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1日 · 2021-12-21 龔成. 我27歲,單身同屋企人住,搵4萬元,以前要還grant loan,同大洗,月光族,直到2019年我的起心肝儲錢,果年我大約儲15萬,同年我初初接觸股票,主要買正股,藍籌,加少少潛力股,印象中升到18萬到。. 更多內容: 【理財個案】33歲想擁3個物業 ...

  2. 2021年11月24日 · 2021-11-24 龔成. 本人今年33歲,職業穩定,收入扣MPF後約4.3萬元。. 每月約儲2.5萬至3萬。. 我的另一半收入約6萬元,每月扣供樓家用後,約可儲4萬。. 本人一自住物業,470萬買,現值770左右 (欠款約300萬),用我另一半個名持有。. 我去年賣一間收租樓 ...

  3. 2022年8月2日 · 1.我不少股買入後跌得很厲害,有些細價股,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翻身。 我應該採用什麼方法來穩定地賺取收益呢? 有些細價股是否應該斬倉呢? 經過過去股市的波幅,我有點怕自己不會玩股市,會輸了所有積蓄,畢竟我要養全家。 2.本來我留起的5000是打算放銀行,但想想真的不是辦法。 你覺得我對薪金的規劃應該要改變一下嗎? 持有股票:恒基發展 (0097.HK)、慕詩國際 (0130.HK)、莎莎國際 (0178.HK)、港交所 (0388.HK)、聯合醫務 (0722.HK)、國際家居零售 (1373.HK)、蘇創燃氣 (1430.HK)、招商銀行 (3968.HK)、華泰證券 (6886.HK)。 分析:

  4. 2022年12月14日 · 依家不想面見舊同學,親戚朋友,個人冇自信,收埋收理整個人都好消極,自已又無一技之長,根本睇否到前路點算,我常問自已打算。諗返起過去冇好好增值自已,冇好好計劃自己,浪費10年最黃金的青春,依家覺得用廢青形容我都抬高了我。

    • 各國央行加息應對
    • 日本採取行動干預滙市
    • 內地繼續受房市影響
    • 港股抛售壓力未算大

    除了美國聯儲局外,各國央行亦爭相加入收水行列。瑞士央行加息0.75%,自2011年來首次轉為正利率; 菲律賓及印尼央行等東南亞國家亦同步加息0.50%。英倫銀行最終只加息0.50%,但亦有三位成員支持大幅加息0.75%。唯獨是日本則維持其貨幣政策不變,但其央行近24年來首次干預匯市,則對日圓造成更大支持。一眾央行以不同手段防止自身貨幣過度貶值,情況就有如英國《金融時報》所言的逆向貨幣戰。

    日本央行早前已多番暗示將對匯市作出干預行動,不過直到昨日才正式採取行動。雖然美國財政部已表明沒有參與,但假如沒有得到美國的首肯,筆者可以肯定日本央行亦不會行動。由於聯儲局在10月份未有議息會議,短期難有其他消息大幅推高美元 (唯仍會藉經濟及就業數據炒作); 而日本央行 (甚至是其他央行) 亦很大可能繼續採取行動減慢貨幣貶值及資金外流的速度,相信美匯指數有機會在現水平整固甚至出現回調的情況,這對環球股票市場亦有一定正面作用。

    人民幣未有扭轉貶值的趨勢,避險情緒下指數亦繼續反覆偏軟。研究機構克而瑞的報告 (三四線城市新房庫存量居2019年來高位,部分城市去化周期高達50個月) 拖累內房股向淡,而中央軍委主席的言論則支持軍工股大幅向好。上証全日跌0.27%報3108點; 深証亦跌0.84%報11114點。兩市總成交輕微上升至6385億,唯外資繼續錄得淨流出36.5億。 資金持續流出 (從人民幣弱勢及陸股通淨流出中反映) 的趨勢繼續拖累A股的表現。不過正如昨日的分析,A股的下跌幅度亦必然較外圍溫和。假如美匯如上文所言而回軟的話,那亦有機會帶動人民幣回穩以及股市向上。不過在成交動力極為不足的情況下,向上的空間亦未必太大。

    承接隔晚美股弱勢,港股開市 (18080點) 已失守3月份低位水平,在失守重要支持下跌穿18000點心理關口亦屬市場預期之內。其後全日於低位窄幅徘徊,尾段因美期回升而令跌幅有所收窄。恒指最終跌296點報18147點,主板成交升至851億。 港股下試10年低位,投資氣氛亦自然是負面為主。不過恒指跌幅亦相對溫和,而成交金額亦未見擴大。正面的看是市場拋售的壓力未算太大,但亦可視為陰跌的情況未有改善,那出現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亦會較低。短期而言18200點將由支持轉化為重要阻力,除非港元能夠扭轉短期弱勢 (當然還是有美匯指現),否則出現V 型反彈的可能性亦不高。讀者如持貨過高的話,保守起見維持昨日酌量減持的建議。但如果是資金充裕的話,則可考慮買入: (1) 資產非常穩健而折讓極高的公司 (2) 現金流,...

  5. 2020年12月19日 · 宏利多退休基金有一個問題係佢d入職時揀基金既表格要不斷更新因為舉例mpf2025退休基金係2025年最後果日就會無左因為預d人退左休拿左錢走咁未拿走的錢點算佢會撥入隻智優裕退休基金smart retirement fund度呢隻都係混合資產基金黎

  6. 2022年2月21日 · 香港一日上千人確診,去到4月底,我地wild guess假設累計確診人數可能會升到5.6萬人,之前城大有個數學模型估計會去到近廿萬人確疹。 如果真係咁多人確疹,恒生賠都賠到燶呀。 一人賠18萬,5.6萬人要賠成100億架。 假設700萬香港人都去買晒,每人畀58蚊,佢都只係收得4億元,完全唔夠賠囉,係計唔通條數架。 恒生咁大間公司,咁都計錯數? 好明顯係,個Product出的時候,精班友諗住香港清零政策,無乜人會中,可以開個大額賠償,吸人黎幫襯。 但佢地低估咗omicron的傳播力量,亦高估咗政府清零的能力,結果要即刻縮沙,改番低個賠償金額,都咪話唔肉酸呀。 人地唔放上討論區,佢地都唔發現咁大鑊,真係要檢討下啦,同埋多謝下連登師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