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6日 · 2021-03-26. 分享: 沒有女性會喜歡「更年期」,因為這名詞象徵著女性已經開始邁向中老年,步入衰老階段。 更年期的到來,除了是女性年紀和生命階段的分水嶺之外,還會衍生各種身體問題。 而更年期不是一個實在的日子,而是指停經前後的一段時間。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不適。 在停經前後出現的相關不適症狀,稱為更年期綜合症,症狀往往輕重不一,或者前後出現,持續時間可以一年半載,或者十年八年。 ~ 延伸閱讀: 大頸泡等於患上甲狀腺結節? 10個港人就有4人「中招」 ~ 更年期標誌着女人月經周期的結束,是最後一次月經之後的時間,但由於很多婦女在停經前可能出現一段長短不一的月經周期紊亂。

  2. 2021年1月19日 · 俗稱鬼剃頭的禿班如果脫髮面積不大可以外塗藥物和類固醇針治療類固醇針需要半個月至一個月注射一次60-90%都能令頭髮重生但副作用亦不少須向醫生了解清楚除了要留意副作用外如停止治療脫髮的過程通常會在6至12個月內重新開始

    • 何為甲狀腺結節?
    • 平均每10個港人有4人出現甲狀腺結節
    • 射頻消融術免開刀之苦
    • 研究證射頻消融術有效縮小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內不正常的組織增生,結節可隨吞咽動作隨甲狀腺而上下移動,是臨床常見的病徵,幼針抽細胞檢查是分辨甲狀腺結節良性或惡性最好的檢驗方式。據統計,約10%甲狀腺結節個案屬惡性甲狀腺腫瘤,如果臨床症狀,超聲波和細胞檢查三項都是良性,而結節小於2厘米,只需要定期超聲波監察追蹤,並不需要治療,結節2厘米以上,如果壓迫氣管或影響美觀,雖為良性,仍應手術治療。

    甲狀腺結節是非常普遍的甲狀腺疾病,本港平均10人就有4個患上此症,當中又以女性患者較多,由於徵狀不易察覺,令很多患者延誤診治。傳統切除良性結節手術會令患者留有明顯疤痕,影響外觀,更會損害甲狀腺功能,令不少人卻步。近年,本港引入甲狀腺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不會損害正常甲狀腺組織,可完整保留甲狀腺功能,不但傷口較細和恢復較快,副作用也相對輕微。 延伸閱讀: 逾半港人關節出事 30歲開始痛

    治療過程方面,射頻消融術可在日間手術中心以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醫生會藉由超聲波導引射頻針,以低溫熱力將結節消熔(radiofrequency ablation)。而射頻針只有末端針頭會產生熱能,其後是一個冷凍管,防止針頭過熱。射頻針在超聲波監察下從頸部中間位置進入甲狀線內結節,在結節內各部份以射頻產生熱能消熔細胞,超聲波影像中可見被消熔氣化了的細胞變成黑色,手術過程因病人僅接受局部麻醉,可以全程保持清醒,除了每次十幾秒的燒灼時需固定姿勢不能移動之外,其餘時間均能與醫生對話,確保熱力沒有影響病人的喉返神經(Recurrentlaryngeal nerve),隨時評估病人發聲及將神經傷害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經過射頻消融治療後的甲狀腺結節,會在體內漸漸壞死並被腺體吸收,術後約半年至1年可以減少結節...

