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4日 · 青躍的到校工作坊設自由發問環節,蔡嘉莉基本上有問必答,就算是問及安全套如何使用的尷尬問題。「學生在眾目睽睽下,30人一班,問你一個牽涉性的問題。對他來說,他也要勇氣,也是尷尬的。

    • 小白鷺主動出擊 池鷺低調覓食
    • 「宅」鳥愛同一樹上睡覺
    • 「披婚紗」 特別築「愛巢」

    全球有超過65種鷺鳥,香港錄得18種,其中最多的是大白鷺、小白鷺、池鷺、夜鷺和牛背鷺。香港觀鳥會助理保育經理胡明川指出,其實香港一年四季均可以看見鷺鳥,只是種類和數量不一,有些是全年均留在香港的「香港居民」;有些是春、秋兩季遷徙時路經香港的候鳥「過客」;有些是從較寒冷的中國北方來過冬的候鳥;亦有些會在夏天來香港繁殖。當中以冬天的鷺鳥數量最多,是觀賞鷺鳥的較佳季節。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助理經理(米埔監察及研究)柯嘉敏表示,全港均有機會看見鷺鳥的蹤影,新界西北較多,例如米埔濕地、后海灣等;另外城門河、吐露港附近亦可找到鷺鳥。 鷺鳥的一天到底是怎樣度過的呢?白天,是鷺鳥辛勤覓食的時候,牠們一般吃魚、蝦、甲殼類動物。胡明川指出,不同品種的鷺鳥覓食風格也有不同,她形容小白鷺是「機會主義者」,瞄準時機...

    到了傍晚,日落將至,鷺鳥便紛紛飛回家休息。鷺鳥的「家」稱為「晚棲地」,是鷺鳥晚上睡覺歇息的樹木,一般與覓食地點有密切關係,例如城門河邊、沙田彭福公園均可找到鷺鳥晚棲地。這天我們隨胡明川來到城門河大圍段,白日將盡,大群鷺鳥飛返,接近300隻鷺鳥在河邊排排站着,蔚為大觀。一些鷺鳥還在晚棲地附近的水流休息,或爭取最後機會,嘗試覓多一尾魚作晚餐。到了日落後,鷺鳥便全部飛上枝頭,把自己「縮成一個球」,站着睡覺,待第二天日出後又飛出去覓食。雖然說晚棲地是「家」,但胡明川指出,其實鷺鳥不一定每晚都回到同一棵樹上睡覺,視乎個別鷺鳥性格,「看牠是『宅』些還是喜歡周圍『蒲』」,「宅」一點的便常回同一棵樹,「周圍蒲」的就未必了。 一般來說,大多數鷺鳥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除了少數品種如夜鷺,是白天睡覺,晚上才出...

    繁殖在鷺鳥一生中是頭等大事,自然要隆重其事。每年約3至8月是鷺鳥的繁殖期,胡明川指出,鷺鳥不論雌雄均會在這期間換上新裝,務求吸引異性青睞。例如小白鷺的頭頂和背部會長出長長的白色飾羽,像「披着婚紗」一般;臉上的黃綠色皮膚則變得更鮮明,甚至帶有紅色。大白鷺不單背部長出飾羽及眼附近皮膚帶綠,嘴巴亦由黃色變為黑色。而池鷺的新裝更亮麗,平日牠的全身羽毛帶有褐色的縱紋,飛行時展開白色雙翼,像穿了一件樸素的「背心」;但繁殖期間,牠的頭頸變為美麗的酒紅色,背部則變為石板藍色。然而,也有一些鷺鳥如夜鷺不太愛「裝身」,在繁殖期沒有外形上的變化。 繁殖期的鷺鳥,一般暫不回晚棲地,牠們會聚集在同一棵樹或一群樹木上築巢繁殖,這些鷺鳥繁殖的地方被稱為「鷺鳥林」。根據香港觀鳥會的統計,2020年全港有23個鷺鳥林,共有1...

  2. 2021年1月29日 · 【明報專訊】酷兒是一種性別認同,一開始以酷兒自居的人多認為自己不符合LGBT的分類,後來引伸成各小眾性別身分的總稱。 「酷兒的影像習作」攝影展,除了涉獵同性戀、「野戰」情慾、身分認同等性別議題,也展現了酷兒精神。 在策展人謝嘉敏和文化研究學者梁學彬眼中,酷兒象徵持續叩問主流、現况的精神,酷兒藝術是抵抗社會規範的美學。 「嘯傲之相:酷兒之影像習作」展覽由香港國際攝影節主辦,緣起是謝嘉敏主持的工作坊,名為「見證、記憶、行動、認同——給香港彩虹族群之影像工作坊」,由2019年6月開始,原定於2020年3月舉行展覽,因疫情延至今日。 工作坊總共有9名影像創作者參與,每一個都帶來獨一無二的作品,謝嘉敏說因為準備作品的時間延長了,參與者都帶來更有深度的創作。 酷兒比LGBT更多元.

  3. 2020年11月22日 · 有不少學術研究例如Mark McLelland等學者在Boys Love Manga and Beyond: History, Culture, and Community in Japan中提出其實BL很多時候是一種混合同性幻想和異性愛情理解的故事利用兩個男人的故事脫離男女之間的權力關係之外同時也追求

  4. 2023年3月27日 · Share. (設計圖片,SvetaZi@iStockphoto) 【明報專訊】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韓國多個新興宗教惡行,引來不少迴響。 其中基督教福音宣教會(亦稱攝理教)教主鄭明析,被指控性侵女信徒,受害人數眾多。 不少人觀看紀錄片後對受害者遭遇感到同情,同時亦有聲音認為明明是妖言惑眾,為何仍有人「落疊」? 邪教「洗腦」手段針對人性弱點,令人深陷局中而不自知,不論受害者學歷高與低,都可能會一步一步有系統地墮進圈套。 第一步:甜蜜假象迷惑. 雖說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有系統地「洗腦」的邪教或團體,採用手法基本上相似。 臨牀心理學家張傳義表示,他們先以一些假象或虛假承諾迷惑信徒,例如宗教神蹟、能得到救贖、找到人生意義、脫離痛苦等,當人正受到打擊時,最容易被乘虛而入。

  5. 2022年5月16日 · 舉例狗狗的毛髮主要作用是保暖可以抵擋7或以上天氣至於鳥類除了保暖之外毛髮顏色也可用來吸引異性。 每天脫50至100條頭髮. 人類呢? 明顯大部分的演化作用已慢慢被取代例如我們可以走入屋內或穿著衣服去抵抗嚴寒。 我們用雙腳走路時,頭皮是最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頭髮其中一個作用就是保護頭皮;但現在有帽子、雨傘,頭皮不再需要長時間暴露於紫外線下,毛髮的作用大減。 不過,頭髮對男性荷爾蒙(androgen)是比較敏感,這或意味着跟吸引異性有關。 除了年齡及遺傳之外,男性禿頭意味着部分頭髮慢慢改變對男性荷爾蒙的敏感度,反而女性禿頭,跟男性荷爾蒙關係沒有那麼直接,相信是受更年期後其他荷爾蒙改變所影響。 究竟我們每天脫幾多條頭髮才屬正常呢?

  6. 2022年5月6日 · 回到電影教育她指這幾年報讀的人數上升不少是JUPAS全港首5名最有競爭力的課程,「雖然畢業生未必人人做導演但是能夠知道美感經驗品味如何去蕪存菁講故事如何吸引而感動地表達這些是一輩子要做的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