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已婚的現狀,令魯迅對愛情產生遲疑,一方面他顧忌經濟、輿論和朱安,另一方面他擔憂犧牲了許廣平。但是,許廣平義無反顧,終於讓魯迅承認自己「可以愛」。1926年8月26日,魯迅與許廣平告別北京,分別前往廈門和廣州任教。

    • 9 分鐘
    • 295
    • 胡適紀念館 Hu Shih Memorial Hall
  2. 2020年1月6日 · 重讀魯迅:孤獨在時代的相交點螺旋 魯迅的作品之所以耐讀,正因為人即使隨時間而思維方式略有改變,但他這種對時代、人性的深刻的提煉,總有一天會找在不同時代出現相交點,成為彼此其共同擁有的當下。

  3. 【文學相對論】講到近代文學發展,不得不提到領軍人物之一 #魯迅。 唔少人話魯迅性格好強硬,但係RTHK CIBS 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節目《#文學相對論》除咗為大家介紹魯迅點樣用文字改變社會,亦會為大家介紹佢柔情嘅一面~...

  4. 【青年作家談 #魯迅 :在故鄉尋找「迅哥兒」,你我都只是「#旁觀者」? 】 五四運動百年以後,回望當初啟蒙了這場青年運動的作家魯迅他偉大文人形象中,他是如何注視著故鄉?

  5. 2020年5月1日 · 魯迅以銳利的眼光和深刻的思維,挖掘出中國社會本身的悲劇性】 #精選書摘. 我讀過魯迅一九二五年寫的《再論雷峰塔的倒掉》,文中明確提出了他關於悲劇的經典命題:「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後來在翻譯果戈理的《死魂靈》時,又提出了「幾乎無事的悲劇」的命題。 魯迅筆下的悲劇主角都集中在中國社會最底層,阿Q、祥林嫂、潤土、魏連殳…… #生存困境的反思 #薛西弗斯 #魯迅. thenewslens.com. 《生存困境的反思》:薛西弗斯的「反抗絕望」與魯迅的悲劇意識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正是這種悲劇的反抗,絕望的反抗,顯示出人的精神力量和崇高,既然人都不免從生到死,那麼與其怨天尤人,庸碌一生,不如慷慨壯烈,昂首奮進,走自己的路。 34. 2 comments.

  6. 2023年12月13日 · #寵獬專欄|魯1905年譯科幻小說《造人術》,原著為《非科學故事》(An Unscientific Story),美國作家J. Strong撰,刊於Cosmopolitan Magazine 1903,把《造人術》最後七句,與原文比較,可以得悉魯迅當時心志大量信息,與日後立人及國民性改造大計有關。

  7. 魯迅早在留學時,就認定中國各種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民族性】#精選書摘 魯深切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並為謀求解決中國的諸多弊端而奉獻了他的一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