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30日 ·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指出,疫情三年半前發生,香港亦是全球暫停面授時間最長的地區,許多剛升讀小學及中學的學童近幾年缺乏社交,難以適應校園生活。 他補充,不同研究亦指出於疫情期間,年紀較小的兒童成長時,腦部發展或已受影響,因此於學校及家中受害的風險較高,希望為學生提供校本支援及正向親子教育。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嶺南大學.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嶺南大學今(30日)公布,本年度香港學童快樂指數為6.62分,較上年低約2%,研究團隊稱跌幅輕微,以及學校生命教育指數回升,有效穩住快樂指數,及降低校園欺凌現象。 研究團隊指出,低年級較多出現校園欺凌,情况於不同國家都一致。

  2. 2024年5月24日 · 休班男警涉在葵涌某單位非禮7歲女童的胸部及下體案,今(24日)在粉嶺裁判法院續審。 辯方結案陳辭指,X的指控誇張,但未見其情緒受侵犯行為影響,認為事情是個「離譜嘅誤會」;裁判官水佳麗關注X作出指控的動機,辯方則指X對被告印象不良,加上被告當日轉身嚇到X,並多次按門鈴尋找X,X感煩燥下又受其母情緒影響,故事一再誇大。 控方無作陳詞,案件將於6月20日裁決。 被告梁桂鋒(35歲)否認一控猥褻侵犯罪。 辯方代表大律師曾敏怡結案陳辭指,女童X在盤問下承認,她跟隨檢查煤氣的被告到廚房,可見被告並無對X作出任何引誘,X亦同意及後被突然轉身的被告「嚇死」,再直至被告離開廚房前她都「懵咗」。 辯方指出,若X當時真的「懵咗」,就不會能夠供述一連串的事情。

    • 逾七成學生渴望社會重返平靜
    • 公式教育與社會創新的矛盾
    • 約1/3學生有志投身藝術文化事業
    • 教育政策應加強創意教育發展

    讓香港重返和諧包容,明顯是學生的主要想法。社會事件和疫情改變了香港的面貌,原本和諧的社會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分裂。學生們對此痛心疾首。他們覺得香港人似乎失去了對持不同意見者的包容。部分學生在這樣壓抑的社會氛圍中備受煎熬。其中一人以文字寫他的失眠:「半夜,我總是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我仍然記得香港曾經是最安全的城市,但現在香港人用語言和肢體去攻擊、歧視甚至霸凌不同政見的人。我希望我能夠停止失眠;我希望社會能重回平和;我希望在包容的社會裏人人都會容忍不同。」另一位學生也描述了他被抑鬱折磨的感受:「我當時幾乎被抑鬱感充滿,我難以將那種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那是一種源於他人對我否定的黑暗。那段時間我漸漸地對自己產生懷疑。」

    雖然超過八成的學生認識到大學文憑是踏入社會的必要條件,但同一時間,過半數的學生不約而同的認為,以應試為本的學校教育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造能力,將學生逐步變成考試機器。有學生誠實的寫:「學生用死記硬背以奪得佳績……透過不斷的做練習,記下無數的歷史片段,做齊功課溫故知新——似乎順理成章地拿下各類學科的獎學金,但是當你問我到現在還記起什麼嗎?我會說我全都忘了。」 大部分學生認為,較差的教育背景會限制個人的事業發展,所以學生們都希望獲得大學文憑,然而,現實情况是本地大學的錄取率僅約兩三成,這意味着只有少數成績優異的學生才能獲得進大學的入場券。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讓學生更加感受到來自教育體制的壓力,並形成了心理上的癥結。幾位學生均以「令人窒息」等字眼形容該情况,其中一位更直接指出問題核心:「學校中有太...

    香港社會對成功的定義過於狹窄,有同學用「成功公式」形容單一的社會評價標準和價值取向。本研究發現,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想要成為醫生或律師等專業人士,但同時,也有另外約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想投身藝術文化相關的行業。學生知道藝術在這「文化沙漠」難以發展,但是他們仍然堅持本心,頂着壓力朝着理想前進。一位學生這樣形容社會對嚮往藝術的人的嘲諷:「人們把作家和畫家與貧窮聯繫起來,他們說服彼此不要做這樣的工作。否則他們的未來將會是慘淡和無助的。然而,如果我堅持我想成為藝術家的夢想,人們會笑話我,覺得我太幼稚又不切實際。」除了社會的壓力,父母的誤解是更大的阻礙。一位學生無奈寫道:「如果我告訴我的父母我想成為設計師或者畫家,我的父母肯定會非常驚訝,然後他們會勸我放棄這樣的想法。」

