然可能責任無這麼強,但都要通過每個人改變飲食習慣,制度才會改變」。

    素食者另一大主張,是畜牧業會破壞環境,加劇氣候暖化。為了開闢牧場或種植飼料餵飼動物,大量樹林被斬伐,亞馬遜雨林自1970年代失去了四分之一面積,其中九成用作發展畜牧業。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出,畜牧業如動物的排泄物,排放了全球接近15%的溫室氣體,比汽車、飛機等運輸工具的總排放量多。減少甚至放棄吃肉,就能幫助環保。 但或許總有人聽到環保兩個字就心想,我為什麼要環保,環保跟我有什麼關係?人類看到山上的野豬被誘捕中槍會於心不忍,覺得殘酷對待動物不道德,卻鮮有人覺得不回收塑膠樽是不道德。劉彥方說,其實環保也是道德考慮,「例如氣候變化會有好多極端天氣現象出現,打風、水浸,這些都會影響到人」。或天氣太熱不適宜人類居住、氣候變化影響糧食供應、動物面臨絕種等。因為氣候變化對生物、人類帶來負面影響,令氣候變...

    習慣吃肉的人可能會反駁,人吃肉才是自然,才是「正常」,因為人類是雜食的動物,生理結構也適合吃肉,例如人類擁有犬齒。但劉彥方舉例,原來主要吃植物的大猩猩和河馬,都擁有犬齒,而且比人類還要長。他認為,生理上適合吃肉,也不代表我們一定要吃肉,有指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25歲,但40歲的高齡產婦、凍卵比比皆是,「生理只是道德考慮的因素之一,沒有凌駕性」。 亦有人認為,人類位於食物鏈高層,有能力、智慧捕食其他動物,吃肉並無不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規律。他又質疑,「弱肉強食」雖是大自然事實,但不是人類社會應遵守的道德原則,否則我們就不應關心和幫助弱勢社群,而是任由其被淘汰,人們為了淘汰他人可以不擇手段,社會會變得暴力、沒有公義和同情心。如果比較聰明的物種可以吃掉不聰明的,天才又可以吃掉庸才嗎...

    每個人對食物的喜好,首先視乎食物的味道、口感等,未必只取決於食物質素,還有很多因素影響喜好,包括餐廳環境、食物包裝設計、價錢、價值觀等,可能你辛辛苦苦排上3、4小時吃壽司,也會令你覺得那塊拖羅特別美味。這些因素包羅萬有,以致不同人會有不同喜好,你喜歡吃日本菜,我喜歡吃意大利菜,品味分歧沒有客觀對錯之分,只反映個人的主觀喜好,劉彥方說這稱之為「口味主觀論」。 但如果口味是主觀的,為什麼日常生活中仍經常出現哪間餐廳比較好吃的爭拗?他舉例,如果有人說牛扒要全熟才好吃,經濟艙的飛機餐是天下第一美食,想必會換來一句「這個人完全不懂得吃」,證明有些口味分歧,看來並不是完全主觀的。音樂分為古典音樂、流行音樂,評價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準則自然不一,正如藝術鑑賞一樣,美食也需要一些客觀的鑑賞原則,至少考慮食物...

    書中還探討了自由市場下,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貧富懸殊等問題,看似跟食物沒有關係,他還是希望以食物為切入點,引起大家思考,「香港活牛、活豬供應都有壟斷情况,另外因為疫情,好多人都買外賣,好多外賣員是自僱人士,他們都不需要跟最低工資要求,去工作,中間會唔會有勞工剝削嘅問題呢?」由素食到資本主義,劉彥方嘗試指出我們的飲食行為,跟社會甚至世界環環相扣,當我們的飲食模式會嚴重損害生態環境和動物福祉,導致社會不公,如果仍漠不關心,繼續吃喝玩樂,就如鄂蘭(Hannah Arendt)所說的「平庸之惡」,我們也不是無辜的。

  3. 2024年1月28日 · 難道安分守己就注定會被犧牲職場裏人生百態各人有不同的選擇與價值觀無論是追求安穩的天性為還是積極向上靠食腦上位,《会社人間似一面鏡讓觀眾找到共鳴與宣泄的空間王耀祖嶄新演繹劇中主角

  4. 2020年10月18日 · 無定向學堂:「可以有型,也可以是生活提醒」 Dreadlocks一頭亂要點整?. 【明報專訊】約在離島碼頭碰面,遠遠便認得阿鼠、阿產,還有帶着小女兒的高妹,三人同樣頂着dreadlock頭,有型地邊聊天邊走向我。. 近看他們留着一綑綑纏實的頭髮,不像 ...

  5. 2021年2月4日 · 明報專訊不知由何時開始食和牛成為了香港人到日本的指定動作。 就算香港的日式燒肉店開到成行成市,不少人還是寧願買機票,老遠走到神戶朝聖,為求一啖juicy嫩口的高級神戶牛。 當地一家燒肉名店,近日就趁「疫」市殺入香港開店,食材醬汁全部100% Made in Japan,讓一班崇日又腌尖的食肉獸,無得飛去日本前,都可以止止燒肉癮。 這家來自神戶的精品燒肉過江龍「石田屋」,在東京、大阪也有分店,人氣甚高。 不少視日本為「第二個家」、對當地美食情報瞭如指掌的香港人,即使未親身去過石田屋,都可能聽說過此店。 創辦人兼社長石田清憲表示,神戶本店經常有香港旅客專程捧場,因此決定在香港設立石田屋首家海外分店,並選址在人多就腳的中環。

  6. 2020年6月16日 · 居港馬來西亞華人、飲食專欄作家謝嫣薇(Agnes)著有《消失中的味道》一書,系統地記錄逐漸消失的粵菜,細述味和做法,令瀕臨消失的經典菜式重現餐桌。 在《消失中的味道》(增訂本)中,新增了一道鴨腳包,雖不是什麼山珍海錯,但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已沒多少廚師懂得做。 鴨腳包是Agnes的「舊相識」,是她在吉隆坡唐人街茨廠街名店「四眼仔鹹鴨」裏從小吃到大的食物:「當地的鴨腳包用上鴨腸裹着鴨腳和雞肝燒製而成,和金錢雞類似,是採用廚餘下欄製作的菜式。 吃起來鹹香冶味,但賣相、火候皆不太講究,不意卻在香港文華廳遇上精緻版本。 鴨腳包 鴨腸裹燒味 粗菜精做. 這裏先要說明鴨腳紮和鴨腳包的分別。 鴨腳紮是蒸點心,而鴨腳包則是燒味部出品,偶爾有機會在一些推廣懷舊粵菜的菜單中見到,平時甚為少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