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7日 · 4.彼此預約時間,同心協力. 更重要的是,一些重要的家庭計劃,透過共用的 Google 行事曆就能一起「提前」規劃,一起為重要家庭活動「事先預留」時間,大家都能付出,並且知道什麼時候要付出時間,不會到了重要活動時有誰總是無法抽身,這樣家庭同心協力 ...

  2. 2014年5月13日 · 但有時候就是需要拿到「實際照片」,例如: 小朋友學校的勞作作業 想要製作家庭相框 用照片來當小禮物 把照片貼在紙本手帳上 這時候,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把數位照片「洗」成實體照片?而且最好能不花時間、立即拿到、價格也不貴呢?

  3. 2021年2月17日 · 作者: Esor Huang 2月 17, 2021. 行事曆是大家都需要的簡單工具,只是如果要記錄會議時間,如何安排可以讓會議更有效率?. 如果要處理待辦事項,如何讓行事曆的安排是有效的,而不是變成壓力日曆?. 除了行事曆的特殊工具功能外,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是 ...

  4. 2015年5月18日 · 你常常忘東忘西嗎? 要怎麼改正這個壞習慣? 很多時候,要記得去完成一件瑣事,讓生活或工作上不再丟三落四,你需要的是把瑣事放入正確的提醒流程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找到這個正確的提醒流程在哪裡。 有些任務我們會「拖延」,有些瑣事我們會「遺忘」,拖延與遺忘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而今天要講的是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忘記去做瑣事」這個麻煩要如何解決。 通常,怕自己忘記什麼瑣事,我們直覺想到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加上一個時間提醒鬧鐘」(泛指任何會在指定時間彈出通知的提醒方法),然而仔細回想你設定過的各種提醒,其中有多少根本沒用?

    • 會議失焦,時間超時。會議討論過程中,某一段的討論變成大家各自發揮「感覺想法」,或是忽然岔出到「其他的主題」,討論時間愈拉愈長,內容就愈來愈發散,卻不知道如何拉回來。
    • 報告不精準、溝通沒交集。每個人輪流報告,有的人不知不覺愈講愈長,最後會議的時間不斷增加,但又不好意思打斷別人,可是講了老半天,會議的結論卻還是沒有出現,只好花更多時間繼續開會。
    • 會議中才開始思考。會議中聽別人報告,我才開始第一次認識這個專案、任務,才開始一邊動腦提問,於是又比預期的會議時間需要更久的時間。大家到會議上才開始聽報告,問問題,但這反而是耽誤了彼此時間。
    • 討論時沒問題,執行後問題一堆。討論一件新專案時,大家習慣不發表意見,用制式流程去做最保險,但是往往做到後面才發現很多問題,這時候要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最後時間來不及,品質做不好,績效也就降低。
  5. 2017年6月25日 · 1. 雙倍的時間: 當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書櫃、整理出筆記,但未來真正需要裡面的筆記時,卻常常一樣要花很多時間找出來,這就是「 雙倍的時間花費 」。 我們為了以後可以找出東西而整理分類,可是當分類愈複雜,我們很有可能「忘記筆記寫在哪裡」,反而愈不容易找出東西。 (可延伸閱讀: [整理術-1] 爆量數位資料時代的五個整理術新思維 ) 當然,「近期」正在使用的筆記或許沒這個問題。 但仔細想想,如果是「一年前的筆記」呢? 「寫在之前另一本筆記本中的筆記」呢? 「寫在某本書裡某一頁的筆記」呢? 好不好找到?

  6. 2014年8月4日 · 協調時間真的很麻煩這時候最好的方法應該就像我在一人之力為何有團隊之效? 我的 Google 圓心工作策略 」一篇文章裡說的, 運用雲端的協同合作行事曆,大家都能即時瀏覽編輯行程,即時獲得通知,也能整合大家的行程 ,這樣在安排時間上也就少費一些唇舌,甚至也能避免忙中有錯。 方法一、和特定他人共用行事曆. 這邊用來示範的雲端行事曆是 Google 日曆,透過 Google 日曆的兩種共用模式,我們就能在各種不同情況輕鬆的和團隊夥伴協調出大家都有空的時間。 第一種模式是最基本的,就是把某個行事曆和其他夥伴共享。 指定要共享日曆的聯絡人,對方的行事曆上就會出現你的日曆,然後你可以設定對方是否只能瀏覽,或是可以編輯你的日曆。 這個基本共用日曆的方式,適合用在下面幾種用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