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19日 · 在撰寫這篇文章前,我搜尋不少外國及本地資料,得出結論是,相比起說話,聆聽和陪伴才是最有效的安慰方法。 聆聽是大部分人都擁有的基本能力,但並非人人都能夠做得好。

  2. 2019年6月3日 · 隨性交方式改變,性病感染風險會否有所增加? 姚志鵬指出,性病傳染風險高低,取決於是否安全性行為。最有效預防性病的方法,是只與一個未受過任何性病感染的人士,保持專一的性關係。若擁有單一性伴侶,不論肛交、口交或陰道交,感染性病 ...

  3. 2018年4月13日 · 參考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站,曾有腦神經研究指出,當人持續地練習靜觀時,部分腦部結構如海馬體、後扣帶皮層、顳頂交界處等的灰質(gray matter)密度增加,這些結構對調節情緒、同理心的表現有重要角色;杏仁核的灰質密度則下降,與壓力程度的感應有關聯。 除了腦部結構的變化,亦有研究指出,當人進入靜觀狀態時,前扣帶皮層及前腦島的腦神經活動增加,正面地影響着我們的專注力及感受痛楚的反應。 何謂靜觀?

    • 營養諮詢
    • 治療可逆轉因素
    • 了解癌症惡病質 提升生活樂趣
    • 周旋於食與不食 影響關係

    第一步是與晚期病人及家人溝通。從食物種類入手,防止病人出現營養不良。為了讓病人在日常飲食上吸收足夠營養,醫生通常建議病人進食高蛋白質、高熱量及容易消化的食物,亦宜少食多餐。如經諮詢後,病人吸收的營養仍未能達標,會建議服用營養補充劑,例如營養奶、營養飲品、蛋白粉等。 值得注意是,坊間經常流傳透過戒口、斷食或一些極端飲食方式去「餓死腫瘤」,這些方法未經研究證實,不但沒有科學根據,更會導致營養不良,恐怕得不償失。 相關文章:對不起,我吞不下你的愛 晚期病人食慾降 家人關懷添壓力

    造成「無胃口」成因很多,某些成因在適當治療後可以逆轉,包括: 腸胃不適:病人可能因惡心想吐、胃脹、消化不良、便秘等,令胃口減少。這些徵狀或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例如因為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胃脹、消化不良,亦可能因為行動不便、活動量減少而造成便秘。 口腔問題:受到疾病或治療副作用影響,病人出現口腔潰瘍或發炎等,令進食時痛楚。病人亦有可能因為舌頭出現厚厚脷苔,影響對食物味道的覺知,食而無味,因而降低食慾。 其他身體及情緒問題:疼痛、疲倦等徵狀都會影響胃口。另外,情緒不安、焦慮、憤怒、憂鬱等,都會令病人將進食放在次要位置。嚴重的話,病人甚至會因情緒問題而出現厭食徵狀。 若能及早識別及妥善處理上述問題,可有效提升病人的進食意欲。

    隨病情惡化,病人食慾不振的情况愈來愈明顯。癌症厭食症惡病質(cancer anorexia cachexia)是其中一個導致病人食慾不振的情况,此時身體進入分解代謝(catabolism)階段,無法單純通過補充營養來逆轉,病人體重漸減、肌肉和脂肪流失、胃口變差及厭食情况只會逐漸加劇。 除了晚期癌症,受惡病質影響的晚期疾病還包括慢阻肺病、腎衰竭、心臟衰竭等。由於病人的活動能力會同時下降,他們需要消耗的能量都會比正常人低。病人毋須太多能量,只需足夠能量去維持心跳、呼吸等身體機能運作便可。 除非病人食道或腸道有阻塞,歐洲臨牀營養與代謝學會及美國臨牀腫瘤學會都不支持使用鼻胃管或以靜脈注射方式提供營養。這些營養補充方法不但沒有預期效果,靜脈注射方式更增加感染或併發症風險。 在教育病人及家人有關癌症惡病...

    病人和家人往往對「無胃口」有很多誤解,例如以為「無胃口」純粹是病人主觀感覺,只要鼓勵病人進食,他便能夠多吃一點,完全忽略導致食慾不振的生理或心理因素。有時候,病人和家人甚至會周旋於進食與否,影響雙方關係,又犧牲了病人生活質素。 事實上,若病人持續出現「無胃口」,最理想做法是盡早告知醫生,了解原因,再由醫生對症下藥及作出有效管理。若病人情况可以逆轉,可及早介入;若情况不可逆轉,亦要對病人多一份理解及體諒,而非強迫他們進食。另外,病人及家人切勿過分將「無胃口」視作正常,或只單單留意治療進度及其他身體徵狀,而錯過可以改善病人生活質素的機會。 無論醫護人員或病人家屬,都應該改變思考角度,將重心放到病人生活質素方面。比起增加食量,尊重病人喜好反而顯得更加重要;與其強迫病人進食,不如把時間心機花在食物的...

  4. 2023年5月1日 · 依生活習慣、徵狀找成因. 先短暫塗類固醇消炎. 【明報專訊】天氣溫暖潮濕,雙腳痕癢又脫皮,是不是足癬(俗稱「 香港腳 」)來襲?. 足癬屬於真菌感染,其外用藥品繁多,成分各異,外用抗真菌藥物有兩大原理,一種是殺死真菌細胞,另一種是抑制真菌 ...

  5. 2019年1月7日 · 視力系統在8歲後停止發育,故及早發現及改正問題,才能保護視力。任卓昇指出,現時減慢小朋友近視加深的方式有兩大方向,一是利用光學原理,透過光學離焦眼鏡以抑制眼球增長,或以角膜塑形隱形眼鏡(俗稱OK鏡),重塑角膜弧度。

  6. 2021年1月8日 · 醫學界現時普遍透過基因分析為淋巴癌分類,從而制訂最有效治療方法。 梁憲孫醫生表示,現時有多種治療淋巴癌的方法,需視乎病情以制訂最有效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