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小選區制 (英語: Small constituency system ),又稱 單一選區制 (英語: Single-Member District ),香港方面則是 單議席單票制 (英語: Single-seat, single-vote system )。. 指選區只有一席議席,並以 多數制 決定勝負,即是只有獲得最高票數的候選人才會當選 ...

  2. 不可轉移單票制 (英語: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SNTV ),或稱 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 、 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 、 單記非讓渡投票制 ,屬「 半比例代表制 」,是一種用於複數選區的 選舉制度 。. 在此制度下,一個選區內有多個應選名額,每位投票者 ...

  3. 1983年的市政局選舉亦由原有全港合資格市民投票的 多議席單票制 ,改為市區選民分區投票的 單議席單票制 。 1984年7月發表《 代議政制綠皮書 》諮詢 代議政制 發展方面的意見後,發表 白皮書 宣佈1985年 立法局 首次引進兩項 間選 :是由 市政局 、 區域市政局 (兩局合計2席)及區議員組成的「選舉團」(10席),以及代表社會各個行業及組織的「 功能組別 」選出12個議席。 代議政制白皮書 亦落實1985年起設立臨時區域議局,由委任議員於新界行使市政局同等職能。 經市民反映後,區域議局改名為 區域市政局 ,並於1986年市政局選舉同時選舉,引入民選議員,形成三層議會架構。 1991年 英國 鑒於 香港 主權即將移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故而將 立法局 也首次 加入直選議席 。

  4. 2024年5月4日 · 1983年的市政局選舉亦由原有全港合資格市民投票的 多議席單票制 ,改為市區選民分區投票的 單議席單票制 。 1984年7月發表《 代議政制綠皮書 》諮詢 代議政制 發展方面的意見後,發表 白皮書 宣佈1985年 立法局 首次引進兩項 間選 :是由 市政局 、 區域市政局 (兩局合計2席)及區議員組成的「選舉團」(10席),以及代表社會各個行業及組織的「 功能組別 」選出12個議席。 代議政制白皮書 亦落實1985年起設立臨時區域議局,由委任議員於新界行使市政局同等職能。 經市民反映後,區域議局改名為 區域市政局 ,並於1986年市政局選舉同時選舉,引入民選議員,形成三層議會架構。 1991年 英國 鑒於 香港 主權即將移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故而將 立法局 也首次 加入直選議席 。

  5. 雙席位制(Binomial System)或稱「雙提名選舉制」(Binomial Electoral System)、「雙議席單票制」,是一種選舉制度。 這項制度至今僅在1989年至2013年間於 智利 的國會選舉中實行,當時為 皮諾契特 下台前所設計的一種 少數代表制 ,而這項制度在當地於2015年 ...

  6. 雙席位制(Binomial System)或稱「雙提名選舉制」(Binomial Electoral System)、「雙議席單票制」,是一種選舉制度。 這項制度至今僅在1989年至2013年間於 智利 的國會選舉中實行,當時為 皮諾契特 下台前所設計的一種 少數代表制 ,而這項制度在當地於2015年通過新 ...

  7. 2023年5月10日 · 直選議席由452個單議席選區合併為44個雙議席選區,88個議席改以 雙議席單票 選出,而176個間選議席則由政府委任的「地區三會」,即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消防安全委員會(三會),以 全票制 方式選出。 所有候選人除50名以上當區選民提名外,還必須分別獲得三個委員會各自三個提名,並通過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其資格,以決定候選人是否符合維護《 基本法 》和效忠政府的法定要求和條件。 [19] 由於「三會」人選全由政府委任,加上他們多數自己人提名自己人,導致候選人與三會成員高度重疊,起碼75%候選人均為「三會」成員。 在高等法院法官審理 郭卓堅 對「三會」提名機制進行司法覆核時亦表示對委員大多提名「自己人」參選感到驚訝。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