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孫武在講述. 面對戰爭之謹慎態度時,特地將「死生之地」至於國. 家的「存亡之道」的前頭,其用心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在〈火攻篇〉中,他表示:「非利不. 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這完全證明了孫子》 一書的慎戰觀念。 在後面則又更進一步地指出:「主. 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 於利而止。 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復存. ,死者不可復生。 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 軍之道也。 」在這段文字中,「死者不可復生」、「 安國全軍」更是說明孫武其人慎戰思想的有利鐵証。 到底孫武如此濃厚的重視生命之思想從何而來?

  2.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孫子兵法在短短的六千字裡揭示了戰爭的普遍規律所蘊含的軍事思想戰爭原理和用兵法則可說是包羅萬象如領導統禦士卒心理的掌握地形物理的利用以及以戰養戰正合奇勝火攻欺敵等戰術若能淋漓盡致地學以 ...

  3. 2022年10月28日 · 孫武西元前545年西元前470年 長卿,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後人 尊稱為「 孫子」、「兵聖」,山東、蘇州等地 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 「兵聖廟」。 孫武 以其超凡的文韜武略,古樸而深邃的哲理,總結了 我國

  4. 2002年12月13日 · 孫武以此劃分戰事有兩個階段戰鬥前和戰鬥後亦即不論戰鬥前還戰鬥後都包含在戰爭的範 圍裡面。 真正的戰爭,在兩軍交戰前就已經開始了。 也就是說,伐謀、伐交是比較好的策略,不必動員到 軍隊。 因為一旦動用了士兵投入戰鬥,必有生命的損 失和國力的消耗,這樣就無法達到全勝了。 以此觀之 ,甚至連伐交都算不得上策,因為伐交有可能涉及到 國家利益輸送和條件承諾,於國力亦不能說沒有耗損 ,故孫武認為「上兵伐謀」。 曹操在這裡的注解是: 「敵始有謀,伐之易也。 」翻成白話就是:「敵方才 剛有戰爭的意圖,這時候攻伐敵人是較容易的。 」這 裡的攻伐當然是以謀伐之的意思。 曹操認為,這就是 上兵伐謀的意涵。 曹操的說法恰可以印證筆者的闡釋:在敵國始有 戰爭意圖就能攻伐之,是因為己方佔了「先機」。

  5. 2018年12月12日 · 孫武西元前545年西元前470年 長卿,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後人 尊稱為「 孫子」、「兵聖」,山東、蘇州等地 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 「兵聖廟」。 孫武 以其超凡的文韜武略,古樸而深邃的哲理,總結了 我國古代政治經驗及兵家之精華,寫出了流芳千古名震寰宇的兵學經典《孫子兵法》,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兵學 絕世珍寶。 《孫子兵法》共有 十三篇,不同版別的《孫子兵法》字數不同,最精簡的是 銀雀山《漢墓竹簡本》,由於不全,無法斷定是 多少字。 《曹操注本》是5913字,《武經七書》版 是 6045字,《清朝》版 是6076字。 《孫子兵法》 言簡意賅,內容 博大精深,可以說 字字珠璣。 它問世2500多年來,影響 直貫古今,名揚中外。 被奉為「世界 古代第一兵書」。

  6. 2011年2月19日 · 為孫武的戰爭和戰略思想總綱說明他對戰爭的看法和態度並提示在未戰之前預判勝負的五項要素和七個基本條件以此作為分析比較敵對雙方勝算和制定謀略的依據所以勝負可以在戰前預見同時強調不可冒險發動沒有勝利把握的戰爭戰略上運用詭詐方法欺敵殺敵攻勢重點應指向敵之無備不意」。 本篇重點在「慎戰」,講的是國家的長久大計,提出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思想,分析了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條件,並提出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軍事名言。 ※第二篇 作戰: 以戰爭的成本觀念,主張一次兵事行動只能一次動員,並須速戰速決,不可曠日持久,以避免軍旅的後勤補給形成的困擾;同時也提示「因糧於敵」和「勝敵益強」的方法,以收「以戰養戰」的效果。 本篇重點在「速勝」。

  7. 孫武在《形篇》還講了一句類似上述意思的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戰民,指揮士卒。這話是說,指揮者在指揮士卒作戰時,強大之勢像決8000尺高處的溪流一樣,積水一瀉千里,這是力的體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