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日 · 現行各大保險公司的商品多採用2012年上路的第五回經驗生命表,舊版與新版之間有許多差異,例如:2012年民眾平均壽命為79.5歲,但2020年民眾平均壽命為80.9歲,且各年齡層壽命皆有顯著的提升,代表各險種理賠發生率也將會不同,保險公司將重新計算費率。 「經驗生命表」是各大保險公司根據壽險保單匯整出一份「臺灣民眾的死亡率」,當臺灣人死亡率愈低、壽命愈長,對保險公司而言,「照顧生存需求」類型的保單成本也將愈高。 「當民眾的餘命增加,保險公司『照顧生存需求』的險種成本就會因此上升。 例如:醫療、手術、重大疾病、長期照顧、還本型商品等,都屬於『照顧自身生存需求』的自益型保險。 」東吳大學財物工程與精算數學系主任詹芳書指出。 各年齡層生存率平均提升30%

  2. 2020年11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7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所統計的資料顯示,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的經濟來源,其中31%主要仰賴退休金與社會保險給付,個人儲蓄所得或商業保險給付約占15%,另有約10%者有工作收入。 這資料顯示,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費一半以上來自於自己攢積出來的成果,包括收入、儲蓄與各項商業和社會保險;靠子女奉養的比率僅24%,詳見表一。 這與2005年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的實況很不相同,2005年資料中有53%的65歲以上老年人靠子女奉養,顯見臺灣老年人經濟獨立性愈來愈強。 但需要特別關注的是,31%的老年人收入來自退休金與社會保險養老給付,15%則是來自社會救助與津貼,這意味著公共政策的變化對老年人的經濟安全影響,相對比以往重大。 平均餘命的延長使醫療費用支出高漲.

  3. 2023年10月1日 · 在年輕人口不斷減少、高齡長者人數不斷增高的情況下,民眾最常遇到的退休議題便是「孤獨老」。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料顯示,代表孤老人口的「僅一名高齡人口宅數」不斷升高,從2013年時的29萬4,000戶,增加到2022年第3季的52萬9,000戶,近乎翻倍;而代表老老共居的「僅高齡人口居住宅數」在10年間也成長了29萬8,000戶。 不過,高齡問題可不只出現在臺灣,對鄰近的日本來說,高齡問題更是迫在眉睫。 根據日本內閣府《2023高齡社會白皮書》,65歲以上男性和女性的獨居人數都不斷增加,1982年,65歲獨居男女性各占4.3%與11.2%,到了2020年,男性為15%,女性為22.1%。

  4. 2022年2月1日 · 796. 老後的退休生活並非一帆風順,若未準備與規劃周全,亦可能因退休後面臨的風險而威脅到幸福晚年。 因此,提前瞭解風險所在,及早做出相應的退休規劃則顯得相當重要。 辛苦工作了大半輩子,每個人都希望年老後能迎來美滿舒適的退休生活,但在身體健康、家庭經濟、未來可能的延遲退休層面上,人人都將面臨相對應的風險,更可能因此無法達成原本嚮往的圓滿退休生活。 以下將列舉出10項退休後可能面臨的風險提供讀者參考: 風險1 職業風險. 面對勢在必行的延遲退休趨勢,社會各界對此眾說紛紜,各有不同感受,但最普遍的擔憂之一無疑是對職業的憂慮,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 (1)競爭力風險:隨著社會發展,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一些企業為求生存,可能需要削減用人成本以提高經營效益。

  5. 2022年9月1日 · 不同年齡階段,主要面對的風險有哪些? 根據國泰人壽的理賠統計資料顯示,未滿40歲的年輕族群最主要的理賠原因為跌倒意外與消化系統疾病,後者可能是因為生活型態、環境荷爾蒙的變化所致,理賠數據相較過往有增長的趨勢。 不過以30歲為分界線,還是有一些趨勢的細微不同。 30歲以下 因為包含未成年兒童,因此意外的比例相對較高,同時因為兒童與少年的免疫力較弱,因此由感冒演化為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比例,也相對其他年齡層更高。 到了30歲 ,因為已經出社會幾年,消化系統疾病因為飲食習慣與應酬等因素影響比例開始增加。 與此同時,理賠數據顯示良性腫瘤在30~40歲的區間有顯著上升,但國泰人壽分析認為,並非是這個年齡層的人做了什麼事導致良性腫瘤增加,而是環境荷爾蒙影響了一代人之後,在這個年齡段呈現出來。

  6. 2018年7月1日 · 1.有衝勁。 年輕世代年輕氣盛,雖然有時顯得衝動,但是還未受到社會上的無奈與挫折洗禮,只要認定目標就會往前衝刺,不受既定做法與觀念所束縛。 團隊主管只要能掌握好年輕業務夥伴的進度,適時輔導,協助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執業,並在遭受挫折時適當地給予安慰與鼓勵,這股爆發力能夠讓年輕業務夥伴的業績出現爆發性的成長,並且維持住熱情。 2.肯學習。 年輕世代剛出社會不久,雖然沒有許多社會閱歷與工作經驗,但也意味著這方面的觀念還尚未定型,對於保險業的從業觀念與保險概念都能夠快速接受;而且年輕世代知道自己是新人,更能夠虛心接受前輩的指導。 3.敢創新。

  7. 2024年1月1日 · 我認為保險公司將來開發的商品方向,以及在市場上主要銷售的商品會有5大走向:1.高CSM(合約服務邊際)、2.低資本耗損、3.保證少、現金流短、4.資產負債易匹配、5.非投資成分(投資成分少、儲蓄比重低)。 保險公司販賣愈多高CSM的商品對於未來財報上的獲利表現愈有幫助,不過這樣高獲利的商品,往往銷售的難度也會更高;未來ICS 2.0上路後,嚴格的資本要求會增加保險公司的資本負擔,低資本耗費的產品,如短期低保證、投資型保單等,能降低資本負擔;資產負債易匹配的商品則有助於提列資本及避免財務波動,如外幣保單;而由於將來保險公司透過保單收取大量的現金,作為儲蓄使用而非風險移轉,對於收入及績效不會帶來幫助,因此會聚焦在開發非投資成分(投資成分少、儲蓄比重低)的保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