    今年5月美國《內分泌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刊登的研究,比較激光切除術和射頻消融術在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效用。結果發現,兩項技術均非常有效縮小甲狀腺結節,其中射頻消融術在治療6個月後結節縮小達64.3%,較激光切除術高11.1%。兩者的安全性同樣令人十分滿意,其中射頻消融術發生不良反應的比率更低6%。消融術使聲帶神經線永久受損引致聲沙的危險性相當低,醫學研究文獻指暫時並沒有聲帶永久受傷報告個案,也沒有出血死亡或其他嚴重併發症案例,較傳統的開刀手術更安全,快捷和廉價。 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

  3. 2021年3月15日 · 3大類型染髮劑. 永久性染髮劑 : 除了含有染料外,一般都要加入阿摩尼亞以助打開角質層,過氧化氫就負責去除頭髮上的自然色,讓染料可依附在頭髮上。 惟阿摩尼亞含有刺鼻氣味,2種化學物都有機會引致頭皮和眼睛過敏反應及破壞頭髮表層,造成乾燥或毛躁; 半永久性染髮劑 : 一般不會含阿摩尼亞及過氧化氫,但可能會加入少量胺類物質以助稍微打開角質層,讓少量染料可依附在皮質層,其餘染料只會粘在頭髮的表層,因此容易褪色,或需經常補染; 短暫性染髮劑 : 完全不會打開角質層,染料一般只會粘在頭髮的表面,洗頭時就能沖走褪色。 ~ 染髮劑中6種常見的致敏物。 慎用草本 (HENNA)海娜染髮粉.

  4. 2018年12月19日 · 成因包括先天性的提瞼肌發育不良、老化、眼瞼外傷、動眼神經麻痺、交感神經麻痺、重症肌無力症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經常捽眼及戴隱形眼鏡等。 數據顯示約0.18%的初生嬰兒患有先天性眼瞼下垂,而後天性眼瞼下垂患者多為成年人,其中以女士居多 (女性5.2%;男性4%),估計與女士經常化眼妝及戴隱形眼鏡有關。 臨床所見眼瞼下垂呈現年輕化趨勢,部份病人僅20歲已因長期戴隱形眼鏡而出現眼皮肌肉老化鬆弛,不單會構成外觀問題,長遠更可能會導致視野收窄、散光加深,而兒童如果有嚴重的眼瞼下垂,更會有弱視危機。 微創手術無明顯傷痕變大眼. 現時最新微創結膜苗勒氏肌切除術,可從眼皮後面將部份結膜及支撐眼皮的肌肉縮短,達到提升眼瞼的效果。 手術可於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後效果比較自然,惟只適合眼瞼下垂少於3毫米的患者。

  5. 2020年12月10日 ·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旭強 指出,每到秋冬時,皮膚乾燥確實對不少人造成困擾,除了濕疹患者外,兒童及中老年人皮脂腺分泌較少,更要注意皮脂流失,避免皮膚乾燥龜裂,致敏原乘虛而入,增加皮膚過敏風險,加上痕癢抓至有傷口導致細菌入侵,就有機會患上蜂窩性組織炎,因此最重要是時刻保持皮膚濕潤。 手踭腳踭都會是身體乾燥首先遭殃的位置,表層皮膚乾裂,鞋颯颯,經常要密密搽潤膚膏。 要選「三無」潤膚產品. 塗抹潤膚產品是保持皮膚濕潤最常用的方法,林醫生建議患者可根據個人接受程度和皮膚乾燥程度,選擇一些三無成份—即沒香料、沒酒精、沒防腐劑,含甘油、透明質酸、尿素等保濕成分的潤膚產品;在完成日常清潔護膚程序後 順著毛囊生長方向 塗上 (避免堵塞毛孔),有助加強皮膚保濕效果,強化皮膚屏障。 ~

  6. 2018年10月2日 · 淋巴癌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每年約有一千名患者,現時已知的淋巴癌超過一百種,其症狀千變萬化,除了常見的淋巴結腫大,一些看似平常的病徵,例如長期不明的胃痛或皮膚痕癢,都可能是淋巴癌的症狀。 香港血癌基金副會長、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教授表示:「今年全球淋巴癌關注日正是希望提醒市民密切留意自己身體狀況,一旦有任何症狀,應立即求診,而現時有多種藥物治療淋巴癌,市民即使不幸患病,甚至復發,都無需過份擔心。 逾半港人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患癌風險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