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10日 · 社会边缘的药娘:靠吃药改变性别,为做手术... 探观. 2021.10.10 14:33. 来源:猛犸新闻. 跨性别群体,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 但是作为其分支之一的药娘群体,却依然躲在社会的夹缝与边缘,并蛰伏在很多人的认知盲区。. 她们生理性别上是男孩,心理性别上却是 ...

  2. 2021年4月9日 · 这位19岁的“中国夫人”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广东女人,她被卡恩兄弟在中国买下,起了一个英文名“Afong Moy”(译为“梅阿芳”),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目的只有一个:“只要花费25美分就可以看到她。. 梅阿芳身上吸引人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她来自神秘的东方 ...

  3. 2019年11月29日 · 新闻之夜节目中这位名叫黛比的英国女性与主持人黛博拉·科恩讨论了她是如何通过手术变性而残缺了与生俱来的身体的黛比出生时是女性在看了90年代的一档名为Kilroy的电视节目后她意识到自己想成为一名跨性别男性

  4. 2021年8月25日 · 新浪新闻. 2021.08.25 11:54. 那一年,悠悠还是一名17岁的男生。 但他从不认同自己的性别,并试图用各种办法去对抗老天的这种安排。 在同道人的介绍下,他决定通过“吃糖”来变成女生。 “吃糖”实为吃药,这是“药娘”在交流买药用药经验时的代称。 而“药娘”,则是指通过服用抗雄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药物,将男性性征女性化的群体。 该群体通常不能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但又无法去做变性手术,只能依靠服用药物和激素,让自己的生理特征最大限度地接近女性。 因为青春期是易性症集中爆发的时期,在药娘群体里,有许多未成年人>> 吃糖. 悠悠是一名独生子,很小的时候就羡慕女生的一切,包括外貌、声音、打扮。 而对于自己身上的男性特征,比如体毛、肌肉、声音等等,都觉得非常厌弃。

  5. 2015年6月12日 · 女性的腋毛可以是可爱的,有趣的,幽默的,性感的,严肃的,有内涵的,千变万化的—晒出你的腋窝,展现出真实而多元的女性身体,拓宽人们对女性身体的想象。 这项网上行动引来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包括CNN、BBC、《纽约时报》、《卫报》在内的西方媒体都对此进行了特别报道,并将之解释为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对于性别不平等的反抗,并给出了相当积极的评价。 @CNN:“她们所反抗的是一种双重标准:为什么女人必须剃腋毛而男人没有这个必要? @《卫报》:“这项‘腋毛大赛”发生在一个对于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者来说特别艰难的时刻。 @《纽约时报》: “女性的人权之战,以腋下之名” 然而“女性腋毛大赛”却在微博上招致许多恶评。 很多人斥其为“无聊”“恶心”,认为女权在中国已经被“玩坏了”。

  6. 2022年2月22日 · 新周刊. 2022.02.22 14:47. 来源:新周刊. 让人感到有些悲哀的是,一个Ayawawa倒下了,还会有下一个站出来。 很难想象,在中国,爱的教育是如此匮乏。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诚实正直善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却唯独没有人教过我们应该如何爱人又该如何接受和回应他人的爱意。 有多少人,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合力围剿之下,体验到青春期爱情的火苗被无情浇灭的滋味,却在临近而立之年,突然面临被催婚的烦恼。 当婚恋的压力和焦虑袭来,病急乱投医的人们只得向情感博主和专家们取经,而Ayawawa无疑是他们之中最成功的那一个。 2015年左右,Ayawawa趁着微博红利时代的东风,凭借清晰的理论构架和系统的操作思路在一众情感博主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簇拥者,一时风光无两。 她的代表作.

  7. 2018年9月12日 · 23岁网红每天花3小时化妆 卸妆如同变性. 心理咨询师指出,不少人会花几十分钟修图,有些人甚至在美颜上耗费几个小时,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活、工作产生影响,而随着修图强度的增大,也容易给别人带来不真实感和审美疲劳。. 另外,如果长期痴迷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