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01月號. 醫生: 靳惠蓮醫生 (風濕科專科) 撰文:羅漪雯. 痛風的成因大多是由於腎臟功能減退,血液中的尿酸不能被排走,形成了尿酸晶體並積聚於關節,造成發炎;故降低尿酸水平是痛風的治本方法。 近年醫學界研製了新的降尿酸藥物,為以往不適合使用別嘌呤醇的痛風患者帶來了好消息。 風濕科專科靳惠蓮醫生. 上則標題: 我不要「瀨尿」 下則標題: 馬拉松 不止跑步咁簡單 從多方著手 為大日子做準備 .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 閱讀全文. 皮膚硬「梆梆」 手指動不得. 期數: 2011年12月號. 醫生: 李家榮醫生 (風濕病專科) 硬皮症是一個罕見的病症,亦是不為人知、鮮為人道的疾病。

  2. 醫生: 黄煥醫生. 一直致力推動風濕專科發展的黃煥星醫生於去年12月榮休。. 早在80年代,有感醫護人員不足以應付日益增加的患者,黃醫生聯同陳嘉何醫生、李國銘教授及黃基林醫生成立香港風濕病學學會,希望藉此推動風濕科專科及進行公眾教育。. 此外 ...

  3. 2016年05月號. 醫生: 許斌醫生. 撰文: 陳秀清. 150億年前誕生的宇宙,單是銀河系已「坐擁」1000至4000億顆恆星,由離地球僅有4.22光年的比鄰,到最接近銀河系,跟地球相距225萬光年但以肉眼仍能看見的仙女座M31星雲……在一望無際的夜空下極目遠望,你會看到甚麼? 換作是,連串癌症治療數字 ─ 1年存活率30%、治癒率七成、無惡化存活期平均4.6個月、術後復發率第一期一成、第二期兩成……如果是癌症患者,你又會看到甚麼? 「 (七成治癒)代表有三成機會醫不好! 」悲觀病人如是解讀。 「其實七成 (治癒率)只是個平均值。 每個病人都只會是:100%醫好,或醫不好,一是0,一是100,怎會只得七成? 」 內科腫瘤科專科許斌醫生 如是回答。

  4. 診斷有望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細胞出現錯誤,令關節出現疼痛、受損,甚至炎症的疾病。控制不佳,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眼睛、肺、淋巴、血管及神經等病變,可以相當嚴重。風濕科專科醫生劉澤星教授指出傳統診斷方法包括病人出現僵、三個部位或以上的關節發炎、含血清風濕份子及透過X光 ...

  5. 2016年05月號. 醫生: 許斌醫生. 撰文: 陳秀清. 150億年前誕生的宇宙,單是銀河系已「坐擁」1000至4000億顆恆星,由離地球僅有4.22光年的比鄰,到最接近銀河系,跟地球相距225萬光年但以肉眼仍能看見的仙女座M31星雲……在一望無際的夜空下極目遠望,你會看到 ...

  6. 撰文: 陳秀清. 手腳關節疼痛為類風濕關節炎常見徵狀。. 剛病發時,患者可能只是手指有少許僵硬疼痛,置之不理,發炎情況便會愈見嚴重,關節甚至有可能變形。. 但類風濕關節炎初期病徵與一般關節痛甚為相似,容易混淆,患者到底可如何分辨?. 風濕科專科 ...

  7. 李川軍醫生. 撰文: 陳秀清. 如水,流往何處便順著周遭形態,解決稜角解決不了的難題。. 81年,中大醫學院成立,翌年,李川軍教授自美國回歸,擔任病理解剖學系主任,資源匱乏下僅得聯合醫院願意提供臨床教學機會,但學生、教職員只能在貨櫃改建的空間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