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12日 · 漿細胞性乳腺炎病程較長,纏綿難癒,容易反覆發作,是乳房一種慢性疾病,常常突然發病,感覺乳房局部疼痛,有較硬腫塊,腫塊可以位於乳 ...

  2. 2020年11月20日 · 如果有一些黃綠色有泡和臭味的分泌物要向醫生求診取一些分泌物化驗看有沒有細菌滴蟲甚至其他一些性接觸傳染的病如果是性接觸傳染的病一定要連性伴侶性伴侶的其他伴侶一齊治療否則難以斷尾如果非月經期間又或者收經一年後出現血性陰道分泌物一定要找醫生看清楚是不是有子宮頸瘜肉子宮頸病變子宮內膜瘜肉甚至於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切記。 所以異常陰道分泌物一定要找醫生檢查清楚。 讀文匯報PDF版面. 相關新聞.

  3. 2013年12月15日 · 目前醫療主要針對症狀用藥,如眼乾症用人造淚水滴眼,皮膚乾燥會用潤膚膏,嚴重時會用免疫力抑制劑或皮質激素類固醇控制。 但這樣只是控制症狀為主,長時間運用會有副作用,如身體發胖、骨質疏鬆、皮膚變薄、身體抵抗力下降等。 中醫看乾燥綜合症. 乾燥綜合症屬於中醫「燥症」範疇,症候表現以內燥為主。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身體陰虛血虛,稟賦不足;或燥邪外襲,化燥傷陰;或因失血過多,汗、吐、下等津液傷亡,致使陰津及氣血不足,不能有效輸布津液;及筋脈失養,致使關節疼痛。 病理機制多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 因此,我們把調整臟腑、滋陰潤燥、養血柔筋為治療法則。 1. 肺陰不足,津液虧乏. 此證型多見於疾病初期,乾燥症狀比較明顯。

  4. 2018年9月30日 · 2018-09-30. 濕熱證宜清利濕熱常用中藥包括苦參黃芩黃柏茯苓蒼朮白朮甘草生地黃當歸白鮮皮脾虛濕蘊證宜健脾化濕常用中藥有茯苓白朮蒼朮薏苡仁黃芩川芎至於血虛風燥證宜養血祛風常用中藥有川芎當歸生地黃苦參白鮮皮地膚子。 若濕疹局限於身體某部位,引經藥可直達病所。 皮損發於頭面部者,酌用野菊花、蔓荊子;發於耳、口周者,酌用黃連、梔子、夏枯草、龍膽草;發於上肢者,酌用桑枝、羌活:發於腰背部者,酌用杜仲、續斷;發於肛周、外陰者,酌用黃柏、薏苡仁;發於下肢者,酌用木瓜、牛膝、車前子。 而且,對症下藥還要辨證選方,以提升防治濕疹的準繩。 如同為濕疹,常用的方劑包括龍膽瀉肝湯、萆薢滲濕湯、除濕胃苓湯、參苓白朮散、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飲。

  5. 2018年12月7日 · 烏梅。 網上圖片. 范 舉. 烏梅主產在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貴州等地。 梅樹春天開花,一片桃紅色,蔚為奇觀。 烏梅也叫梅子因為不能生吃烏梅在日本是鹽漬了才食用吃烏梅會刺激一種叫腮腺荷爾蒙的分泌是一種抗老化的荷爾蒙。 一般來說,小孩子不宜經常吃烏梅,因為他們的胃黏膜結構薄弱,時間久了,容易引發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烏梅中的酸性物質容易腐蝕牙齒,特別是長有齲齒的兒童,更要忌食。 婦女月經期間最好不要吃烏梅,烏梅是酸性水果,酸性具有收斂的作用,可能會引起經血量少。 懷孕婦人產前、產後的時期,也應忌食。 感冒發熱、咳嗽、多痰、氣實喘促、胸膈痞悶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烏梅,會加重病情。 但是,糖尿病人、肥胖的人、肺虛久咳,乾咳無痰、久瀉久痢,蛔厥嘔吐腹痛的病人,使用烏梅煎湯,會有很好的效果。

  6. 2014年12月7日 · 一般來說在防癌抗癌方面經常用的中藥有黃蓍人參山藥白朮蠶砂白花蛇舌草龍葵黃藥子海藻昆布威靈仙蒲公英石打穿全瓜蔞苡米紫草八月札虎杖蚤休茯苓山楂烏梅天冬山萸肉天花粉女貞子等。 但是單用這些藥物效果並不理想,一定要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辨證論治,才有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癌前病變並非癌症。 所謂癌前病變,只是指發生胃癌的可能性高,並不是說今後一定會癌變。 統計顯示,「腸化生」發生癌變的概率低於5%。 所以要克服「恐癌」現象。 但如果腸化生進一步發展為「不典型增生」時,其概率就一下子提高到25%或40% (根據病理改變嚴重程度)。 所以一般單純腸化生,不必過於緊張,胃鏡複查一年一次。 通過中醫治療,爭取逆轉。

  7. 2008年11月25日 · 一般情況下透過顯微鏡協助可以吸走耳朵分泌物耳垢及清理真菌滋生採用抗真菌藥膏或藥水有助痊癒若是敏感問題可在患處塗上外用藥水或類固醇。 除痕癢外,耳朵生瘡也很常見。 在耳道生瘡主要由外耳道毛囊發炎引起,與耳道污垢、損傷有關;耳後方及耳珠位置生瘡,是因毛囊阻塞,導致粉瘤出現。 至於耳前方及耳內生瘡則不容輕視,前者或與耳前管堵塞有關,可引起炎症,後者更可引起中耳炎,症狀包括發高燒及聽力下降。 事實上,長期戴著耳筒聽音樂可增加耳朵痕癢及生瘡風險,因部分人對耳筒的塑膠物料產生過敏,亦易引致毛囊阻塞。 別以為這是小事,輕則可用針刺穿小瘡放膿,嚴重可致中耳炎,延遲治療或會令聽力下降,故應盡快求醫。 另外,耳垢一般會自行跌出體外,毋須特別清理,用棉花棒清潔耳道反而會把耳垢推入耳道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