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9日 · 香港天文台最近推出我的天文台應用程式新版本加入我的天氣觀察試驗功能讓用戶報告和分享天氣信息新一集氣象冷知識為大家介紹這個眾包新功能影片已上載到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及天文台網站歡迎收看

  2. 人體若突然受到大量輻照即超過1000毫希沃特會產生作悶嘔吐極度疲倦和脫髮等症狀。 此外,輻射會引起基因變化和增加患癌機會。 輻射工人每年容許劑量為20毫希沃特。

  3. 及 符號後的數字為天文台當日的最高及最低氣溫預測或記錄,亦可視作當日於天文台的氣溫變化範圍。 注意事項: 「我的位置天氣」所顯示的氣象數據是由最接近用戶選取位置的氣象站提供。若附近的氣象站沒有數據提供時,會使用天文台總部、京士柏及天星碼頭氣象站的數據代替。

  4. 若在適當時間內服用碘片,穩定性碘便會飽和甲狀腺,令外來的放射性碘無法積聚在甲狀腺,只能排出體外。 鹽︰「說到這裡,我大概明白謠言從何而來了。 可能大家以為食鹽含「碘」,因而傳出「食鹽可以抗輻射」的謠言。 其實,本港出售的食鹽大部分都不含「碘」,即使是含碘的食鹽,其碘含量亦很少,基本上每日要進食數公斤含碘食鹽,才能有相當於一粒碘片的劑量。 然而,服用過量食鹽會影響健康,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或腎病的人士。 碘片︰「大家亦要知道,碘片只是甲狀腺封閉劑,並不是「輻射解藥」。 它不會為放射性碘以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質提供保護,亦不能抵禦外輻照。 再者,該藥物亦須於發生輻照前或後短期內服用以達最高效用。 還有,服用額外的劑量不但不會加強保障,反而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5. 2021年2月5日 · 講座的內容十分豐富,深入淺出介紹了輻射的種類及特性、天然和人工輻射、輻射監測和防護、大亞灣應變計劃、以及核應急準備和應變等知識。 這次分享約有100名公眾人士參加,九成受訪者表示出席講座後增長了輻射和應變知識。 天文台製作了一系列有關 輻射 及 核應急 短片,經「氣象冷知識」頻道在YouTube上播放,最近亦加配了 英文字幕 ,當中以「盲搶鹽」為題的一集最受歡迎,拆解了坊間有些人以鹽代替碘片的謬誤,導出切勿誤信謠言的重要性。 天文台亦定期舉辦公眾和學校講座、展覽和參觀輻射監測設備等活動,積極推廣公眾教育。 林靜芝女士擔任香港紅十字會備災學堂的講者。 香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林靜芝女士應香港紅十字會的邀請,在2021年1月27日的網上備災學堂分享輻射基礎,以及核應急準備和應變等知識。

  6. 2021年3月5日 · 2021年3月5日. 甚麼是輻射霧? 它是怎樣形成? 通常在甚麼時候有較大機會出現? 新一集氣象冷知識為大家介紹。 影片已上載到『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及天文台網站,歡迎收看。 淺談輻射霧. Share. Watch on. 歡迎市民到 這網址 觀看『氣象冷知識』。 電視台播放時間請參閱 這網頁 。 甚麼是輻射霧? 它是怎樣形成? 通常在甚麼時候有較大機會出現?

  7. 2021年6月4日 · 你知道龍捲風是怎樣形成嗎?新一集『氣象冷知識』為大家解釋龍捲風和水龍捲的形成機制。 2021年6月4日 你知道龍捲風是怎樣形成嗎?新一集『氣象冷知識』為大家解釋龍捲風和水龍捲的形成機制。影片已上載到『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及天文台網站,歡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