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8日 · 明報專訊學校正聘請9月新學年2022/23教師團隊本報統計明報JUMP招聘廣告網頁版在7月25日至8月2日至少有200間中小學仍在聘請教師不計算外籍英語教師NET),佔全港學校18%當中以英文科空缺最多

  2. 2020年12月28日 · 教師學位化再無CM 入職APSM須小學師訓. 【明報專訊】政府自2019/20學年實行「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助理小學學位教師」(APSM)成為小學教職團隊的「基本職級」,入職小學的教師團隊必須持有小學師資訓練。.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 ...

  3. 2021年10月11日 · 明年1月起中小學在每個上學日以及元旦日特區成立日及國慶日必須升掛國旗學校每周需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並奏唱國歌在上述三個節慶或紀念日學校要在當日或前後的上課日舉行升旗禮

    • 逾七成學生渴望社會重返平靜
    • 公式教育與社會創新的矛盾
    • 約1/3學生有志投身藝術文化事業
    • 教育政策應加強創意教育發展

    讓香港重返和諧包容,明顯是學生的主要想法。社會事件和疫情改變了香港的面貌,原本和諧的社會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分裂。學生們對此痛心疾首。他們覺得香港人似乎失去了對持不同意見者的包容。部分學生在這樣壓抑的社會氛圍中備受煎熬。其中一人以文字寫他的失眠:「半夜,我總是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我仍然記得香港曾經是最安全的城市,但現在香港人用語言和肢體去攻擊、歧視甚至霸凌不同政見的人。我希望我能夠停止失眠;我希望社會能重回平和;我希望在包容的社會裏人人都會容忍不同。」另一位學生也描述了他被抑鬱折磨的感受:「我當時幾乎被抑鬱感充滿,我難以將那種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那是一種源於他人對我否定的黑暗。那段時間我漸漸地對自己產生懷疑。」

    雖然超過八成的學生認識到大學文憑是踏入社會的必要條件,但同一時間,過半數的學生不約而同的認為,以應試為本的學校教育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造能力,將學生逐步變成考試機器。有學生誠實的寫:「學生用死記硬背以奪得佳績……透過不斷的做練習,記下無數的歷史片段,做齊功課溫故知新——似乎順理成章地拿下各類學科的獎學金,但是當你問我到現在還記起什麼嗎?我會說我全都忘了。」 大部分學生認為,較差的教育背景會限制個人的事業發展,所以學生們都希望獲得大學文憑,然而,現實情况是本地大學的錄取率僅約兩三成,這意味着只有少數成績優異的學生才能獲得進大學的入場券。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讓學生更加感受到來自教育體制的壓力,並形成了心理上的癥結。幾位學生均以「令人窒息」等字眼形容該情况,其中一位更直接指出問題核心:「學校中有太...

    香港社會對成功的定義過於狹窄,有同學用「成功公式」形容單一的社會評價標準和價值取向。本研究發現,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想要成為醫生或律師等專業人士,但同時,也有另外約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想投身藝術文化相關的行業。學生知道藝術在這「文化沙漠」難以發展,但是他們仍然堅持本心,頂着壓力朝着理想前進。一位學生這樣形容社會對嚮往藝術的人的嘲諷:「人們把作家和畫家與貧窮聯繫起來,他們說服彼此不要做這樣的工作。否則他們的未來將會是慘淡和無助的。然而,如果我堅持我想成為藝術家的夢想,人們會笑話我,覺得我太幼稚又不切實際。」除了社會的壓力,父母的誤解是更大的阻礙。一位學生無奈寫道:「如果我告訴我的父母我想成為設計師或者畫家,我的父母肯定會非常驚訝,然後他們會勸我放棄這樣的想法。」

    學生在寫作中提出了關於香港教育體制改革的不同建議,譬如希望學校增設不同類型的課程,採用更具創造性的教學方法,並組織更多樣的課外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個人興趣和需要。 在整合了所有數據後,本研究團隊認為社會有必要在學生的職業規劃、全人發展、教師訓練和專業發展方面推動更多政策行動,幫助學生生涯規劃,提升與少數族裔學生合作時所掌握的跨文化技能,以及提高對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支援。因此本團隊建議:(1)應更有效利用現有政府和社會資源,加強支援學生職業生涯規劃;(2)培養學生的全人發展,加強創意教育發展,並於校內鼓勵包容,促進跨文化意識和推廣跨文化交流;(3)為教師舉辦職業輔導課程與心理健康培訓,協助他們為學生提供建議。 (作者按:「探討香港學生如何築構未來願景」由香港教育大學賀潔婷教授(Prof. Chr...

  4. 2021年9月24日 · 明報專訊教育局昨宣布推出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下稱計劃),每間中學可推薦兩名個別學科或範疇有特殊才華及興趣的學生入讀這批約1000名的學生如達要求及通過面試未發放文憑試DSE成績前可獲大學破格取錄。 8間資助大學共141個學士課程參與計劃,當中不乏尖子科目如中大醫科、科大環球商業管理等,中大提供多達57個課程,不過浸大、城大分別僅提供兩三個課程。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5. 2024年1月7日 · 價值觀的校本整合) / 韓孝述. 【明報文章教育局向學校建議了12項首要培育的價值觀然而每一所學校的辦學團體也有其辦學理念和核心價值學校因應校本情况和學生需要將兩者有機結合才可以推動價值觀教育。. 以下是3個可供參考的示例 ...

  6. 2021年9月24日 · 教局推「直接錄取」計劃 八大141科參與 中學可薦兩DSE生 直升大學「報神科」. 書與人生:情緒化文字 文字化情緒. 【明報專訊】教大家如何面對各種情緒困擾、調節情緒的Instagram(IG)專頁「點解學校無教過情緒科」,當中的文章均由臨牀心理學家崖柏撰寫,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