    學生在寫作中提出了關於香港教育體制改革的不同建議,譬如希望學校增設不同類型的課程,採用更具創造性的教學方法,並組織更多樣的課外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個人興趣和需要。 在整合了所有數據後,本研究團隊認為社會有必要在學生的職業規劃、全人發展、教師訓練和專業發展方面推動更多政策行動,幫助學生生涯規劃,提升與少數族裔學生合作時所掌握的跨文化技能,以及提高對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支援。因此本團隊建議:(1)應更有效利用現有政府和社會資源,加強支援學生職業生涯規劃;(2)培養學生的全人發展,加強創意教育發展,並於校內鼓勵包容,促進跨文化意識和推廣跨文化交流;(3)為教師舉辦職業輔導課程與心理健康培訓,協助他們為學生提供建議。 (作者按:「探討香港學生如何築構未來願景」由香港教育大學賀潔婷教授(Prof. Chr...

  3. next. 【明報專訊】講起近年當紅的學術普及團體,肯定要數好青年荼毒室。 由一開始在網上發表哲學普及文章、主持已被腰斬的香港電台節目《哲學有偈傾》,到近年參演「試當真」短片、在Serrini的演唱會粉墨登場,開了學術普及的新風氣。 團體成員主要是二、三十多歲的哲學研究生和已出道的大學教員,愛追求真理、重視思辨,以傳播知識為職志。 但他們也是凡人,有自己的際遇和煩惱。 今次請來其中兩位成員豬文(鄺雋文)和阿泉(關灝泉),談談他們的成長與掙扎。 上 / 下一篇新聞. {講樓達人}胡國威 賀慧恩 瘋狂樓市裏的回應與陪伴 Give and take,有冇玩過? 灣仔商場仔有間舖頭仔 幫社區幫街坊 周日話題:《魷魚》熱賣 秘技就在S.Q.UI.D. 周日話題:傳統的終結?

  4. 2020年7月24日 · 凌晨近1時兩名穿黑衣黑褲男子向青衣長康邨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的大門投擲汽油彈其間傳出爆炸聲保安發現報案並目睹兩男向青衣西路方向逃去。 消防到場將火救熄,火警中無人受傷,初步調查相信起火原因有可疑,學校外牆、花槽、壁報板等被燒。 警方在場檢獲4個石油氣罐、啤酒瓶及白電油罐,案件列縱火,交由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2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據悉,兩個月前學校大門玻璃曾遭人擊毁,校方至今仍用木板圍封該處。 相關字詞﹕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青衣 長康邨 汽油彈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即時新聞.

    • 對不起青春1
    • 對不起青春2
    • 對不起青春3
    • 對不起青春4
    • 對不起青春5
  5. 2021年7月26日 · 24歲的張家朗今日連挫世界一哥與衛冕劍手,最終摘下香港劍壇史上首面奧運金牌。 他領獎時發生小插曲,金牌吉祥物誤被奪銀的意大利隊劍手丹尼爾格羅素(Daniele Garozzo)拿走,但眼見對手似乎心情未平伏,走進採訪區時亦一直未敢向對方取回。 自中四輟學離開林大輝中學全職投身訓練,他多年努力終獲回報,期望藉此鼓勵年輕一代勿輕言放棄:「香港劍隊由以往追逐亞洲水平,到如今可以去到世界舞台,希望可藉此鼓勵他們想遠一點,放眼世界。 想贏奧運冠軍當然難,但只要努力不放棄就可以做到。 他又透露爸爸昨日生日,但專心備戰幾乎忘卻大日子,亦只簡單說一聲生日快樂。

  6. 2020年6月22日 · 下一篇. 上學年226校園欺凌 5年新高 學生復課壓力大 社工憂學校重課業減輔導. 圖1之1. 【明報專訊】德貞女子中學一名女學生被欺凌片段於網上流傳,再揭校園欺凌隱憂。 本報翻查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供數據,過去5學年(2014/15至2018/19學年),校園欺凌個案維持200多宗水平,去年226宗,屬近5年最多;小學生個案數目5年來更增逾四成半。 香港遊樂場協會資深社工溫立文說,復課後學校普遍關注學生學業,或犧牲輔導時間;學生亦要適應上學致心理壓力大,可能將情緒發泄到同學身上,造成欺凌。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