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28日 · 生活關鍵詞:做忍者,是美德?. ——談禮讓與忍讓. 當你總是遷就,別人漸漸會當成理所當然,你的感受就被默默忽略。. 所以不要一味忍讓,當你都不在乎自己的感受了,那為什麼別人要在乎你呢?. 上海有小學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 」的 ...

  2. 2015年10月2日 · 八仙嶺山火的老師護送學生脫離火海卻不幸犧牲性命、福島核事故五十死士甘願冒生命危險留下來為電廠緊急維修──因為有人肯留在最後,所以才拯救了無數寶貴的靈魂。 試想像,若人人皆爭先恐後,不願留在最後的位置,無人肯承擔責任,可想而知,一條隊伍必定會變得混亂不堪,而那些陷入危難的人之命運也不堪設想。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這種緊跟着前人如綿羊般盲目亂竄的處世態度,雖然能為人帶來一時的利益與安逸,但卻奪去了人之為人求變、求進步、求突破的機會,甚至拖倒社會前進的步伐,令人逃避他們皆當負的責任,對個人、他人與社會都帶來極大禍患。 這種消極的態度並不是我們應推崇的。 我們需要的,是不畏險阻、不怕吃虧,甘做第一,甘做最後的勇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值得過活的人生。 圖:資料圖片. 文:黃蕊獻.

  3. 3 天前 · 粵語地雷:忌諱的流傳——從地雷到地雷之上. 【明報專訊】在科技未為發達的年代,人們謹言慎行,生怕只要「講錯嘢」、「做錯事」,就會帶來自然災害。. 這些約定俗成的忌諱慢慢成為文化及語言的一部分,甚或成為不成文乃至成文的規定。. 時至今天 ...

  4. 2015年9月25日 · 5**寫作﹕「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 」看處世態度。. 【明報專訊】數年來的中學家長日,老師給我的父母遞上成績表時,總是附上這樣的評價:「允行的學業成績不錯,中規中矩;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後。. 」離開課室,同班同學的家長蜂擁而至,追問我的 ...

  5. 2016年1月7日 · 通識科非以立場評分而是着重同學們選擇立場後如何用理據支持自己的看法因此你更需要的是在答題中顯示明確的比較意識才能支持你認為太陽能發電較燃煤發電好的看法。 小通﹕那麼該如何作答才能顯示「答題具比較意識」呢? 彥老師﹕其中一個合用的作答框架是「平衡比較法」,意思就是把需要比較的事項放在同一段討論。 以你剛才的作答為例,可以在第一段析述太陽能發電如何不會破壞環境,但接下來要在同一段闡述燃煤如何破壞環境。 當你在第二段討論太陽能發電成本低,繼而就要在同一段討論燃煤發電成本如何較高昂,餘此類推。 這樣一來,評卷員就能明確知道你的答題具比較意識了。 小明﹕什麼單元的題目需要處理「明比題」? 彥老師﹕小明,通識科考核同學的分析能力,比較事物孰優孰劣其實在各單元各不同議題也有可能出現啊!

  6. 2014年11月28日 · 我們要問自己,寫這篇文章,有什麼目的? (如果說是為了考試,立意便屬低層次! )有什麼價值? 應當自信,寫的文章是有價值的,沒看過的人,要算有些損失了。 確立了文章的目的,則我們的選材、結構、抒發的情感才有方向。 怎樣才算好的立意? 好的立意,至少要能做到與課程精神相呼應,不要忘記,高中中文課程的三個主要精神: (1)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2)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3)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由此出發,則中心思想宜乎健康、正面、積極。 例如:宣揚真 (追求知識)、善 (道德情操)、美 (藝術欣賞);熱愛生命、追尋理想、注重誠信、大愛無私等等。 不宜帶有消極、厭世的思想,更加不應該祈求不勞而獲,以至鼓吹迷信、主張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 什麼是取材?

  7. 2016年10月14日 · 文言範文:〈始得西山宴遊記〉寫作手法分析. 【明報專訊】1 善用襯托. 以永州山水襯托西山之怪特. 在遊歷永州山水時,儘管已經「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不過未有留戀,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法華寺西亭看見西山,深感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