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該區適齡兒童減少原因包括: 1. 人口老化現象相對嚴重;出生率大幅下降。 2. 該區學校沒有跨境生報讀:2020-2021年度開始「截龍」,跨境學生的人數下降至接近零。 3. 跨區報讀的學生人數減少:如九龍城區已有足夠學位,借調鄰近校網學位 (如43區校網)的學位下降。 4. 該區學校近年一直以減少師生比例及班級數目,來應付適齡兒童數量的下降。 5. 該區有新辦學校,每班學生人數減少。 6. 該區附近地區有新辦的國際、直資或私立學校,吸納部分學生,以致學生向外流動 (跨區報讀)。 7. 該區沒有新住宅落成/發展,適齡兒童減少。 8. 該區在數年前有新住宅落成,人口突然膨脹,本年回復正常。 學校縮班原因: 學校收生人數不足,原因包括: 1.

  2. 龐雋欣副主任分享,教學中她問到學生覺得自己貧窮與否,有學生表示貧窮只因買不到新書包,龐主任於是引入相對貧窮和絕對貧窮的概念,讓學生理解此課題亦有不同層次。 親身參與 深化知識. 李永威主任表示,這個研究學習始於上年,今年仍會繼續,並加入更多活動,包括透過參與一些機構活動以理解公平貿易、糧食問題等,從而讓學生了解要解決問題,可採取甚麼行動。 此外,今年六年級各班更以錄像形式呼籲同班同學關注貧窮,珍惜食物;有些學生則進行廚餘大挑戰,鼓勵同學實現零廚餘,所以教學對學生而言,不只是知識上的提升,而是配合行動鼓勵他們參與。 學生透過到不同地方參觀交流,親身了解國家及世界發展。 教學相長 師生齊得益.

  3. 我認同「求學是求分數的」,我們也一直追求學生成績的進步和提升。 但是,我們對每個孩子的要求都不一樣,對聰穎有足夠支援的孩子,學校的要求很高,得了90分我們也未必滿意;反之,對天賦較弱或有其他困難的學生,即使分數不高我們也會給他讚賞。

  4. 香港教育雜誌:【教師或學生,我們都不完美 從破碎裏找到動人風景】,當社會把目光放在考取功名,努力教學生在公開試奪星,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許校)的5位老師:吳偉廉(吳Sir)、曾勁波(波Sir)、邱少苗(邱Sir)、陳煥基(基Sir)和賴佩怡(阿賴)卻願意重新定義教育,即使是被 ...

    • 面對失敗的成長思維
    • 增強情緒管理技巧
    • 展開隱形的翅膀

    「教育制度」、「生涯探索」、「情緒管理」、「逆境力」、「解難能力」等關鍵字,相信與上述的現況密不可分。「物競天擇」、「汰弱留強」、「成王敗寇」等根深蒂固的觀念,在華人社會確實不會陌生。 社會一向教導下一代如何達致成功,卻很少教導他們如何面對失敗。然而,人生的挫折及失敗從來就不會少,越恐懼越要面對。與其要求孩子不犯錯、不失敗,倒不如培養他們承受挫折,面對失敗的能力。 美國教育家杜威的一句名言:「失敗是一種教育,知道甚麼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敗,都能學到很多東西。」「失敗教育」並非鼓勵失敗,而是強調在過程中學習突破自身限制、永不言敗、迎難而上,從失敗的經驗中尋求改進方法及堅持的課題,藉此持續進步及突破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故此,失敗並不單是為了成功作預備;失敗,其實是為了更大的成長。...

    去年跟亞斯理衞理小學合作舉辦「失敗週」,讓學生透過多元的體驗活動,深刻領會個人失敗的滋味,從中學習如何面對失敗。今年與該校再度舉辦「失敗週2.0」,焦點由學習及經歷個人的失敗,至體會及感受團隊的失敗,讓學生歷經團隊協作中可能會遭遇的不同挑戰,裝備個人在團隊中的溝通、解難及情緒管理等技巧,藉以增強自身的抗逆力。 活動期間,孩子們所說的話在思海中久久駐足。有一位孩子說:「如果失敗了一次便放棄,那就是真正的失敗。」另一位孩子接續說:「如果我們在過程中沒有努力就得到成果,這並不是成功,這叫做不勞而獲。」猛然想起大學年間,一位良師送給畢業生的話:「每個人的起點根本不同,槍聲一響,就要拼命向前跑,跨過各人不同或類似一個又一個的障礙,直奔終點,時間有長有短。最重要是結束時,根本沒有輸贏。繼續挑戰自己,面對...

    每位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對美麗燦爛的翅膀,是誰折斷這雙隱形的翅膀?從來都沒跌倒,只是幸運。跌倒後都能在爬起來繼續前進,那才是實力。師長一起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不怕挑戰、不怕失敗、願意努力、願意堅持。這樣當困難、逆境、挫折,甚至失敗來襲時,我們的孩子才能從容不迫,昂首勇敢地面對:「我可以失敗,但不會被擊敗。除非我自己放棄,否則沒有人能打敗我。」並且,他們會笑着跟每一位一直陪伴成長的重要他人致謝。 幽默教育 提升學生抗壓能力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在3月底舉行「幽默週」,培養學生幽默感。作為正向教育的一大重要元素,幽默可以助學生於困境中減壓,林秋霞主任表示,在活動中看見學生敢於創作棟篤笑,並於人前表演,能大大增強學生的正能量。

  5. 香港教育雜誌:【課外活動 以興趣為先】,疫情下經常停課,不少家長緊張小朋友的成長發展,於是為子女報讀很多課外活動。學習課外活動,原意是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音樂、運動、藝術等項目,藉此豐富他們的經驗,同時亦助孩子擴闊眼光,培養興趣。周思華校長,東華三院何藍瓊纓 ...

  6. 香港教育雜誌:【力行務實大學路——專訪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教授】, 林群聲教授,早於 2007 年開始於香港城市大學擔任管理層,同時亦是研究環境化學、生態毒理學及環境風險評估的知名學者,任職管理層超過 14 年,在今年 4 月被委任為香港都會大學(前稱香港公開大學)校長。多年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