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矩震級 (英語: moment magnitude scale ,縮寫: MMS ;記作 MW 、 Mw ),台灣稱 地震矩規模 ,是記錄地震強度的標度。 1977年由 美國 加州理工學院 地震學 家 金森博雄 教授制定。 計算公式為: ,其中 為 地震矩 [1] 。 由公式可以看出,矩震級每增加一級需要 倍的 能量 ,也就是31.6倍能量。 公式中使用的常數是為了使此標度與其他地震近震震級(如 黎克特制地震震級 )的數值相似。 矩震級的優點在於它不會像近震震級那樣容易飽和。 亦即,大於某震級的所有地震之數值都相同的情況不會發生。 另外,此標度與震源的物理特性有較直接的聯繫。 因此,矩震級已經取代近震震級成為世界地震學家估算大規模地震時最常用的標度。

  2. 矩震级 (英語: moment magnitude scale ,缩写: MMS ;记作 MW 、 Mw ),台湾称 地震矩規模 ,是記錄地震強度的標度。 1977年由 美國 加州理工學院 地震學 家 金森博雄 教授制定。 計算公式為: ,其中 為 地震矩 [1] 。 由公式可以看出,矩震級每增加一級需要 倍的 能量 ,也就是31.6倍能量。 公式中使用的常數是為了使此標度與其他地震近震震級(如 里氏地震规模 )的數值相似。 矩震級的優點在於它不會像近震震級那樣容易飽和。 亦即,大於某震級的所有地震之數值都相同的情況不會發生。 另外,此標度與震源的物理特性有較直接的聯繫。 因此,矩震級已經取代近震震級成為世界地震學家估算大規模地震時最常用的標度。

  3.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矩震級矩震級 - Wikiwand

    地震矩規模 (英語: moment magnitude scale ,縮寫: MMS ;記作 MW 、 Mw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稱 矩震級 ,是記錄地震強度的標度。 1977年由 美國 加州理工學院 地震學 家 金森博雄 教授制定。 計算公式為: ,其中 為 地震矩 [1] 。 由公式可以看出,矩震級每增加一級需要 倍的 能量 ,也就是31.6倍能量。 公式中使用的常數是為了使此標度與其他地震近震震級(如 里氏地震規模 )的數值相似。 矩震級的優點在於它不會像近震震級那樣容易飽和。 亦即,大於某震級的所有地震之數值都相同的情況不會發生。 另外,此標度與震源的物理特性有較直接的聯繫。 因此,矩震級已經取代近震震級成為世界地震學家估算大規模地震時最常用的標度。

  4.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Moment_magnitude_scale矩震級 - Wikiwand

    Wikiwand is the world's leading Wikipedia reader for web and mobile. Wikiwand is the world's leading Wikipedia reader for web and mobile. 引言 矩震級 參見 參考文獻 ...

  5. 所謂地震震級是以一個數字表達該地震的大小或稱規模),一般與釋放的能量有關。 這個概念最初由黎克特先生(Charles Richter)於1935年提出。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時計算震級的方法少說也有好幾十款較常用的有四種分別是本地震級Ml體波震級mB面波震級Ms和矩震級Mw。 也有一些比較特別的,例如按震動時間長度計算的時間長度震級Md、按地震感覺報告和破壞情況推算的宏觀地震震級M ms 、按海嘯高度計算的海嘯震級M t 等等。 地震波. 地震發生後,其釋放的能量便會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方八面傳播出去。 一般而言,地震的規模愈大,地震儀錄得的波幅愈高。 又因為地震波在向外擴散的過程中減弱,所以在遠離震中的地方錄得的地震波幅較接近震中的地方為小。

  6. 震級是用作描述地震強度的分級系統與地震時所釋放的能量相關震級愈高一般造成的破壞就愈大。 除了耳熟能詳的黎克特地震震級外,地震學家在過去數十年亦為了彌補既有系統的不足而定義了各種震級類別。 現時各地常用的震級主要有四種,它們分別是黎克特制震級(M L )、面波震級(M S )、體波震級(m b / m B )及矩震級(M w )。 黎克特制地震震級ML. 黎克特是首位提出以地震儀所記錄的地震波的振幅表為地震分級的地震學家。 圖三簡述如何利用地震波計算震級。 計算黎克特制地震震級時,需注意它是為短週期地震儀而設,只可應用於發生在數百公里範圍之內的地震,因此黎克特當年也將震級命名為「地方震級」。 圖三 圖像顯示黎克特制如何利用地震波計算震級。

  7. 矩震級是一個對數函式震級每相差2級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 一個8.5級地震通過地震波釋放出來的能量,大約相當於二灘電站連續發電近6年的電能總和。 震級分類. 按照震級的大小,也可以對地震進行分類,我國通常分為以下幾類: 微震 —— 震級小於3級的地震; 弱震 —— 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4.5級的地震; 中強震—— 震級等於或大於4.5級、小於6級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