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2日 · 指長比率 (食指無名指)簡稱指長比與胎兒時期所接觸到的雄性激素 (androgen)濃度有關,睪固酮 (testosterone)會影響胎兒腦部及身體發展因此指長比具性別差異性 (sexual dimorphism)且與運動技能 (athletic prowess)及行為有關。. 研究主管朗文博士 (Dr. Danny Longman ...

  2. 2016年10月14日 · 1.習慣互相影響. 正常情侶會互相影響,例如一方喜歡喝咖啡,即使另一方不喜歡,也會嘗試。 假如你的運動習慣對另一半沒有丁點影響,可能需要思考一下雙方關係會否太疏離。 沒有情侶有完全相同的習慣,成為情侶也並非要跟從對方所有習慣,但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值得嘗試,沒有了解過又怎知道不適合自己? 最初跟著男友跑步時,我連跑3K都感覺非常吃力,但在男友鼓勵下,我現在完成個了數個10K比賽,正準備迎接第一個馬拉松。 因此,建議有運動習慣的一方多加鼓勵(千萬不要強逼),可以從對方不抗拒的運動入手(例如男友很怕水,我不會逼他陪我游泳,但我在大學體育課選修壁球,就會找他一起練球),循序漸進,總會打動對方。 2.改善外表和形象.

    • 何謂「運動後燃」效應?
    • 真正研究?
    • 結果發現
    • 研究結論
    • 一點反思及建議

    這現象的正統文獻說法為「運動後額外耗氧」,英文 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簡稱 EPOC。簡單來說,當我們進行高強度運動,身體除了會在運動期間消耗卡路里外,運動後生理系統和各器官也會持續活躍一段時間 (如肝臟、心臟、肺部和肌肉等),故需要額外能量復原。一般而言,若運動強度越高,EPOC 的程度也越大。HIIT 由於性質劇烈,邏輯上 EPOC 幅度理應不小,其「後燃燒脂」功效之說便由此得來。

    HIIT 可產生 EPOC 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其真正幅度卻往往被外界誇大。美國運動學者 Dr. Wesley Tucker 在2016年於著名美國 NSCA 官方期刊《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發表過一篇標誌性研究,找來10位年青活躍男士,在單車機上進行四次隨機測試,比較兩種常見 HIIT 模式與傳統連續運動或不運動的 EPOC 幅度。四次條件如下: 1. 4分鐘高強度 (95% 最高心率) 間歇,組間休息3分鐘,重複四次 2. 30秒全力衝刺間歇,組間休息4分鐘,重複六次 3. 30分鐘連續運動 (80% 最高心率) 4. 不作任何運動 研究人員分別檢測運動期間及運動後3小時內的卡路里和氧氣消耗量。

    與連續運動和不運動組別相比,兩組 HIIT 的耗氧率,僅在運動後首小時明顯較高,差距在第二小時開始已大幅收窄,回落至接近基礎水平,反映 EPOC 的實際持續時間有限。
    此外,若只分析運動後三小時內消耗的卡路里,6×30秒重複衝刺那次測試確較30分鐘連續運動多46 kcal (110 kcal vs 64 kcal)。但如把運動期間消耗的卡路里也一併考慮,重複衝刺消耗的總卡路里僅為271 kcal,實質較連續運動的348 kcal 還要低

    由此推斷,研究人員認為 HIIT 的所謂「後燃效應」,大概只能有效維持2-3小時,極其消耗約額外100多卡路里,從基本能量平衡角度,並不足以全面解釋其宣稱的減肥功效。 “….The EPOC is unlikely to be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fat loss and body composition changes previously observed following HIIT…” 事實上,過往亦有不少研究指出 EPOC 並非 HIIT 獨有的「奇特現象」,例如一般健身人士平日所作的高強度重量訓練,其實也會伴隨顯著「後燃效應」,而且程度不遜於 HIIT。 這裏還要提及一點,上述研究共有13位年輕參加者,但當中3位在進行衝刺式 HIIT 時,出現嘔吐、...

