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1日 · Tell someone that you like him/her? or Confession? 前者不能算是專有名詞,後者則多使用於對於一件壞事的表白/ 公開。 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因為仔細想想在西方文化裡好像沒有告白這件事延伸出來也就沒有告白這個詞理由或許有很多但我想討論的是我們好姐妹間常會有疑惑的感情問題:「他到底什麼時候要表白? 」「我應該跟他說清楚嗎或許是在台灣,我們大多接觸到的不是台灣偶像劇就是韓劇、日劇。 在這三個地方的文化中,「表白」都是兩人在一起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橋段。 男方通常都會表現十分誠懇或至少在某一個時點上進行該一儀式。 因此若雙方都在認真的前提之下,彼此對於「告白」的時機就難免殷切期盼或慎重安排。

  2. 2017年3月31日 · 一想到可能會失敗就全身起寒顫! 這篇文章把告白最適合時機告訴你讓成功率直升失敗率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王愉賀) 告白的時機其實是沒有固定的,也不是以約會幾次作為判斷的標準,而是對彼此的好感度。 即使是約會時的談話,也能讓彼此的關係更進一步。 就像雙方都喝了點小酒,然後就能開始閒聊,甚至是之後邀約對方出門等等。 約會回家後又馬上想要見到對方、不管是工作還是休息的時候也會想著「她/他現在正在幹嘛呢? 」沒有見面但想著對方的時間卻漸漸增加,那就差不多想要告白了,對吧? 但即使是自己想要告白,也會擔心對方的心意。 如果對方沒有喜歡自己的話,就算提起勇氣告白了也沒有結果。 所以這時候就會想要有一個能夠判斷對方想法的標準,至少也希望能猜測他有什麼樣的反應時再告白比較好。

  3. 2017年7月25日 · 作者提到,事實上,最好的戀愛,是學會各自獨立。 (責任編輯:張舒婷 ) 文/王大純 一個大學同學最近分手了。分手之後她說,我突然發現,我沒有朋友。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的眼裡只有他,我的世界都繞著他轉,可是突然分手了,我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 「錯誤的時間,對的人」:為什麼我們會迷戀這種痛苦
    • 錯誤的時間可能就代表他是錯的人?
    • 當「時間」成為一種藉口

    「求而不得」的痛苦,也許是最讓人沉迷的一種痛苦。 其實,遇到一個理想伴侶,本就是一件需要「運氣」的事。 當你遇到一個符合自己要求的理想伴侶,運氣好的話,他可能也覺得你是那個對的人。但忽然,因為一些客觀因素,你發現你們的愛情存在障礙,從而患得患失,害怕「錯過」。 在格式塔心理學中,我們的生活有某部分被擱置,無法前進時,這些部分被稱為「未完成的事」(Unfinished Business)。當我們沉溺於「未完成的事」中,這種「缺失」的痛苦會侵蝕我們的狀態,帶來悲傷。這種悲傷也被心理學家稱為「錯過的悲傷」或者「錯過的恐懼」(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出於不同原因,我們得不到想要的,就很容易產生失落、遺憾甚至敵意。這時,就會把問題歸因於「錯誤的時間」:真不巧,我們還沒有...

    我們不得不承認,愛情中的時間很重要,非常重要。 時間的正誤,可能已經決定了這段愛情的最終走向。下面,我們再詳細分析一下時間到底有多重要。 我們先把時間分為兩種,一種是點狀的時間,我們叫它「時機」(Timing)。一種是長久的線性時間,我們也叫它「時間」(Time)。 「時機」對於一段浪漫關係的開始非常重要。我們可能因為正確的時機在火車上遇見,我們也可能因為春天的溫度相互熟悉,我們也可能因為一次眼神的交匯,開始相愛。 但時間則有著更為廣泛的參考標準,例如,持續的長度、頻率和發展過程。時間甚至可能就是一切,是確保一段關係的生命活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對於一段長久深厚的親密關係來說,時間的正誤才是決定我們能否走下去的關鍵。 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想過: 我們每一個個體,也是由時間組成的。 「錯誤的時間」...

    我們上面所說的一切,是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時間」的力量,它威力巨大,確實可以十分深遠的影響一段親密關係的走向。 但是,當「時間」成為我們某種拒絕開始一段親密關係的慣用藉口時,一切又應另當別論。 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本傑明•哈登教授(Benjamin Hadden)及其同事曾經研究過「承諾準備和關係形成的聯繫」。研究表明,當人們越覺得「準備就緒」、「時機成熟」,人們越能更好的開始一段戀情。因為當我們對親密關係做出的準備越充分,就越願意在感情中投入更多。 但是,存在一部分人,因為過往感情受傷的經歷、缺乏成就感、曾經和要求過高的伴侶交往等原因,可能永遠都無法找到一個為一段親密關係做出承諾。對於他們來說,一切的時間好像都是錯的: 「如果有失去、受傷的可能,那乾脆就不要開始」...

  4. 2019年10月24日 · 根據心理學研究,感情中的兩人如何修復關係,正是影響他們是否會繼續走下去的關鍵因素。. 心理學家瑞克.韓森則認為,即使是在一段相互支持的感情中,也需要兩人一起不斷修復,找到最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他推薦一種「修復關係」的練習,給在 ...

  5. 2018年7月16日 · 曖昧這件事在近二三十年來已經成為了戀愛的必備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被列為戀愛中的一個進程。 雖然它其實不是構成關係的必要條件,但在戀愛漫畫跟偶像劇的推波助瀾之下, 少了曖昧的戀愛,似乎就像少了大腸的麵線一樣,就是少了點什麼。 曖昧這個環節,我們以理論的角度來看,其實只是為了讓雙方產生大量內部投資,以及增加不確定感的流程。 只要心動感及安全感兩者具足,其實不曖昧也沒有關係。 但糟糕的點就在於,有太多的人因為無法創造所謂的對象意識,而無法將雙方關係導向戀愛方向發展,以致於最後雖然關係友好,卻掉入朋友圈之中。 所以在這邊,我將曖昧的環節定調為: 同時增加內部投資、增加不確定感、創造對象意識,三者兼容的神秘區塊。 而要讓關係進入曖昧,最簡單的核心就是: 讓一切變得不清不楚 。

  6. 2019年8月14日 · 1. 別「相信愛情」而要「相信自己」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或許,每一段愛情都走不長遠的原因就在於: 把「相信愛情」跟「相信自己」這兩件事搞混了。 「是你讓我願意開始 相信愛情 。 」朋友在接受前任男友告白時說了這句話。 但她最後卻在極度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選擇與男友分手。 你也許會想:「是不是她男友讓人沒有安全感? 」但他手機從不上鎖、出門也都會報備,只因為理解另一半容易不安的性格。 還記得那天她無奈地說著:「為什麼每次我勇敢相信愛情,都沒有好結局? AWE情感工作室的情感講師Dana 一針見血:「當我們潛意識中的信念是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時候,我們就會去尋找自己不能被愛的證據,跟創造自己不能被愛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