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9日 · 2021-03-29 09:34:17 香港.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虹宇校園欺凌是全球關注議題世界各地都致力遏制欺凌現象希望能讓下一代健康成長香港一直面對較嚴重的校園欺凌問題近三成學生飽受欺凌比鄰近的內地及台灣地區高六成至1.2倍加上近年黑暴橫行,「師生鼓動政治侵校更加劇了由政治批鬥而生的欺凌威脅。 香港文匯報近日就三地反欺凌措施梳理分析,發現雖然香港教育局經常強調對欺凌「零容忍」,惟實際上卻疏漏處處,在與內地及台灣比較後,無論是在預防、處理、通報、管理問責等四方面都有明顯缺陷,包括忽視預防性巡查,又避談對欺凌者處分,且沒強制通報導致透明度低,而學校與老師也毋須就處理欺凌欠妥問責,致令反欺凌成效存疑。 對待欺凌別人的學生,教育局一直心慈手軟。 圖為港生頭部遭同學推撞。

  2. 香港文匯報近日就三地反欺凌措施梳理分析發現雖然香港教育局經常強調對欺凌零容忍」,惟實際上卻疏漏處處在與內地及台灣比較後無論是在預防處理通報管理問責等四方面都有明顯缺陷見表),包括忽視預防性巡查又避談對欺凌者處分

  3. 3 天前 · 2024-05-24 04:09:36 香港. 當學生和家長在處理學生朋輩間的衝突或校園欺凌問題時如有需要尋求協助可透過熱線電話5507-1896WhatsApp 及 WeChat 獲取諮詢及輔導服務。 香港遊樂場協會亦會為有需要的中小學提供到校支援服務以推廣和諧校園文化及反欺凌的信息。 「和諧校園:一站式熱線及輔導服務」。 教育局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為進一步支援學生及家長處理朋輩衝突或校園欺凌問題,以及推廣反欺凌的信息,教育局委託香港遊樂場協會於昨日起提供「和諧校園:一站式熱線及輔導服務」,由當值註冊社工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專業意見及輔導服務,並安排到校支援,推廣關愛的校園文化。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9月29日 · 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馮麗姝則提到香港社會一般只會將涉及欺凌的人粗暴簡化為欺凌者被欺凌者」,有關理解比外國起碼落後了30年」,嚴重影響處理效率而事實上欺凌者分為操控型攻擊者反應型攻擊者」,前者是有計劃部署有冷靜自戀缺乏同理心等特質而後者則是在衝動及憤怒試圖自我保護的情況下進行反擊因而介入策略需要具有針對性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馮麗姝建議,每所學校均應設立「校園暴力欺凌」專責小組,並重新培訓教師在評估、輔導策略的技巧,而政府不同部門包括教育局、社署、警務處等,也應該設立專責部門打擊欺凌及暴力行為。

  6. 2024年4月10日 · 2024-04-10 14:04:37 香港. 教育局表示5月起會增設一站式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協助學生及家長處理學生朋輩之間的衝突或校園欺凌當值輔導員及註冊社工會提供意見及輔導服務有需要時會轉介個案至政府或非政府機構跟進局方會持續檢視相關運作情況。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黎棟國的提問,表示政府對校園欺凌一直採取「零容忍」的政策,由2020/21至2022/23學年,學校平均每年處理約420宗涉及校園欺凌的學生個案,學校會按校本政策,妥善處理事件及向家長交代。 如家長或其他人士有需要,可向教育局尋求協助。

  7. 2022年9月16日 · 要杜絕校園欺凌行為阻止仇恨情緒在校園蔓延校方應放棄大事化小的思維以圖淡化事件。 校方不應對涉事3名大學生輕罰了事,而需要向他們作出正式紀律聆訊,作出相應的處罰,例如停課一段時間,甚至開除學籍。 校方應主動要求警方及平機會介入,調查當中是否涉及刑事成分,作出適當的跟進,以起阻嚇作用。 事實上,現時在本地的大學校園,本地學生及內地學生關係一般較為疏離,基本上「各有各玩,各有各生活」。 校方應鼓勵,甚至提供資助予各大學組織,舉辦共融活動,透過遊戲、體育運動等,讓本地學生及內地學生多些接觸溝通,促進雙方感情,逐漸消除彼此過往的負面標籤印象,以建立一個共融的校園。 校園霸凌個案一宗都嫌多,大學務必採取有效措施杜絕事件重演,還學生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 讀文匯報PDF版面. 顯示更多.

  8. 2024年4月28日 · (香港文匯網記者 江鑫嫻教育部發布消息稱該部日前會同公安部國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門召開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視頻會議分析研判當前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形勢部署做好今年安全工作盡最大努力防範和遏制各類安全事件發生會上提出實施五個安全類專項行動其中包括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監測與預警機制加強醫校協同深入實施學生欺凌防治專項行動對所有中小學校開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等。 據介紹,會議提出的五個安全類專項行動包括: 一是深入實施心理健康專項行動,築牢健康第一理念 。 堅持「五育並舉」,全面推進「雙減」工作。 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監測與預警機制,加強醫校協同。 分層分類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推進宣傳科普,營造「人人關注心理,人人注重健康」的良好氛圍。