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髮型設計師盧志遠日前拍攝一段YouTube影片,為廣大網友鄉民一一解惑頭髮迷思,來看看你是否也認知錯了呢? 1、不吹頭髮髮質變差? 不會,髮質差是因為沒保養,若想髮質好可用適合自己的護髮產品來保養頭髮。 image source: unsplash. 2、不常洗頭對頭髮比較好? 保養比較重要,和洗頭頻率比較沒有太大程度的關係。 3、染燙完3天不能洗頭? 過去經常聽到髮型師提醒,染燙髮完2、3天不要洗頭,以確保造型完整,但隨著染劑藥水的進步,髮型設計的效果穩定性較高,其實24小時後就可以洗了,但若希望效果更好當然也可久一點再洗。 此外有漂髮的人建議不要太常洗頭,因為漂過的頭髮易氧化褪色,洗髮會加速頭髮的褪色。 4、亞洲人不適合油頭?

  2. 其實,⽣活壓⼒⼤、睡眠不好,造成肌⾁、筋⾻僵硬也是造成頭痛發⽣的原因之⼀。 建議想要改善、擺脫頭痛不適,⼀定要養成適度紓壓、規律運動、睡眠充⾜的好習慣,⾃然就能幫助預防頭痛發⽣。 原文請點 頭髮沒吹乾,老了容易頭痛? 不只這樣,小心3大隱藏危機找上你. 延伸閱讀:

  3. 2018年3月9日 · 習慣:有些縱橫情場的男生,摸頭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細微到不行的小動作而已,但若遇到較純情的女子,一個被摸頭安慰時,很難不暈船,但這對他們來說就只是一種習慣呀,你怎麼奢望他抱持著什麼心態? 7. 覺得很可愛:當看到女生一股萌樣時,手真的會忍不住地摸下去,實在是覺得太可愛了所以想要摸摸頭。 (延伸閱讀:太矮沒人權,太高被說壯? 其實高矮分別都有四好處) ☞男網友說法. 「我會摸頭讓女生有無限想像,超好用的」 「女生覺得無敵 應該是對他有好感吧」 「摸頭這招超搞曖昧的啊 根本百發百中」 「搭配深情關懷眼神凝視攻擊效果兩倍加程」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12月9日 · 分手前徵兆1:開始有了不必要的爭吵. 情侶之間有爭吵是很正常的,適當的吵架可以讓兩人更加了解彼此,不過當你們的爭吵開始無意義並且已經是有點對人不對是,那就真的要小心了! 分手前徵兆2:你們開始沈默不願溝通. 過度爭吵不是好事,但越來越沈默甚至是不想和對方溝通,也不是件樂觀的事! 兩人平常會分享日常生活、甜蜜的膩在一起,但走到了面對彼此也開始沒話題聊,這件事真的很可怕啊! 分手前徵兆3:愛愛成為例行公事,甚至你們開始沒有性生活了. 性生活也是維繫感情很重要的一部份,但如果這已經成為你們倆的「例行公事」,或是已經對彼此提不起「性趣」,那真的該好好談談問題出在哪啊~ image source:德魯納酒店劇照. 分手前徵兆4:很容易有「算了」、「隨便啦」的心態.

  6. 2023年8月22日 · Wojak又稱為「Feels Guy」,這個線條簡單、表情陰鬱的禿頭人梗圖最早是由一位波蘭用戶開始使用,該名用戶以「wojak」的名稱在德國貼圖網站「 Krautchan.net 」分享這些人物插圖。 這些圖片約在2010年開始出現,並且通常搭配著單身、生活不順遂等情境,引發許多人共鳴,成為迷因圖開始在網路上流傳。 Wojak梗圖。 image source: FB/Feels Guy ;-; 日常負面心境引發共鳴 Wojak爆紅成經典迷因. Wojak梗圖最早源於波蘭的vinchan圖像網站,在2010年被用戶wojak轉發到Krautchan.net後開始在4chan、Twitter、Reddit等平臺上爆紅,許多人開始以此圖為基礎進行各式各樣的二次創作,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梗圖及影片。

  7. 2023年3月15日 · 隨著時代變遷,每年網路上都會因應時事創造出許多好笑又有趣的流行語,也會引發眾人廣大迴響與討論。 有網友近日就分享「2022年台灣年輕人最夯流行用語」,最新流行語曝光後也讓部分網友質疑 「這是支語評量表吧」。 年輕人最新流行語曝光? 懂越少越跟年輕人脫節? 一名網友13日在PTT八卦版以「 年輕人最新年輕用語,測試你的老化程度 」為題發文,並分享米特網站製作「2022年網路流行語回顧」,包含寄、觸、好遮、我沒了、要確定欸、芭比Q了、哇庫哇庫、不可能XXX吧、注意看這個男人太狠了、英雄可以受委屈但你不能踩我的切爾西等流行語,原PO也說明「懂的越少,代表跟年輕人越脫節了」。 米特論壇公布「2022網路流行語回顧」。 image source:翻攝YouTube/ Meteor學生社群.

  8. 2019年7月4日 · #多在年輕時發病. 躁鬱症多在青春期或成年期早期發病,初期可能是生活壓力所引起,例如升學壓力、情感關係,但初期症狀最容易被忽略,導致延誤治療——精神科醫師曾美智也提醒,當有上述情緒起伏落差大的症狀、並持續超過1周時,就有可能是躁鬱症徵兆。 而除了年齡與生活環境外,也有資料顯示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的可能。 #可能會合併其他異常行為,容易被忽略. 躁鬱症除了脫序行為(離如瘋狂購物、易怒、異常興奮等)外,也常常合併其他疾病,例如過動症、酒精成癮、恐慌症或暴食症等,因此診斷上有時會被忽略。 image source:Unsplash. #如何面對躁鬱症患者? 謹記「1不3要」 倘若遇到躁鬱症患者病情發作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