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康有為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清末 維新變法 派主要發起者,原名 祖詒 , 字 廣廈 , 號 長素 ,又號 明夷 、 更生 、 西樵山人 、 游存叟 、 天游化人 , 廣東省 南海縣 丹灶 蘇村人,人稱 康南海 ,光緒廿一年(1895年)進士,曾與弟子 梁啓超 合作 ...

  2. 康有為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清末 維新變法 派主要發起者,原名 祖诒 , 字 广厦 , 号 长素 ,又号 明夷 、 更生 、 西樵山人 、 游存叟 、 天游化人 , 广东省 南海县 丹灶 苏村人,人称 康南海 ,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 梁启 ...

  3. 康有為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清末 維新變法 派主要發起者,原名 祖诒 , 字 广厦 , 号 长素 ,又号 明夷 、 更生 、 西樵山人 、 游存叟 、 天游化人 , 广东省 南海县 丹灶 苏村人,人称 康南海 ,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 梁启超 合作 ...

  4. 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 廣州府 南海縣 丹灶蘇村(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丹灶鎮 銀河社區 蘇村)人 [70-71] ,漢族 廣府人 [67] ,人稱康南海,中國 晚清 到民國時期重要的 政治家 、 思想家 、 教育家 , 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的代表人物。 [63-64] 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 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 北京 參加 順天 鄉試 ,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 變法 ,受阻未上達。 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 廣州 設立 萬木草堂 ,收徒講學。

  5. 康有為. (1858-1927) 先時之人,現代啟蒙. 康有為原名祖詒字廣廈取自杜甫詩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號長素,又號更生。 晚清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維新運動的發起人,立憲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時代背景. 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朝統治岌岌可危,清政府多次與西方殖民者簽訂喪權辱國的合約,國危民困。 一些有識之士憤然而起,投入喚醒國民、對抗保守勢力、爭取革故鼎新的事業中。 文化貢獻. 晚清末年,西方科技不斷傳入中國,自幼學習儒家經典的康有為有感於時局之變,逐漸傾向經世致用之學。 他主動學習西方文化,思考改革之路。

  6. 2016年8月7日 · 康有為一八五八至一九二七年祖籍廣東省南海縣生於官僚世家自幼便學習儒家思想然而年少時多次赴考皆名落孫山一八七九年春康有為到廣東西樵山讀書結識了翰林院編修張鼎華自此經常進出廣州繼而盡知京朝風氣近時人才及各種新書」。 同年秋康有為決意放棄八股文復拜讀周禮王制》、《太平經國書》、《文獻通考》、《經世文編》、《天下郡國利病全書》、《讀史方輿紀要等書以及西國近事匯編》、《環遊地球新錄等西學書籍。 同年年底,康有為首次踏足當時仍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 康有為在香港「觀西人宮室之瑰麗,道路之整潔,巡捕之嚴密,乃始知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 乃復閱《海國圖志》、《瀛寰志略》等書,購地球圖,漸收西學之書,為講求西學之基矣。

  7.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康有为康有為 - Wikiwand

    康有為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清末 維新變法 派主要發起者,原名 祖詒 , 字 廣廈 , 號 長素 ,又號 明夷 、 更生 、 西樵山人 、 游存叟 、 天游化人 , 廣東省 南海縣 丹灶 蘇村人,人稱 康南海 ,光緒廿一年(1895年)進士,曾與弟子 梁啓超 合作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