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幼名 文豹 , 原名 開貞 , 字 鼎堂 , 號 尚武 ,笔名 高汝鸿 、 麦克昂 、 易坎人 、 谷人 、 爱牟 、 杜荃 、 石沱 等,后以家乡 大渡河 和 雅河 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名 沫若 ,晚年敬称 郭老 , 四川 乐山 人 ...

  2.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 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 曾任 政务院 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 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校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 [19] 郭沫若是 中国 现代 文学家 、 诗人 、 剧作家 ...

  3. 2024年6月2日 · 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幼名 文豹 , 原名 開貞 , 字 鼎堂 , 號 尚武 ,笔名 高汝鸿 、 麦克昂 、 易坎人 、 谷人 、 爱牟 、 杜荃 、 石沱 等,后以家乡 大渡河 和 雅河 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名 沫若 ,晚年敬称 老 , 四川 ...

  4. 郭沫若生平概述.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开贞,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 早年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1921年组织创造社,出版《女神》。 《女神》是中国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 1924年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逐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6年参加北伐,先后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 1927年3月30日,在朱德寓所写下《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宣传委员会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加入中国共产党。

  5. en.wikipedia.org › wiki › Guo_MoruoGuo Moruo - Wikipedia

    Guo Moruo, originally named Guo Kaizhen, was born on November 10 or 16, in the small town of Shawan, located on the Dadu River some 40 km (25 mi) southwest from what was then called the city of Jiading (Lu) (Chia-ting (Lu), 嘉定 (路) ), and now is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the prefecture level city of Leshan in Sichuan Province .

  6.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曾用名鼎堂。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从事文学工作。五四运动期间,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1921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等创立了著名的文学团体“创造社”。

  7.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 ...

  8. www.wikiwand.com › zh-hans › 郭沫若郭沫若 - Wikiwand

    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幼名 文豹 , 原名 开贞 , 字 鼎堂 , 号 尚武 ,笔名 高汝鸿 、 麦克昂 、 易坎人 、 谷人 、 爱牟 、 杜荃 、 石沱 等,后以家乡 大渡河 和 雅河 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名 沫若 ,晚年敬称 郭老 , 四川 乐山 人 ...

  9.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鼎堂、定甫。 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羊易之、谷人、爱牟、杜顽庶、高汝鸿、安娜、白圭、牛何之、杜荃、杜衎、石沱生、龙子、克拉克等。

  10. 2022年11月16日 · 郭沫若先生是. 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我国当代思想文化界的一面旗帜. 同时. 他也是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诗歌创作、抗日救国、 考古研究、教书育人…… 这么多的名词都与他密切相关. 郭老的一生可谓丰富而精彩. 曲折又传奇…… 将文人的笔化作护国的刀. 1914年,郭沫若受兄长资助,赴日留学。 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学习。 但在日本留学的他,却十分“不安分”。 比如, 为反对日本对华“二十一条”,曾与同学愤而归国。 比如, 为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斗争。 比如, 与留日同学组织成立爱国社团“夏社”,“为救国之计”,倡导“抵制日货”。 “夏社”成员在夏禹鼎(右1)家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