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誰知,蘇轍在一旁卻說:「兄長的下聯對得還不甚工穩,不如改一改。」蘇軾問:「怎麼改?」蘇轍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 蘇軾和老道一聽,以「水」對「山」更工穩,齊聲叫好。蘇轍也因改得巧而遠近聞名。[來源請求] 蘇轍同蘇軾去考試。

  2. 熙寧三年(1070年)春, 張方平 知 陳州 (今 河南 淮陽 )辟為陳州 教授 ,熙寧六年(1073年)改 齊州 (今 山東 濟南 ) 掌書記 ,熙寧九年(1076年)罷齊州任還京,上書請廢新法,不見採納,又出任南京留守張方平的 簽書判官 。. 元豐 二年(1079年 ...

  3. 0. 苏辙(1039年3月17日 [1] [101] —1112年10月25日 [2] ),字子由,一字同叔 [3] ,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 时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 [98-99]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 进士 第,初授试 秘书省 校书郎 、 商州 军事 推官 。 宋神宗 时,因反对 王安石变法 ,出为河南留守 推官 。 此后随 张方平 、 文彦博 等人历职地方。 宋哲宗 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 尚书右丞 、 门下侍郎 等职,位列宰执。 哲宗亲政后,因上书谏事而被贬知汝州,连谪数处。 宰相 蔡京 掌权时,再降 朝请大夫 ,遂以 太中大夫 致仕 ,筑室于 颍昌 。 独门谢客十余载,致力于整理旧著、教育子弟。

  4. 蘇轍(1039年3月17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號東軒長老,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

  5. 1909篇詩文. 人物生平. 三蘇游京. 蘇轍 生於宋仁宗寶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時其兄 蘇軾 四歲,父 蘇洵 三十一歲,遊學四方。 慶曆八年(1048年),蘇洵因父喪居家,閉戶讀書,把自己以學識品行教授給蘇軾與蘇轍。 至和二年(1055年),娶同里史瞿之女,蘇轍時年十七歲,史氏十五歲。 嘉祐元年(1056年)春,蘇轍父子三人同游都城東京(今開封),經過成都時,拜訪益州知州張方平。 張方平以國士禮對待蘇轍父子。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蘇軾兄弟參加禮部會試,當時 歐陽修 知貢舉,將蘇軾、蘇轍兄弟置於高等,蘇轍名登五甲。 蘇轍中第後,創作《上樞密韓太尉書》給樞密使 韓琦 。 四月,蘇轍母親程氏去世,蘇轍父子回到蜀地。

  6.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眉州 眉山 (今 四川省 眉山市 )人, 北宋 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 字 子瞻 ,一字 和仲 ,號 東坡居士、鐵冠道人 [1] 。 嘉佑 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 翰林學士 、 禮部郎中 、 戶部侍郎 、 兵部尚書 。 南宋 理學方熾時,加賜 諡號 文忠 ,復 追贈 太師 。 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 王宗稷 收其作品,編有《 蘇文忠公全集 》。 其 散文 、 詩 、 詞 、 賦 均有成就,且善 書法 和 繪畫 ,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傑出的大家。

  7. 基本介紹. 本名 :蘇轍. 別稱 :蘇文定、蘇潁濱、蘇黃門、小蘇. 字號 :字子由,一字同叔. 號潁濱遺老. 所處時代 : 北宋.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眉州眉山. 出生時間 :1039年3月18日. 去世時間 :1112年10月25日. 主要作品 :《 欒城集 》《 詩集傳 》《 龍川略志 》《 論語拾遺 》《 古史 》 主要成就 :詩文創作. 官職 :門下侍郎、尚書右丞等. 追贈 :端明殿學士、 宣奉大夫 → 太師. 諡號 :文定. 封爵 :開國伯、魏國公(追封) 人物生平. 三蘇游京. 蘇轍生於 宋仁宗 寶元 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時其父 蘇洵 三十一歲,遊學四方。 其兄 蘇軾 四歲。

  8.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