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1日 · 又該如何做好薪資談判獲得理想薪水A如果你來自知名企業你在面談的過程中又表現非常出色且你對薪資本身有一些期待或堅持……說真的你是有機會可以拿到比較高的薪資但前提是要先認清自己的市場行情不要獅子大開口為自己預設一條底線。 若面試的公司是有發展的前景,初期也可建議您不要談到滿,可以先降低一些空間讓對方感受到您的誠意,進去後因為工作的表現還是有機會拿到您期望的數字! 盤點績效貢獻當籌碼或以現有年薪加碼 1~2 成. 若能盤點過去的職場表現,具體提出「量化」的個人績效,轉職談薪水可望再加碼。 個人績效可大可小,小從個人「關鍵表現指標 KPI」超標,大至為公司帶進上千萬元訂單買賣,不一而足;若不知如何加碼?

  2. 2016年2月26日 · 一起來看看如何增加你加薪或是薪水談判的成功率吧: 當面試一間新公司時,由於公司都還不熟悉,你能做的是…… (1) 先讓主考官主導談話, 讓他說越多話越好 ,從他口中的資訊來了解這間公司,再來在腦袋裡好好沙盤推演該如何走下一步棋。 (2) 若面試官一開始就詢問預期薪資,你可以說:「恩,目前我的待遇是 X,我期望我的專業和能力可以有更棒的薪資! 」或是「我很喜歡目前的工作和公司,但 我希望能夠有報酬相等的收入 。 」除了這種單刀直入的情況外,最好在面試的最後階段再討論會比較適當。 事先做好功課,秤秤自己幾兩重:

  3. 2021年5月26日 · 首先,Corcoran 指出在談加薪之前你需要先確定自己值得加薪。 「誰值得加薪? 當然是可以承擔更多責任的人。 」為了證明自己值得這個加薪的機會,請你先想好如何向老闆證明你的價值。 再來是談加薪的最佳時機,Google 負責「Grow with Google」專案的執行長 Angelina Darrisaw 建議當你正在完成額外的任務,表現比其他同期員工優秀且實際替公司帶來更高獲利時,就是談薪水的好時機之一。 確認自己加薪的原因是否充分. 另外,當你獲得新學位或增加新技能時,也是一個不錯提起加薪的機會。 對此,Darrisaw 也建議平時就該積極與上司保持聯繫,讓他們知道你正在完成什麼事,你的任務與你的目標有哪些。

  4. 2020年11月25日 · 我們定義出安德魯主要的目標:他想要談到接近二五%的漲幅。但他要的不只是錢,也希望讓管理階層知道自己具備了所有未來在這間企業擔任領袖的特質與能力。 他也期待能帶著信心為自己談判,不只是充滿自信地替公司和客戶談判而已。

  5. 2018年2月22日 · 幫自己的人生加薪就靠這一篇! (責任編輯:陳君毅) 文: 孫彬盛 (上市金控公司數據分析師) 出社會邁入第四年,我發現現在 20 幾歲的年輕人,以月薪 45K 為界,上得去的就上得去,且這些人隨著年齡漸增,身價水漲船高,但上不去的,就一直在 30K~45K 這個範圍打轉。 為什麼同樣的學校、同樣的科系畢業,有些人可以輕鬆在 30 歲之前年薪破百萬,有些人卻還在 40K 左右苦苦掙扎? 每一個人都要理解的薪水公式. 如果把薪水白話翻譯,所謂的薪水就是「老闆根據你對公司的利潤貢獻,所願意給付的金錢報酬。 換句話說,薪水 = (A)你對公司的利潤貢獻 * (B)公司付錢的意願係數. 把以上公式再拆解一下,把 A 跟 B 分別再拆成 A1、A2 跟 B1、B2,就會變成:

  6. 2024年5月7日 · 擺脫過往薪資的束縛談薪水時有項原則特別重要你過去的薪酬不應該決定你未來的收入而是該根據當前市場價值以及自身之團隊貢獻去進行薪資談判。 好比 Sandeep 的親身經驗分享,倘若局限於前東家開出的價碼,他的薪資水平不可能步步高升。 跳脫舒適圈,有意識地冒險: Sandeep 的職涯稱不上平穩,但因為他勇於採取計算過的風險(calculated risks),例如他起初接受甲骨文的低薪以換取實務經驗,以及為了更理想的職務內容離開蘋果。 深思熟慮每個職涯停靠點,讓每一段經歷都成為下一份成功的墊腳石。 談待遇不只談底薪: 薪資談判該談的是整包待遇(package),這包含其他形式的補償,如獎金、股權和福利,增加你的總體薪酬。

  7. 2014年12月17日 · 真正厲害的員工都是「做出辛苦度」,那種面對老闆凡是「答應得很痛苦,卻做得很爽快」的辛苦度,是在職場打滾很重要的潛規則。 注意,我不是叫你真的去演戲,你有沒有表現大家都看得出來。 我是建議你在調薪前三個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老闆心中留下深刻的辛苦印象。 就像職棒打者面對即將調薪的季後賽,就算自己會被刺殺出局,也要全速衝上一壘的道理一樣。 其次,公司若不能給你調薪到合理幅度,都會跟你說「共體時艱」。 這句話並沒有錯,但一次共體時艱,兩次共體時艱,到底要我共體時艱多久? 別傻了,共體時艱是騙你的,「良禽擇木而棲」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人力的市場本屬自由競爭市場,同樣的工作若能有更高的薪資,我不會跟你講大道理,你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