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7月30日 · 本章會討論如何與新上司正確對話。 即使接任新職後,你的上司還是同一人,仍然要讀這一章,因為你們的關係未必會保持原狀。 上司對你的期望可能會不同,你也可能需要更多資源。

    • 馬斯克指出「向上管理」重要性
    • 討好上司? 為什麼需要向上管理
    • 不懂帶人就自己做到死,主管的向下管理學

    馬斯克 2021 年 10 月發給員工的信中,示範職場如何向上管理。先別誤會,已經身為老闆馬斯克不需要向上管理,而是他在信中透露「下屬應該如何向他報告」。根據《CNBC》報導,馬斯克在信中表示,主管可以對他的指令提出不同意見,並且指出錯誤的地方;此外,如果指令不夠明確,應該提醒他,提出還需要哪些清楚的資訊。 許多人擔心和主管提出不同意見,或向上反應時,會不利於自己,但其實和主管做好溝通,明確定義工作任務,了解業務目標,讓工作順利圓滿達成,才是符合自己的最佳利益。

    所謂向上管理並不是操控你的上司,更不是「拍馬屁」!而是要了解與主管溝通的最佳方式、適時展現你的關心、實現績效目標。《哈佛商業評論》認為,向上管理是「成為最有效率的員工,為老闆和公司創造價值」。 新創公司 Smart Workweek 創辦人Banks Benitezi ,主要在幫助企業轉型過度為每週工作 4 天,他提出向上管理的三點好處,包括建立更好的工作關係、得到更好的工作成果以及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Banks Benitezi 表示,當你做好向上管理,表示你與主管和同事,正處於一種建立在誠實和對話之上的工作關係。這可以減少誤解、減少主管的過度干預,讓主管有餘裕留心在你的職涯發展。 至於如何做到向上管理,Banks Benitezi 分享了四個方法: 1. 明確的成功指標和評估:讓主管更...

    而作為一名管理者、經理,你也必須懂得「向下管理」。根據《Forbes》雜誌,擁有超過 20 年經驗的高級管理顧問 Julie Kantor 提到,主管必須克制過度管理的衝動,信任員工、適時授權,讓他們擁有自主權,同時讓員工知道你能提供他們必要的協助。 此外,Julie Kantor 同樣提到溝通的重要性,要讓組織內的資訊流通,能讓員工感受到他們的重要性,體認到他們也是組織裡的一份子;你同時也須傾聽團隊成員的意見,有時也會讓你收穫良多,激發更多點子。在制定績效標準時,要與員工說清楚,不要模稜兩可,並具體、及時和建設性的回饋。身為一名好主管,不吝給予表揚和讚美,能激勵部屬們有更出色的表現。 綜觀向上管理和向下管理,其實最重要就是建立主管與部屬之間的溝通,讓工作執行更順暢,身爲部屬,向上管理不僅可...

  3. 2024年3月13日 · 本章會討論如何與新上司正確對話。 即使接任新職後,你的上司還是同一人,仍然要讀這一章,因為你們的關係未必會保持原狀。 上司對你的期望可能會不同,你也可能需要更多資源。

  4. 6 天前 · 當你還是普通員工時,你很習慣階層組織的分工方式,吞下難以入口的飛機食物,不斷設法討好上司;一旦變成高階主管,尤其是擔任某個部門或公司的總裁,妙事就會上門:你變成組織的核心,享受優渥的福利,例如擁有個人助理、公務座車、頭等機 ...

  5. 2020年8月4日 · 1.關於判斷情況的對話. 這個對話主要是設法了解新上司如何看待你接手的STARS情境組合,是否包含新創事業、徹底改造、加速成長、調整重組,或維持成功的要素? 組織如何走到這一步? 哪些軟性或硬性因素是當前情況的挑戰? 你可以運用哪些資源? 你們的看法可能不盡相同,但是了解上司對情況的看法非常重要。 2.關於期望的對話. 在此對話中,你的目標是理解並協調期望。 你的新上司希望你在短期和中期內達成什麼目標? 如何才算做到? 重點在於對方如何衡量你的表現與何時評估。 你也許發現上司的期望不切實際,必須設法調整。 此外,如同下一章會探討的,為了確保上任初期能做出成績,最好少承諾、多做事。 3.關於資源的對話. 此對話的本質是針對重要資源的協商。 你需要哪些資源才能做事? 你需要上司如何協助?

  6. 2020年8月18日 · 當你還是普通員工時,你很習慣階層組織的分工方式,吞下難以入口的飛機食物,不斷設法討好上司;一旦變成高階主管,尤其是擔任某個部門或公司的總裁,妙事就會上門:你變成組織的核心,享受優渥的福利,例如擁有個人助理、公務座車、頭等機 ...

  7. 2021年2月1日 · 2021-02-01. 分享本文. 在生活中、職場上,我們總需要說服別人接受提案、執行任務,那該如何說服別人?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與行銷學名譽教授 Robert Cialdini 撰寫《Influence》一書(中文譯為「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分享說服的 6 個基本原則。 互惠原則(Reciprocity) 在社會義務的背景下,人們更願意答應欠人情的人。 例如你幫了一個忙,對方就可能會因為「人情」而接受你的提案。 在一項餐廳的實驗中,若服務生提供客人 1 顆糖,小費會增加 3%;若提供 2 顆糖,小費會增加 14%。 有趣的是,若服務生提供 1 顆糖,並對客人說「對於你們這種好心人,我們送你 1 顆糖」,小費就會大增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