    總結以上研究發現,過往坊間媒體標榜的「HIIT 後燃效應」似乎有被過份吹捧、嘩眾取寵之嫌,作為專業體適能從業員,我們必須謹慎判斷資訊真偽,不應盲目盡信,免得讓錯誤觀念繼續在大眾間彌漫。 當然,筆者作為 HIIT 研究和推廣者之一,需強調本文的用意並非否定這種方法的功用,而是鼓勵大家應從正確科研角度理解其真正好處。HIIT 對體能和健康的功效是獲得海量文獻數據肯定的,只是原理很可能不是坊間大眾一直理解那樣,亦要其他方面如飲食和作息配合。但要是應用得宜,筆者深信它對不少人來說仍為一種省時可取、同時甚富趣味的運動方式,對身心皆有裨益。 最後,以簡單一句作結: “HIIT is a great exercise option for many of us, but only until we use...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7年9月20日 · 很多學者和教練對這個詞彙有不同解讀。 Functional Training 最初是應用在復康訓練,以恢復受傷部位的功能。 近年運動科學漸漸被它的功用定位作”提升我們日常生活和運動所需的能力,在真實環境發揮功用”。 對一般人而言,可指簡單如日常拿東西、爬樓梯、抹窗、抱著小孩等動作的能力,對運動員則包含較複雜的提升表現元素,如跳躍、轉向、平衡、反應、爆發加速等。 相對傳統健美訓練較著重肌肉分離孤立,功能性訓練講求整體肌肉系統配合,尤其核心肌肉參與,令肌常肉線條美觀之餘,也具一定實用性。 如何真正達致 “功能性” ? 適當把 Functional Training 加入日常練習可使全身肌肉能得到更全面的鍛鍊,提升訓練效率和趣味性。

  5. 2018年5月7日 · 然而,這個近乎常識的概念,最近卻受到部分運動學者質疑。 上月中有荷蘭和澳洲學者在著名運動科學期刊《Sports Medicine》發表文章,從下列14個角度 (見下圖),詳細分析歷年數十篇比較運動後 Cool-Down 與否對身體短期和長期影響的研究: 即日較後時間和翌日運動表現 (Sports Performance) 乳酸排走速度 (Lactate Removal) 遲發性肌肉酸痛 (DOMS) 肌肉損傷指標 (Muscle Damage) 肌肉腦神經功能 (Neuromuscular Function) 活動範圍和繃緊度 (ROM & Stiffness) 肌肉醣原重組 (Glycogen Resynthesis) 免役系統復原 (Immune System)

  6. 2015年6月27日 · RUNiROUND 慢跑俱樂部. 跑步可不只是耐力的運動,必須要用有效率的動作,才能讓耐力發揮最大效益,也唯有有效率的動作,才能避免肌肉不必要的負擔,降低累積性運動傷害的風險。 跑友如果想要讓跑步的動作有效率,就必須加強「敏捷度」訓練。

  7. 然而,相信各位有減肥經驗的朋友都同意要短時間減磅其實並不太困難,更艱辛永遠在於後續部分。 不少人在初期取得一定效果後便步入「平台期」,又或在減去一定體重後迅速反彈,再重新減磅時卻倍感吃力。 以下文章將簡介健身營養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 「代謝適應」 (Metabolic Adaptation) 。 圖: The biggest loser. 何謂「代謝適應」? 簡單來說,「代謝適應」泛指身體在體重明顯下跌期間,所出現的一系列生理變化。 這些改變可理解為體內的一種平衡機制 (homeostasis),屬自然現象,目的為減少能量消耗和增加食慾,以防止身體持續出現巨變。 以上情況多在減重一段時間後發生,然而其「頑固性」卻可對長期健體效果造成阻礙。 當中的潛在原因包括: 1. 體重和肌肉量下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